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高考题型和命题方向确定!这些变化你要知道!

 K_NOVEE 2020-03-09


2020年高考命题步骤变化

我们先来披露一下,2020高考命题步骤的稍微变化,要了解命题变化才能把握高考动向,一般高考命题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高考命题的第一步:命题人的组建就是“选聘命题专家

学科秘书会根据学科内容和命题需要,综合考虑拟聘专家的学科背景、教学经验、工作态度、协作能力、地域分布等特点,按程序选聘适当数量的专家组成命题委员会(专家组)。他们,才是真正的高考命题人。

高考命题人主要由三个群体组成:大学教授、高中老师和学科教学研究者(教研员)。三者的比例依次递减,大学教授占的比例最大,一般学科命题组组长都是大学教授。

为什么高考命题人要以大学教授为主?

这是因为高考是为高校选拔人才。高校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需贯彻到高考中;高考的命题精神,又引导着高中教学。显然,高中教师和教研员作为高中教学的具体实施者,对高校的人才需求不如高校教师把握精准,而且有较强的主观性。

那么,哪些大学教授和高中教师、教研员,可以成为命题人呢?标准可概括为“一优三非”——
一优:即在行业内非常优秀,高校老师一般都是高级职称(教授、副教授),高中在职教师和学科教学研究者一般是有长期教学或研究经验的中学特级、高级教师。
三非:
1非:指的是高中教师不能是高三课任教师。因为每个教师的教学都有自己的侧重和偏好,这种偏好会体现在他的命题中。
2非:指的是不能有直系亲属参加当年的高考。
3非:指的是未参与过高考补习、辅导、讲座、编写教辅资料等工作。

二、高考命题的第二步:预命题

也就是请命题专家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把他们想出的考题写出来。
当然,专家出考题可不是天马行空、随心所欲。学科秘书把专家请来后,第一件事是培训专家——通过培训提高专家对考试性质与目标、命题理论与技术的理解,类似于老师给同学们讲新课。

然后让专家们开始预命题,促进专家对题型、能力、难度等命题基本规范的掌握,类似于老师让同学们进行课后练习,熟悉新知识。

最后是正式布置“作业”,通过发挥专家特长、适度分配题量、明确工作节点等措施,确保命题顺利有序。

当然了,学科秘书给专家布置完“作业”,可不是就能当甩手掌柜、不管不顾了。学科秘书会制订一份自己学科的命题细目表(这个细目表非常详尽,包括试题的文字表述、图表符号、设问指向与参考答案的一致性,还有试题素材、试题难度,都会做出详细规定),这个命题细目表还需要随时修订。

试题初稿出来后,学科秘书还会组织专家集体讨论、研磨试题,聘请外部学科专家评审试题,以及合理预估试题的难度。

三、高考命题的第三步:审题

也就是经过学科秘书、学科命题组长等层层审核、校对、修改,保证高考试题的科学性、规范性、准确性、公平性。
  • 高考试题的科学性要求是:试题素材、考查方式正确,试题难度、测量指标合理。

  • 高考试题的规范性要求是:文字、图表、符号、公式、分数等基本信息准确无误,试卷格式、试题序号、指导语等试卷规范符合要求。

  • 高考试题的准确性要求是:试卷整体质量过关,在保证单个试题质量的基础上,整份试卷的测量功能,包括内容分布、能力结构、难易程度、考试效果等,都符合预期要求。

  • 高考试题的公平性要求是:确保不会因为考生的性别、地域、种族、民族、宗教信仰等因素使考试结果产生偏差。

高考评分体系透露出2020年高考方向

2020年高考,除了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的3套全国卷外,还将出现山东、海南使用的“新高考全国卷”(基于旧课程)。此外,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省份依然自主命题。所以说,2020年高考全国范围内将出现9套试卷!那么,这9套试卷将按照怎样的命题依据来命制呢?

本月,教育部考试中心正式发布由各个学科秘书主持制定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专家表示,该评价体系集中回答了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核心问题,这将成为未来新高考改革、高考命题和高考实践的重要指南,也将成为学生复习备考的重要参考。从2020年开始,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各省命制的试卷,都将全面对标高考评价体系。

2020年高考考查重点

考向1:基础性:强调基础扎实
高考关注主干内容,关注今后生活、学习和工作所必须具备、不可或缺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因此要求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的掌握扎实牢靠,只有根深方能叶茂。

考向2:综合性:强调融会贯通
高考要求学生能够触类旁通、融会贯通,既包括同一层面、横向的融会贯通,也包括不同层面之间的、纵向的融会贯通。
以必备知识为例,各个知识点之间不是割裂的,而是处于整个知识网络之中。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之间紧密相连,形成具备内在逻辑联系的整体网络。

考向3:应用性:强调学以致用
高考命题关注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等紧密相关的内容。避免考试和生活学习脱节,坚持应用导向,鼓励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和素养去解决实际问题。

考向4:创新性:强调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高考关注与创新相关度高的能力和素养,比如独立思考能力、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
考查学生敏锐发觉旧事物缺陷、捕捉新事物萌芽的能力;
考查学生进行新颖推测和设想并周密论证的能力;
考查学生探索新方法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摆脱思想的束缚,大胆创新。

考向5:2020年命题如何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
  • 试卷中应包含一定比例的基础性试题,引导学生打牢知识基础;
  • 试题之间、考点之间、学科之间相互关联,交织成网,对学生素质进行全面考查;
  • 使用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素材,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关心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蕴含的实际问题,体会课堂所学内容的应用价值;
  • 合理创设情境,设置新颖的试题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善于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得出新结论。

  • 重点提示:在2020复习备考过程中,大家一定要避免将高考评价体系中的考查要求与具体试题机械绑定。比如,新时代的高考重点考查学科核心素养,这一考查目标应该通过试卷的整体设计来实现,而不是机械地落实到某一道试题或某一类试题上。

下面,我们就围绕各科2019高考试题如何体现内容改革方向、2020年命题趋势有哪些、备考注意事项是什么,来为大家具体解读!


  • 理科考生特别要注意,2020年高考会越来越活,就拿2019年高考数学来说,算人的身高,就是把数学考活用,今年高考更加会把高考知识点活用起来,比如用在建设方面,高速或者高铁建设问题,在规划一条高铁时遇见一座山,让考生计算成本,看用打洞还是高架,还是避开等让,成不最低。让考生去算。


  • 对于物理,生物,化学,地理等学科来说,也会像数学一样越来越厉害多变,这样越来考生只会刷题已经不能拿到高分,要懂得知识点的活用,考试中心命题老师提示,考生要把高考的知识点梳理清楚,要知道什么是难点,什么是易错点,什么是失分点等,只要把知识点梳理清楚那么这是也就很容易知道了,知识点也会活用了。知识点梳理最典型的就是衡水中学他们的学生都会进行知识点梳理,梳理好了再刷题,所以他们的学生错过的知识点不会考错第二次,他们有自己内部的知识点梳理资料,名字叫名校周考试题汇编,大家快去去找找,拿来用,如果找不到也可以找到类似的,搜高考必刷知识点就行。

2020年高考各科的考查重点

数学
考向1 :高考数学的学科素养包括理性思维、数学应用、 数学探索和数学文化。

考向2 :高考数学科提出5项关键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 运算求解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 数学建模能力和创新能力。

考向3 :高考数学的必备知识
预备知识、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5个主题。高考数学将其整合,按逻辑体系将分散在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中相互衔接的内容组成有机的结构体系。

考向4:高考数学的命题将突出以下几点:
  • 注意学科间的渗透和交叉,适当增加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学科情境的试题,促进学科间的融合以及对核心素养的有效考查;

  • 关注探究能力、数学学习能力的考查,命制开放性试 题、结构不良试题,通过创新题型,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考查;

  • 通过调整试卷结构,打破固有模式,探索试题排列新方式,努力破除复习备考中题海战术和套路训练的影响。


考向5:高考数学的所有命题都离不开三个情境
  • 数学课程学习情境包括数学概念建构、数学原理习得、数学运算学习、数学推理学习等问题情境,关注已有知识的基础和准备程度;

  • 数学探索创新情境包括推演数学命题、数学探究、数据分析、数学实验等问题情境,关注与未来学习的关联和数学学科内部的更深入的探索;

  • 生活实践情境需要考生将问题情境与学科知识、方法建立联系,应用学科工具解决问题,关注与其他学科和社会实践的关联。

语文

考向1 :语文高考就考两项最核心的素养——阅读素养和表达素养。
阅读素养,就是在接受性、理解性阅读的基础上,既可多角度、多层面地阅读,又能创造性、批判性地阅读,最终成为积极主动的阅读者。
阅读题想提高正确率,首先阅读思维要合理。所谓的“合理”,指的是:命题者遵循了作者写诗写文所遵循的规律, 从而提出问题;作为阅读者,也应该遵循同样的规律去思考相关问题,方能得出准确的回答。
表达素养,就是基于表达目的或表达要求,充分考虑语境因素,使自己的表达目标清晰、对象明确、话题集中,充实而简明、鲜明又生动。

考向2:语文高考要求考生必须背诵记忆的知识有三类
一是语言文字知识,如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字词句法相关知识。
二是文学审美知识,如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作品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此外,还包括最新《语文课程标准》设计的文学作品和背诵篇目等相关知识。
三是中外文化常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本常识。

考向3:语文高考的所有命题素材都离不开三个情境 
个人体验情境、学科认知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尤其是生活情境包括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

考向4:现代文阅读的论述性文本和实用性文本
主要考查信息性阅读能力。信息性阅读能力的得分要点是:把握文本主要概念、观点、方法等关键信息,分析评价观点和材料的关系、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的关系,能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考向5 :现代文阅读的文学性文本主要考查文学性阅读能力。
得分要点是:对作者的倾向和意图、作品语言与形式,读者立场、阅读取向、欣赏角度、评价标准等,具有一定的认识。

英语

考向1:高考英语的学科素养包括交际素养、学习素养和思辨素养。
  • 交际素养指在相对熟悉或不太熟悉的主题语境中,使用英语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书面和口头交流并达到交际目的的意识和能力;

  • 学习素养指在相对简单或较为复杂的主题语境中,运用多种策略学习英语,并使用英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思维方法等的意识和能力;

  • 思辨素养指在使用英语进行交际或学习时,独立思考与判断,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的意识和能力。

考向2 :高考英语主要考查的关键能力
包括听力理解能 力、阅读理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高考英语听力理解能力得分要点:
  • 获取具体信息

    为说明和支持主旨或者中心议题,对话或独白中会包含一些具体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活动的具体原因、过程、方式或结果,考生应能识别这些信息。

  • 理解主旨要义

    即提取或总结概括一段对话或独白的主旨要义。对话或独白一般会围绕一个主旨或一个中心议题展开,有时主旨要义可以直接获取,有时需要归纳总结。理解说话人的观点和态度。说话人有时直接阐述自己 的观点,有时通过一些间接方式表达,考生应能在听的过程中注意识别或分析判断说话人的观点;说话人的态度除从用词中表露外,还常常通过特定的语音语调表达,考生应能从所听到的话语或语调中理解或判断说话人的喜好、情绪或对事物的态度和评价。

  • 理解说话人的目的

    说话人的目的有时是直接表达的,有时则通过一些间接方式表达,考生应能在听的过程中注意识别或判断说话人的目的。

  • 推断,即根据相关信对话语发生的场合、说话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事件或活动的原因、过程、结果等进行推断。


高考英语的阅读理解得分要点:
  • 理解词汇

    词汇是阅读理解的基本要素,考生应能辨识句子及语篇中词语(单词、词组或固定搭配)的意义或指代关系,能够通过上下文判断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

  • 理解具体信息

    文章主题和中心思想的阐述往往需要大量具体信息的支持,考生应能从中提取诸如数字、时间、 地点、人物、事件及活动的起因、过程、方式、结果等细节信息,并能够理解概念性信息。这些信息有的可直接从文中获取,有的需要进行简单归纳。

  • 理解主旨要义

    每篇文章或每个段落都有主旨要义, 有时主旨要义是明确阐述的,有时需要从字里行间归纳总结,考生应能识别或总结概括文章或段落的主旨要义。理解观点、态度。文章中常常包含作者或他人的观点、态度,考生应能理解直接表述的观点、态度,还应能分析理解隐含的观点、态度。

  • 理解目的

    文章作者常常通过多种方式表达写作目的,考生应能理解作者直接表达的目的,也应能分析理解作者未直接表达的目的。

  • 推断

    在阅读活动中考生有时需要根据文章所提供 的信息进行推理,例如推断作者未明确说明的事件或活动的原因、过程、结果,推断人物或事物的特性,推断人物 的情绪或语气等。

  • 理解文章结构、类型

    考生应能运用语篇知识,辨别不同文章体裁,理解文章内部逻辑关系和作者为使行文连贯使用的各种衔接手段。

书面表达包含内容、词汇语法、篇章结构和写作规范,即高考英语书面表达得分要点:
  • 内容完整并且清楚、合理,逻辑性强,符合写作目的与情境;

  • 词汇和语法结构多样并且使用准确、恰当;

  • 整体结构清晰,句间和段间衔接有效,意义连贯;

  • 单词拼写正确,标点、大小写等符合规范。

考向3:高考英语的必备知识包括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
考生应掌握《英语课程标准》中英语语音、词汇、语法、 语篇、语用知识内容要求以及文化知识内容要求所列的相 关项目,还应掌握《英语课程标准》所列的相关词汇和语 法项目。

考向4:高考英语的所有命题素材(选取篇章材料,设计任务情境,搭建贴近生活实际和教学内容的考查载体)都离不开三大主题语境
包括人与自我、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

考向5:高考英语命题突出实用性
在真实的英语学习与跨文化交际情境中,经常需要综合使 用多项语言技能,例如:口头交流需要同时使用听和说的技能,回复信函时首先要读懂来信的内容。
学习英语的关键在于应用,高考突出考查考生使用英语从 事日常交际、学习和思辨活动,达到交际目的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试题设计引导考生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学习和思辨活动,积累中外文化知识、掌握多种思维方式,在跨文化的互动与融合中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历史
考向1 :高考考查历史科学科素养
包括唯物史观、时空 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6个方面。与答题密切相关的有以下3个史料实证素养考查学生整理和辨析史料,鉴别史料作者的意图与目的,区分不同史料的价值,分析与整合史料的有效内容和价值,运用可靠史料论证问题,对历史形成正确、客观的理解;利用不同类型的史料,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互证。
历史理解素养考查学生概述历史事物,提炼历史叙述的要点,了解历史文本中历史事件、现象或人物的相互关系,知道历史文本与作者的关系,了解历史文本所述历 史事物与其所处特定历史环境的关系。
历史解释素养考查学生依据正确的历史观和认知方法,对历史现象及各种关联进行客观叙述;利用已有认知知识,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过程、历史叙述、历史观点及史料进行分析论证;分辨不同的历史解释,说明导致这些不同解释的原因并加以评析;独立探究历史问题,验证以往的说法或提出新的解释。

考向2 :历史高考要求考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可以分为四大块
中外历史纲要、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分别体现在在必修课和选择性必修课中。
例如
  • 在政治体制部分,必修课内容有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政治制度的内容、特点等,选择性必修课内容有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历史科考试将这些内容有机整合, 组成完整的政治体制系列知识。


考向3:历史高考的所有命题素材都离不开四个情境
  • 学习情境,指在历史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包括史料、图表、历史叙述、史论等问题;

  • 生活情境,指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与历史有关的问题,包括长辈的回忆、影视剧、名胜古迹中的问题等;

  • 社会情境,指对社会问题的历史考察,包括社会风俗的来源、国际争端中的历史背景问题等;

  • 学术情境,指历史学术研究中的问题,包括历史学家对某一历史问题有多种看法等。


考向4 :试题情境的各种类型既可以各自独立呈现,也可以复合呈现,具有综合性特点。又可分为简单情境、综合情境和复杂情境。
简单情境是指对历史素材的基本理解,其材料信息构成单一。给出的问题一般是显性的,方法和路径是再认再现的。答题要点:结合材料和已有知识的对应。
综合情境是对素材的理解、分析、整合与论述,其材料的信息构成多样。给出的问题一般是显性且多维度,方法和路径需要比较、概括和说明。答题要点:需要叙述和论证。复杂情境是指对素材的解释、辨析、探究与实证,其材料的信息构成复杂。给出的问题一般是多维度和多层级的,方法和路径需要分析和论证。答题要点:需要现实材料、 观点、论述和历史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考向5:高考历史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能力、分析历史问题能力和历史探究能力3项关键能力。
  • 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能力的得分要点是:对信息进行理 解与辨识、概括与提炼、组织与运用;

  • 分析历史问题能力得分要点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事物,运用历史思维和科学的方法分析和阐述历史事物;

  • 历史探究能力得分要点是:发现和提出问题、论证问题, 最终得出历史结论。


政治
考向1:思想政治学科素养包括以下6个方面。
  • 政治立场与理想信念素养思想品质与道德情操素养科学认知与求真务实素养

包括:
坚持科学思维方法,实事求是,客观地观察社会现象,全面认识、理性对待并正确处理现实问题。思想路线是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时所遵循的最根本指导原则和思想基础。
  • 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素养

包括: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根据客观条件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作出正确 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
  • 法治思维与法治实践素养

包括:
在社会生活中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依法行使权 利、履行义务,维护公平正义,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 公共参与与责任担当素养

包括
有序参与公共事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

考向2 :高考政治具体考查内容:
包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4个必修模块,以及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法律与生活、逻辑与思维3个选择性必修模块。必背知识:核心概念、主要原理、基本理论观点、重要论断等。

考向3:高考政治的所有命题情境素材
来源于广阔的、纷繁复杂的、鲜活的社会生活实践,包括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生态建设等领域的现象、事件、问题及论述、报告、政策措施等。

考向4:高考政治的所有试题的命题情境
可根据根据复杂程度分为简单情境、一般情境、复杂情境。
  • 简单情境是指表现内容不复杂、呈现形式比较单一、测试目标比较单一的情境,一般用于选择题 ;

  • 一般情境是指表现内容或呈现形式较简单但情境复杂、测试目标比较单一的情境,一般用于需要补充性、注释性场景设计的试题;

  • 复杂情境是指反映的内容层次较多、呈现的形式比较多元、具有测试目标的综合性、需要深入解读的情境,一般用于材料性非选择题。


考向5:高考政治主要考查的关键能力
包括
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探究与建构、反思与评价等维度的能力
辨识与判断能力得分要点:辨识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现象,判断其性质,概括其特点,并与学科的理论和观点相印证。
分析与综合能力得分要点: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社会现象和问题,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综合形成整体性认识。
推理与论证能力包含推理、论证2个能力分项。得分要点:
  • 遵循逻辑思维的要求要点:

    运用各种推理方法得出正确结论,避免推理错误;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恰当的论据, 对观点、论断进行有说服力的论证和阐释。

  • 探究与建构能力得分要点:

    得分要点灵活运用学科知识、能力、方法研究问题,提炼和形成具有新意的观点,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可行的思路、对策和方法,具有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反思与评价能力得分要点:

    以建设性批判的态度,对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等进行独立思考,批驳错误观点,作出正确价值判断和评价。

地理
考向1 :地理高考考查的学科素养包括:区域认知素养、 综合思维素养、地理实践力素养。
  • 区域认知素养

能够以地理视角观察世界,着眼于地理事物和现象背后的空间因素,根据具体空间背景(包括空间位置、空间格局、空间联系、空间演变等考查维度)考虑问题。
  • 综合思维素养

能够用地理思维方式思考,按地理学基本逻辑,从分解和综合2个维度分析、解决地理问题。
  • 地理实践力素养

具备地理行动实践能力,在面临需要解决的地理问题时,能够沿着地理视角的引领,遵循地理思维的基本方式,秉持正确的价值观,确定合理的“做事”方向、选择合适的“做事'工具、采用合宜的“做事”方法,形成迅速、高效的“做事”本领及其表达方式。

考向2:高考地理中的必备知识
  • 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内容

  • 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等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


考向3:地理高考的所有命题素材都离不开两个情境生活实践情境、学习探索情境

考向4:高考地理试题的考查要求:
体现综合性与应用性、基础性及创新性综合性与应用性在生活实践情境中体现即:按照现实生活中地理事象及其变化的内在逻辑而呈现的真实情境,主要用于考查学生对地理原理的迁移与应用,将学科内容融入自然环境与社会生产生活中,着力体现综合性与应用性的考查要求。
基础性与创新性可在学习探索情境中体现以地理学科专业语言与符号,按照学科逻辑而呈现的真实情境,考查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调用,并规避了学生成长环境的差异,着力体现基础性的考查要求,以地理科学问题为背景,按照学术研究的一般路径而呈现的真实情境,考查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建构与解决。间接渗透着学科思想与学术意识的导引,着力体现创新性的考查要求。

考向5:高考地理主要考查学生三大关键能力
  •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得分要点是:发现地理试题中文字、图表、数据等蕴含的地理信息,判断地理信息的重要程度,进而加工地理信息,解读相关地理信息的含义, 准确、快速、全面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能力的得分要点是:准确描述地理事物的特征、过程与联系,对地理事物的特征、过程与联系能够说明和解释;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的得分要点是:综合运用已有地理知识和方法,根据试题的情境材料论证地理问题,对地理现象与问题形成自己的判断与观点。

物理
考向1:物理考试要求
学生正确认识物理学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培养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拓展科学视野,提高对科学的兴趣以及将 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考向2 :物理科的学科素养
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科学思维包括模型建构、科 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科学探究包括问题、证据、解释、交流等要素。

考向3 :物理科考试提出
理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模型建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创新能力5种关键能力。

考向4 :高考物理的必备知识
是由物理科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组成的学科基础知识体系, 包括《物理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和选择性必修的内容。

考向5:高考物理的所有命题素材都离不开两个情境
生活实践问题情境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与大自然中物理相关的现象,如彩虹、日食等;二是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物理问题,如与体育运动相关的情境(乒乓球、 篮球、滑雪)等;三是科技前沿,如国家重大科技工程(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大飞机、北斗导航系统)等。

学习探索问题情境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
  • 一是物理学史问题情境。

    通过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物理学家探索发现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过程、研究方法等内容的了解,鉴别考生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程度,反映考生的科学素养水平;

  • 二是课程标准和教材中的典型问题情境引导教学遵循课程标准,回归课堂教材。

  • 三是科学探究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生物
考向1 :高考生物科考查的学科素养
主要包括知识与观念、科学思维、探究与创新、责任与担当4个方面。知识与观念要求学生在深入理解生物学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对生命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认识和观念,包括系统观,物质、能量和信息观,结构与功能观,稳态与调节观,适应与进化观,生态观等。
科学思维是基于事实的抽象和概括过程,是基于事实、证据,运用科学推理的方法对不同观点提出质疑、批判,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和品格。
探究与创新是实践探索素养方面的体现。探究是指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生物学问题、形成猜想并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或制定方案、进行实验或完成方案、得出结论的过程,还包括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或事实,进行观察、提问、讨论和交流的过程。创新是指能针对生物学现象与事实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解释或作进一步探究的能力, 还包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新思维、新方法。
责任与担当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具有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健康生活、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等责任意识,也包括积极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的解释和判断。

考向2 :高考生物科关键能力
包括理解能力、实验探究 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
理解能力要求能够从生物学视角获取关键信息、解释生物学现象、解决生物学问题,能够用科学准确的语言或图表等形式进行表达。
实验探究能力要具备实验探究能力,即在对所学实验的实践和学习后,能够对相关生物学问题进行科学探究,如分析问题、设计实验、预测结果并得出结论或作出解释,掌握科学探究的整个流程。
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与生物学相关的生活生产实践等情境中的问题。创新能力要求根据生活生产实践等情境中的问题,能够运用知识、经验、获取的相应信息,提出新解释、新方法、新思路或得出新结论;或者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能够依 据新证据得出新的结论或提出新的观点。

考向3:高考生物科必备知识包括《生物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内容(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和选择性必修内容(稳态与调节、生物与环境、生物技术与工程)。

考向4 :从高考生物命题特点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4个维度。
基础性要求考生:用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方法等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对相关的生物学问题作出解释或进行推理、判断;理解所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能对现象和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并能运用这些实验所涉及的原理和方法解决相关问题。对必备知识、理解能力层级的考查体现基础性。
综合性要求考生在给定条件下,综合运用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解决与生命科学相关的问题;能够关注分子、细胞、器官、系统与机体之间的关系,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群生物之间的关系,机体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尤其是人与其他生物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能据此对生命现象进行解释或探究。对必备知识、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可体现综合性;此外,综合性考查要求的体现,既有学科内容的综合性,也有问题情境的复杂性。

应用性引导考生自觉地从生物学视角思考生活中的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实践及科学探究等情境中的问题。例如:依据艾滋病病毒致病的机理对艾滋病进行预防,利用遗传学理论或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抗病抗倒伏的作物品种,以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有关问题;面对新的任务情境(如实验情境),能够借鉴、应用科学家的研究思 路、方法,提出解决方案(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 果和结论)
创新性要求考生能在新颖的情境中积极思考,完成探究性或开放性的任务;能结合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对生物学现象作出新解释;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能够依据新证据得出新的结论或提出新的观点;能够综合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等方法,创造性地提出解决生活生产实践及科学探究中实际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考向5 :高考生物的所有命题素材都离不开三个情境
生活、学习和实践情境,是指学生日常生活中或社会实践中常见的生物学相关现象或问题。
例如:
  • 光能通过绿色植物转化为支撑生命活动所需的化学能;

  • 设施农业、施肥、浇水等栽培措施与植物生长发育、产量的关系;

  • 细胞、染色体、DNA模型构建;

  • 物理或化学因素导致的生物变异;

  • 生物个体的来源和延续;

  • 不同疾病(含遗传病)的表现和可能的病因;

  • 劳动或运动时对机体水分、盐分的调节;

  • 动物机体遇到刺激后的反射;

  • 营养物质、激素、抗生素等物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 动植物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 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分布和调查方法等。

科学实验和科学探究情境主要来自于真实的生物学研究的内容以及由这些内容进行知识迁移设定的情境或提出的问题。
例如:
  • 根据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探究实验,提出实验材料的替代、实验结果分析等新情境;

  • 对于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进行探究,并应用于指导生产实践;

  • 根据细菌转化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建立其与现代基因工程概念的关联;

  • 根据遗传学普适性规律,对生产实践中的特定品种需求提出研究方案;

  • 对于动植物的性状作出预测,对某些人类遗传病的发病作出预判,对其预防提出合理的建议;

  • 根据“群落演替”的一般规律,对生态修复提出合理建议。

生命科学史情境含有丰富的生物学知识、生物学研究思路 方法以及独特的社会价值。
例如:
  • DNA双螺旋的发现使生物学研究进入分子生物学时代,

  • 在认识自然的历程中迈出重要的一步;

  • 基因工程的建立实现定向改造生物学特性的目标,可通过 DNA重组和定向编辑技术使生物体获得新的遗传特性, 提高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生物医药中的工作效率。


化学
考向1 :通过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的陶瓷制造、火药使用、传统中药等古代科技文明和近现代化学领域重大科研成果的了解,展示中华优秀科技成果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激发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弘扬爱国主义情怀。更重要的是展示化学在新理论的创立、新材料的研制、新药物的合成、新能源的开发等方面的巨大成果。

考向2 :高考化学考查的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 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5个方面。

考向3:高考化学的关键能力包括理解与辨析能力、分析与推测能力、归纳与论证能力、探究与创新能力。

考向4:高考化学必备知识主要包括《化学课程标准》 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内容。具体为化学语言与概念、物质结构与性质、反应变化与规律、物质转化与应用、 实验原理与方法。
  • 化学语言与概念包括的元素符号和方程式等,内容是学习化学的关键要素,涵盖了初中化学的内容。

  • 实验原理与方法包括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等。

  • 反应变化与规律包括电解质溶液、电化学、热力学、动力学等方面的知识。

  • 物质结构与性质包括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重点是物质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

  • 物质转化与应用包括典型无机物的性质、系列有机物的性质及转化关系。

考向5:高考化学的所有命题素材都离不开以下情境
  • 日常生活情境根据功能划分为食物营养、合成药物、常见材料和能量转化设备。

  • 生产环保情境从物质来源的方式或工业目的可以分为自然资源利用、生产条件优化、废物回收利用和毒害物质 处理。.

  • 学术探索情境为公开刊物上的最新化学学科前沿成果。学术探索情境包括最新合成方法、新颖功能物质和新型催化技术。

  • 最新合成方法是指对于已经可以制备的化合物采用新方法或新技术进行合成,对应的物质多数是有机物,其基本特征是绿色、经济、高选择性,而且更加高效和环境友好。

  • 新颖功能物质,主要是指新型复合材料或新型催化剂的结构,该情境主要考查物质结构与性质。

  • 对于某些已经工业化的化学反应,采用新型的催化技术可提高转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主要考查推理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判断反应历程和机理以及反应的转化率等。

  • 化学史料情境指在试题中展现已有理论或成果使用的仪器、方法和研究数据,试题情境最好取材于真实的文献资料、生产生活实际,要有丰富的数据作为支撑。

疫情背景下的高考之“变”
高考是否延期备受关注,其本身也在不断变化。

变化一:考纲取消,命题无范围、更灵活


2019年末,教育部考试中心宣布。现有高考体系的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不再修订,参考2019年版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也不再制订考试大纲。有人担忧,“取消划重点,整本书都成重点”。
一、未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省份2020高考大纲和说明 
(除浙江、上海、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外的其他所有省份,也包括广东、河北、辽宁、江苏、湖南、湖北、福建、重庆8省市的2020届考生)
1.高考大纲(沿用2019版)
仍使用《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和《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上述考纲既是2020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考命题的参考,也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20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复习备考的参考。
其中,“文科考试大纲”含语文、汉语、数学(文)、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七科;“理科考试大纲”含语文、汉语、数学(理)、英语、物理、化学、生物七科。
2.考试大纲的说明(沿用2019版)
仍使用《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和《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是“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配套图书。两本考试说明可供2020年全部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试卷(全国卷)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兵团)使用,也可供自主命题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参考。
3.试题分析(2020年有重大修订)
在考纲和说明不变的情况下,为了进一步明确高考内容改革的方向,提醒2020届考生关注新题型、新动向,教育部考试中心对2020年版高考试题分析将进行全面修订,对2019年各科高考试题,分考查目标、解题思路、试题评析、失误防范等几个层次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阐述高考对考生能力、素质的要求。2020版高考试题分析既可供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试卷省(自治区、直辖市)使用,也可供其他自主命题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参考。
《高考试题分析(语文分册)(2020年版)》(不分文理)
《高考试题分析(文科数学分册)(2020年版)》
《高考试题分析(理科数学分册)(2020年版)》
《高考试题分析(英语分册)(2020年版)》(不分文理)
《高考试题分析(文科综合分册)(2020年版)》
《高考试题分析(理科综合分册)(2020年版)》
上述图书内容也将做较大调整,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考试要求,将对各学科的能力要求做详细阐述并附例题说明;
第二部分为2019年考试分析,将在详细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2019年的高考各科试题进行较为权威的解析;
第三部分附有近几年的真题及解析。
二、高考综合改革试验省份考试说明 
(包括浙江、上海、北京、天津、山东、海南)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科考试说明(高考综合改革试验省份试用)(第一版)》。英语考试说明供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试卷、目前实施高考改革外语一年两次考试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使用,也可供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参考。其他科未出考试说明。
上述官方声明意味着2019考试大纲将延续使用,也给2020年的考生提前划定了范围、提供了参考。当然,考纲只是基本的指引,2019高考已经有不按套路出牌的趋势,出现很多新题型、新变化。这些也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因为2020高考肯定将继续体现!
比如,考查特殊地理条件与冰雪体育项目相结合,求解嫦娥四号探测器的运动周期,进行移动支付的样本测量……这些2019年的高考题,让“新高考”命题的趋势逐渐明晰,也让考生们“压力倍增”。
2020年1月9日,教育部公布《关于做好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继去年提出“减少单纯死记硬背的知识性考查”后,首次明确“加强关键能力考查,优化试题情境设计,增强应用性、创新性”。
这次疫情,为备考方式的转型提供了一个契机,复习的基本理念不变,但复习的方法必须转变。近几年,高考命题已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发生转变。
高考题注重通过情境和情境活动来实现对知识运用的考查。这就要求,由粗放式教学转化为精准化指导,设置或运用真实情境,设计有效活动,在活动中综合训练考生能力。这既符合高考方向,又能提高备考效率

变化二:考试时间延长,幅度难度陡增


除了取消考纲,2020年部分省市高考时间也有变化。北京、天津、海南和山东已经决定,2020年高考时间调整为4天!6月7日、8日考语、数、外;6月9日、10日考政、史、地、物、化、生。
对第三批进入新高考的8省市来说,今年是新高考前的最后一次“传统高考”,今年参考的考生确实面临较大挑战:如果不能升学而选择复读,需按各地规定完成与学业水平考试的衔接,再参加“新高考”,复读难度相对较大。学生和老师都要调整心态,适应形势变化,把握好复习节奏。
2020高考命题的十项基本原则

一、方向明确,立意鲜明,情景新颖,贴近实际

高考命题应体现时代主题,弘扬时代精神。试题要用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将考查内容进行包装,坚持“信息切入、能力考查”的原则。

二、考查基础,变换情景,设问科学,注重创新

高考试题具有“重基础、重应用、重时事、重生活”的特点。每年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而且起伏不大,变化的是背景材料和设问角度。同样的考点知识,今年这情境,明年那情境,今年这样问,明年那样问,标新而不立异,交叉而不偏离,年年创新,常考常新。

三、材料在外,答案在内,考查思维,体现能力

高考命题不留教材版本痕迹,陌生甚至前沿的背景材料都是教科书里没有的,但考点知识都是考纲要求内容。考生在考场上看题时间少,做题时间少,想题时间多,“想”就是思维,高考试题就是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程序和思维方法,进而体现考生的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

四、入易出难,路多口小,层层设卡,步步有难

高考为了保证选拔功能,试题必须具有良好的区分度。较难的题目,考生一般入题较易,之后会发现解题的方法很多、路子很宽,但越走越窄,越来越难。试题层层设卡、环环相扣,每一问都要拦住一批考生,只有最优秀的才能走到底。

五、体现国情,公平公正,以生考熟,直击软肋

命题者在编制每一道试题时都要考虑我国的地域及民族等因素,努力做到对每一位考生都公平。所谓“以生考熟”,就是用陌生的问题考查熟悉的知识 ,大家都没见过、没做过,老师也没讲过,这类问题能考查学生的能力,是考生的群体性“软肋”。

六、起点很高,高屋建瓴,落点较低,回归考纲

比如政治有些问题好像提给总经理、董事长,甚至是县长、市长的。理综试题有的是尖端科研课题、甚至是获诺贝尔奖的问题内容,起点很高,但答案不会超越考纲要求,落点很低。

七、重点必考,主干多考,次点轮考,补点选考

重点知识重点考,重点知识年年考,非重点知识轮流考。高考命题首先设定考查的重点内容和层次要求,使支撑学科的主干知识保持较高的考查频率,新考纲补充的考点要选择性的考,以此为基调展开考查网络,拓宽考查空间。

八、共性好考,个性难考,试题开放,探究创新

高考也要注重共性与个性的考查,共性考查比较容易,个性考查难度较大,因此高考试题一定要增大探究性,扩大开放性,体现创新性,从独特的角度对学科知识进行多方位、深层次的考查,体现考生的个性品质和创新意识,鼓励有独特见解、有思想水平、有创新精神的答案。

九、掌握理论,学以致用,学科价值,重在应用

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学有所用,高考试题的学科价值在于考查知识的“应用性”,用知识解决问题,正是命题的目的所在。人文学科要与社会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的热点问题相结合,自然学科要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科学技术发展,使本学科试题更加具有实际性、应用性和学科性。

十、小口切入,深入挖掘,小中见大,思维穿透

试题往往从比较小的一点切入,要求考生能排除干扰,小中见大,透过表面现象,从本质上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实际上是对思维穿透力及深刻性的考查,试卷中除了基础题以外,其余的都需要较大的思维量去穿透表面,触及本质。
如何在网络授课条件下,保证学习效率?

小编建议同学们,充分利用在家复习的时间,梳理好每一个专题的必备知识要点,精准整理好疑点和漏洞,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在此基础上,精选有针对性的、难度适中的典范试题来训练。

老师要给大部分学生一些自主安排的时间和空间,提供网络答疑,但是,一切网络授课都要在固定时间段进行,避免一天到晚在线,既影响视力又容易造成学习低效或无效。

学校要给予学生具体指导:如何区分网课时间和自习时间,如何制订学习计划,如何请家长配合督促计划落实等,并提供“具体测量工具”,比如计划表格、任务执行表等,发放给学生或家长,进行必要监督。

在家长监督下克服不良习惯

在家复习,没有老师的约束,没有周围环境的紧张气氛的感染,学生会被一些不良习惯操纵,比如说看看手机、玩玩电脑、睡睡懒觉等等,这些事情比起学习来轻松好玩,有刺激感和愉悦感,当然学生很愿意做这些事情,但是对学习却有很大的影响,降低学习效率。
所以在这期间一定要在家长的督促、帮助下,戒掉这些不良习惯。比如说手机可以让家长保留,需要的时候在家长的监督下利用;早上定好闹钟,到点马上起床等等。

与学校老师同学保持联系

在这个关键时期,一定要与学校的老师、同学保持联系,因为,学校可能会有一些特殊的安排,比如,老师会把握大家的学习进度,安排具体的学习任务。在这个阶段一定要落实基础知识,把不会、不熟悉的知识,可以通过微信、QQ等询问老师、问同学或者查找资料,查漏补缺;三五个志同道合的高三好友,建群互相督促学,遇到学习难题及时在群内分享交流讨论,让孩子在与同学的交流中找到备考的紧迫感。

要拟定个人学习计划

在剩下的备考日子当中,不同学情的学生应综合考虑自己的学习情况,贴合实际地为自己量身定做复习计划。
尖子生:扎实基础,稳步前进。不盲目求快,而是坚持“按照规划走”;
中等生:重视双基,重点专练。重视双基、淡化偏怪、针对训练、重点专练、掌握扎实的解题技巧;
后进生:抓中低难度题目。从可以看懂的、有能力做的开始,逐步提高难度,培养学习兴趣。要以中低难度的题目为主,精选精练,不把过多时间放在高难题目上。对做过的题目,一定要及时整理,进行总结、反思、归类、查漏补缺、举一反三。   

强优补弱,一科也不能少

如果存在偏科情况,应多做典型题型,在复习的起始阶段,放慢做题的速度,边做边想,是否还有其他方法来解答这道题,这道题所涉及的内容还会较多地出现在哪些题型里?这样一边做题,一边累积成就感,对偏科的兴趣就会不知不觉加强。

学习小建议

1.不建议开夜车,精神不好再加上在家容易懒散,很难完成一日满满的计划,效率是制胜的关键!
2.每科做作业的时间为45分钟,应高效完成该科作业,若为试卷类作业,则按照试卷规定时间完成,即便45分钟没有完成也要终止,可以在晚上的补充时间再完成,养成集中注意力的好习惯
3.上午、下午、晚上要从自己拿手一点的科目开始,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不要一开始就做难题,让自己失去做题的动力。
4.注意劳逸结合,利用好每一段学习之间的休息时间,这段时间尽量不要玩手机,因为10分钟你肯定停不下来,会耽误后面的任务进度,最好去在家里稍事活动一下,吃点东西也是可以的哦。
5.灵活运用,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特点适当调整学习时间安排以及学习任务量,可以在前两天进行尝试并根据完成度来调整细节,如,不同时间段的学习内容以及完成量
6.每日任务是在对自己学习认识的基础上实现的,你需要根据以往的考试来确定自己的薄弱项和目标,然后将整体目标肢解为具体小任务放在每一天的对应时段,寒假是强化弱项的好时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