分享

我的中医实习故事(40)皮肤硬化病

 为什么73 2020-03-09

曾培杰 陈创涛 罾事物语 

40.皮肤硬化病

皮肤病一般不容易治,顽固的皮肤病更难治。但江老师认为,难是因为没找到好思路,找到好思路,难的疾患会变得容易治疗。案件难破,可是在体察入微的侦探手中就迎刃而解。我们不能因为疾病挂上“疑难”两个字就不去钻研,相反,应该努力寻求方法,只要有思路就有出路。

有个妇人皮肤硬肿大半年了,严重时连关节都屈伸不利,整个肤色变暗,病人自觉皮肤粗糙,触觉退化,遍身麻木,干点活感觉很累。特别是早上起来,如果不好好活动一番,根本就没法正常运动肢体。

她去了很多家医院,怀疑是硬皮病,按硬皮病的思路治疗,却没有效果。

后来病人想看看中医,就找到江老师。江老师就思考,皮肤为什么会莫名其妙地硬起来,肢节僵硬,屈伸不利?

江老师摸这妇人的脉象,也是弦紧偏硬,就像一条枯枝,拗都拗不弯。

江老师就问,你是不是平时觉得怕风,一吹浑身都不舒服?

病人点点头说,是啊,是啊,吹风后,皮肤更硬,更难受。

江老师说,对了,这就是中医所谓的血痹。

什么是血痹呢?血痹就是血脉亏虚后痹阻不通。我们看那些水管,当水减少时,水管就会瘪下去不通,当水液充满时,水管就会膨胀通畅。所以对于这种血痹之症,要补其血虚,通其痹阻。

于是江老师用《金匮要略》里出名的黄芪桂枝五物汤。这是专治血痹的特效方。用黄芪大补气血,用桂枝汤的思路通开痹阻。

然后江老师又教这病人练一个八段锦的动作,叫两手托天理三焦,把从头到脚的经脉都拉伸,定住在那里,坚持几分钟不动,可使气血流通,经脉畅达。

经过用药和练功后,半个月下来,病人自觉呼吸气足,脸部由灰暗色变为淡红,皮肤硬肿之感大为减轻。

江老师说,你看秋冬天为什么枯枝败叶多,因为阳杀阴藏,阳气减少后,树木就会枯落,枝条就会僵硬。

《黄帝内经》讲,阳气者,精则养神,肉则养筋。身体的阳气充足时,精神振奋,筋骨柔弱,就像春夏天的树木,纯阳融雪,杨柳翩翩,枝条柔软,随风而动。

所以大家看,为什么春天枝条柔软,拗来拗去都不容易断,秋冬天阳气不足,枝条僵硬,一拗就断了呢?

故治疗皮肤僵硬应该恢复病人的阳气,阳化气,阴成形,当阳气充足,就会很柔软,像小孩子。当阳气不足,阴气盛时,就会很僵硬,像老头子。

而黄芪桂枝五物汤,就是在制造一个春夏的场,黄芪助气化,桂枝汤温阳,如离照当空,这样周身阳主气化功能加强,僵硬的肌肉就会慢慢变柔软,特别是黄芪在桂枝汤的带领下,更能够把这气带到皮肤去。所以这汤方是把脾胃气血运化到肌表,以助肌表修复。

这个病人足足吃了一个多月的药,肌肤终于变软,关节屈伸不再僵硬不利,脉象由弦紧变为柔缓。

看来中医还是要用这种灵活的取象思维,更好地解读经方、古方,以活用于临床。

【敬请期待下一篇:伤科点睛之笔——大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