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部的位置 头部在中立位,尽量不要出现左右倾斜的现象,不然会引起躯干和下肢的力量不平衡。 人体中立位是指我们人体各个结构完全在最好状态下的一个站姿,这是任何体育项目运动员都应该掌握的基础。
(正确人体中立位站姿) 下面的动图是2009年柏林世锦赛决赛博尔特以及主要对手泰森盖伊百米决赛全程的生物力学分析。 从牙买加闪电——博尔特起跑阶段的生物力学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他在短跑展现出的强大统治力是有其道理的。 博尔特在起跑的瞬间其脊柱的中立位强大的稳定力带来力的良性传导、髋膝踝节律的协调都展现出了完美的力量、协调与平衡。 二、摆臂 摆臂以肩为轴,肘关节90°前后摆动。 摆臂的意义在于平衡下肢的转动惯量,所以我们在跑步的过程中,摆臂尽量放松就可以了。 正确的摆臂不仅能保持身体的平衡与稳定,还能有效的维持步幅,更好的控制跑步的速度,让我们节省体力,跑得更轻松。 所以平时加强摆臂动作练习,等你熟悉了正确的摆臂姿势,你的跑步动作肯定比别人都要优美,而且跑步的经济性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三、躯干 躯干在跑步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是腰椎的稳定性,平时可以加强核心力量和稳定性的训练。 如果你在跑步的过程中腰椎不是很稳定的话,有可能是你的核心力量不够强大,也或者是你的髋关节灵活性不够。 四、髋关节 髋关节的灵活性对于任何一个运动项目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跑步! 髋关节是连接躯干与下肢的唯一关节,对躯干和下肢的协调发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 跑步时躯干稳定,下肢摆腿就可以理解为是以髋关节为中心,因为它是骨盆稳定的一部分。 跑步向前以髋关节为驱动,下肢才能完成抬腿迈步和蹬地后摆动作。 只有髋关节这个“铰链”强大了,躯干这个火车头才可以带动腿部,提高跑步时蹬摆的能力。下肢形成系统运作,不仅省力,而且高效。 在跑步的过程中髋关节的动作主要是屈髋和伸髋,所以平时可以通过抬腿和半蹲的练习去加强。 五、膝关节 膝关节在跑步的过程中,主要是维持稳定的,尤其是在落地的阶段。 六、踝关节 踝关节在抬腿时有一个勾脚的动作,在落地时有一个快速的背伸的动作。 在跑步周期的摆动阶段,运动员应该通过骨盆方向折叠小腿和勾足,来缩短下肢的摆动半径。 较短的摆动半径意味着可以更快的摆动,更快的摆动则转化为更短的接触时间,从而减少垂直弹跳,最终获得较高的步频。 顶级的选手因为跑步速度足够快,他在落地时会形成一个前脚掌落地的现象。 但我们大多数的选手速度并没有那么快,所以在落地的时候,更多的是从后脚跟外侧快速过度到前脚掌。 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两个错误动作
![]() A、后脚跟落地 B、前脚尖落地 ![]() 这两个动作会形成制动,不但影响跑步的速度,还会增加损伤的风险。 对于跑姿而言,由于个体身体素质特点、先天与后天基础的差异化,所匹配的相对合理跑姿并没有一个“标准”。 所以对于每一位跑者来说,并不存在百分之百正确的跑姿,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
|
来自: 草原狼ual5yjcg > 《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