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蕉窗梦呓】小沙弥的悲哀

 红楼心语 2020-03-09

 作者:刘汉尧 

红楼梦里有许多小人物,他们的命运同样值得我们去关注。在“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中,有一位葫芦庙的小沙弥,他聪明伶俐,却不知世道曲折复杂,被“夜叉海鬼”捉入迷津,差点丢了性命,其悲剧命运也令人可悲可叹。

三月十五,葫芦庙里炸供,和尚们一不小心,油锅火逸,发生火灾,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致使葫芦庙灰飞烟灭。庙里有个小沙弥,因耐不住寂寞,凡心偶炽,看到衙门的生意还“轻省热闹”,便蓄发充了门子,做上了政府公务员。小沙弥对公务员的生意认识应该是比较“肤浅”的,自以为“轻省”就是一杯茶一张报纸混一天,无所作为无事可干;“热闹”就是“吃拿卡要”倒还有一些收入营生。但是,这红尘中虽有一些乐事,“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小沙弥从空门折返尘世,误入歧途,最后被“远远充发”,其悲一世。

贾雨村当年寄居葫芦庙中,穷困潦倒,每日卖字作文为生。想必与庙里的沙弥和尚们混的很熟,小沙弥对有凌云之志的贾雨村,印象很深,认为他当年“何其明决”。“玉在椟中求善价,钗在奁内待时飞”。当年甄士隐也认为贾雨村“必非久居人下者”。连甄府丫鬟娇杏见雨村“腰宽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也赞同贾雨村“非久困之人” 。娇杏因此得到发达后的贾雨村的眷顾,居然让她当上了官太太,“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甄士隐看准了,他投资五十两银子,贾雨村的确一考成名,飞黄腾达。娇杏看准了,她不仅做了贾雨村的妾,而且转正做了夫人。但是小沙弥与众人看法一致,认为雨村乃才德之人,却偏偏看走了眼,小沙弥哪里知道,贾雨村在官场里栽过跟头,经过一番历练,已与当年相去甚远了。所以,小沙弥误以为官场遇故人,自己发达之日不远了,谁知“人非物换”,因识人有误,终被“远远充发”,其悲二也。

贾雨村单独会见小沙弥,应该说,贾雨村刚开始还是想诚心请教的,谁知一见面就让贾雨村动了杀心。贾雨村退堂至密室,只留小沙弥一人,小沙弥立马便笑着问道:“老爷一向加官进禄,八九年来便忘了我了?”而且又进一步笑着问道:“老爷真是贵人多忘事,把出身之地竟忘了,不记得当年葫芦庙里之事了”。小沙弥连发两问,一是责问竟忘了故人,二是责问竟忘了出身之地,而且脸上都带着笑,这种笑明显有戏谑之味,嘲弄之嫌。于是贾雨村“如雷震一惊”。紧接着小沙弥又介绍了拐子所卖丫头,“这人算起来还是老爷的大恩人呢。她就是葫芦庙旁的甄老爷的女儿,小名英莲的。”一听这话,雨村又一次“骇然”。这小沙弥一次又一次地戳贾雨村的伤口,想当年自己“父母祖宗根基已尽”,流落在葫芦庙中,靠小沙弥和尚们施舍混口饭吃,靠甄老爷仗义出资考中功名,但今日毕竟是堂堂知府,你小沙弥为何尽提往事呢?想当年朱元璋讨米要饭,后来做了皇帝,当年同他一起乞讨的丐帮兄弟去找他,这帮没水平的兄弟尽说些当年没有面子的事,后来,据说这帮兄弟被朱皇帝一一诛杀了。小沙弥不识时务,旧事重提,贾雨村“又恐他对人说出当日贫贱时的事来”,终于被“远远充发”,其悲三也。

其实,小沙弥与贾雨村的这次密谈,核心就是研究案情,探讨如何处置。小沙弥详细介绍了各方当事人,并且专门介绍了“护官符”。“护官符”了不得,“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大乡绅的名姓”。这当事人中打死人的罪犯,就是“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这薛家的当家人,呆霸王薛蟠。小沙弥滔滔不绝地讲述,自以为在知府面前可以逞能要强了,出谋划策,指点运筹。其实,贾雨村这个人乃一代奸雄,还需要一个小沙弥指指点点吗?在他们交谈中途,有一个关键人物来访,人报“王老爷来拜”。王老爷何许人也?“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这是京营度使,后来做到九省检点王子腾之王家也,王夫人,薛姨妈,王熙凤都是这家人,罪犯薛蟠是他们家外甥。所心说这些大家族“扶持遮饰皆有照应”,王老爷与贾雨村谈了“有顿饭的工夫”,他们有什么事情没有说定呢?难怪案件一结束,贾雨村就修书贾政和王子腾,告诉他们案件已了,“不必过虑”。从会过王老爷之后,应该说贾雨村对案件处理已胸有成竹了,但是小沙弥与历朝历代的一些近臣们一样,自以为聪明,自以为只有自己聪明,不知聪明反被聪明误,小沙弥一味出主意,如何瞒天过海了结此案,但是贾雨村却说,“但事关人命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实是重生再造,正当殚心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而废法,是我实不能忍为者”。最后糊里糊涂地了结了这桩案件。贾雨村作为知府将一桩积压了多年,历经两届首长的命案宣告了结,真是功不可没。但是防止今后翻案,贾雨村也留有余地,他心想“此事皆由葫芦庙内沙弥新门子所出”,不能杀掉这个小沙弥,得留下活口,今后好做垫背。所以,小沙弥想在领导跟前耍聪明,须不知自己在聪明的领导面前,只不过是他们玩弄于股掌的小卒。小沙弥几乎丢了性命,最终被“远远充发”,其悲四也。

小沙弥从空门重返尘世,误入仕途,正欲挂帆启航,谁知“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翻了一个大跟头,几丧性命,其悲难道不令人深思,耐人寻味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