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第一古亭,济南历下亭 因诗圣杜甫而名扬天下

 海曲上人 2020-03-09

亭,作为中国古代最常见的建筑,到处都有。但如果说起山东第一古亭,当属济南历下亭莫属。特别是杜甫在这里的一句诗“海内此亭古,济南名士多”,让这个古亭名扬天下,历代都有文人来此缅怀,凭吊。这句诗也成为了济南市最常用的城市宣传语。

山东第一古亭,济南历下亭 因诗圣杜甫而名扬天下

历下亭位于济南大明湖东南隅岛上,小岛不大,古建隐隐,绿柳成荫,历下亭挺拔端庄,古朴典雅,中央悬挂的匾额“历下亭”为乾隆皇帝题写,皇帝为一个凉亭题写匾额,举世罕见。亭周围有名士轩、蔚蓝轩、御碑亭等建筑,错落有致。整个岛上,亭台轩廊,高低错落,花木扶疏,修竹婆娑,翠柳笼烟,清风徐来,水波荡漾,令人心爽,以“历下秋风”位列济南古八景之一。

山东第一古亭,济南历下亭 因诗圣杜甫而名扬天下

历下亭所在的小岛

历下亭历史悠久,历经沧桑,有明确历史记载到现在已经1500多年了。由于年代久远,历下亭几经荒废和重建,位置大约有三次变迁。北魏至唐代历下亭在五龙潭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称此亭为“客亭”。唐朝初期,此亭开始被称为“历下亭”。

公元745年,杜甫来到济南,受到当时的北海太守李邕的热情招待,在历下亭宴请杜甫及当时的济南名士,同行的人可能还有高适、李白等,因为高适和李白都有在这一年答谢李邕招待的诗,而且这一年开始,李白、杜甫、高适三人携游山东,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

杜甫《陪李北海宴历下亭》全诗为:“东藩驻皂盖,北渚凌清河。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修竹不受署,交流空涌波。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

“海右”一词是什么意思呢?在古代方位以西为右,以东为左,山东在大海之西,故称海右。在古代多个文献中,海右都是山东的别称。杜甫宴饮之时距今已经有1300年之久,他那时候就称“海右此亭古”,可见历下亭历史之悠久。

山东第一古亭,济南历下亭 因诗圣杜甫而名扬天下

到了唐朝末年,随着战乱,历下亭逐渐废圮。但虽然位置有所改变,但历下亭的名称一直没有改变。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在齐州任职时,又重建历下亭,位置在大明湖南岸州衙宅后。到金末战乱时,历下亭化为废墟,在蒙古灭金后的第二年,即公元1235年,诗人元好问来到济南,写《济南行记》,说:“至济南,辅之与同官权国器,置酒历下亭故基。……大概承平时,济南楼观天下莫与为比。丧乱二十年,唯有荆榛瓦砾而已。”

在元明时,历下亭也是几次重建,荒废。直到清朝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山东盐运使李兴祖于在湖中岛上,购买乡绅艾氏地产重新建之,也就是是现在历下亭的位置。大文学家蒲松龄亦有诗《重建古历亭》记载此亭:“大明湖上一徘徊,两岸垂杨荫绿苔。大雅不随芳草没,新亭仍傍碧流开。雨余水涨双堤远,风起荷香四面来。遥想当年贤太守,少陵嘉宴得追陪。”

在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山东巡抚崇恩、山东运使陈景亮重新修葺历下亭,并邀请当时“天下第一书联圣手”何绍基题写楹联,并书写了《 重修历下亭记》碑文。

《 重修历下亭记》原文:废者兴之,毁者成之,事之常也。特:废之甚,或至荡然无存;毁之甚,或至不可收拾;则其兴之成之也,较难。若基址猶留,规模尚在,因而振之此固,反古復始者所幸,为事半功倍也。元·遗山,谓:“济南楼观甲天下,历下亭尤称胜赏”。然,考志、乘及诸家诗文,知:唐、宋、金、元间,此亭所在互异。今之亭,未必仍宋元以来之旧。而相习以为:即杜少陵题诗之亭。是耶?非耶?明·自李沧溟修葺后,百五十年,废为邱墟。国朝李中丞兴祖,得艾氏遗产,重新焉;嗣都转罗公正、杨公宏俊,相继各有兴作;道光辛丑,吾乡杨方伯庆琛復筹款修之;距今甫有二十年,已渐就倾圮,日久将渐弥甚。名胜之就堙,官斯土者之责也。余,因请扵中丞觉罗崇公,谋诸僚友,筹及监筴羡余:得制钱三千缗。鸠工庀材,属张司马槃董其事。亭中向有:<纯庙>御书匾额、御制诗碑。

又有:《泛舟湖滨》御诗碑,在司家码头,今敬移亭前;其月台倾废,重建;西偏上下绕以廻廊;復就月台故基,增置照厅三间。亭在湖心,水啮易毁,岸加巨石,环以木椿;台、榭、廊庑及缭垣、外栅、腐陊橈折者,易焉;漫漶不鲜者,饰焉;阅四月而告成。非侈游观,差慰怀古之情云尔。抑余竊幸:斯亭尚易为力,故得而为之也。使如前代,互易所在而创始以为之,不大难耶?夫,天下事之及时可为者,豈独斯亭也欤。

咸丰九年、岁次已未、仲夏月

闽县陈景亮 譔

道州 何绍基 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