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宋著名马屁师邓绾,他的手段有多高明?但在这事上还是失手了

 山家往事 2020-03-10

或许是因为宋太祖赵匡胤当年定下的那条“不杀士大夫”的祖训,整个两宋近三百年,涌现出了诸多非常有个性的大臣,邓绾就是其中一位。

邓绾,成都双流人,进士出身,熙宁三年,官授宁州通判。不过,他觉得做京官才是出路。彼时,王安石正在轰轰烈烈的展开变法运动。

timg537.jpg他就给宋神宗上了一道奏折,说是陛下有王安石,这就是伊、吕之才,其青苗法、免役法,百姓无不歌舞颂德。就拿微臣治下的宁州来说,处处生机盎然,一路如此,大宋皆然。此乃万世之良法,还请陛下不要考虑那些非议,坚决将新法推行到底。

在宋神宗面前,邓绾大加恭维,非但如此,他又给王安石写了一封信,极尽阿谀奉承。

此时,王安石正处于全力推行新法之际,对于那些反对者,甚至是仅仅提出了一些建议的友军都进行排斥,比如苏轼、韩琦等,反正,王安石的用人原则已经不是唯才是举,而是谁支持新法就用谁,根本就不考虑候选者学识、品质。

timg538.jpg看到邓绾的赞美信,王安石自然是兴奋不已,就把他引荐给了宋神宗。就这样,邓绾被明神宗诏见了。

宰相陈升之考虑到邓绾一直在边疆御敌,就谏言任命他为宁州知府,这也算是高升了。

不过,邓绾听到这个消息后,他说,着急毛慌的召见我,又着急毛慌的让我回去,这不折腾人嘛。显然,对于这个知府,他不屑一顾。

在他的走动下,果然,第二天就留京了,任集贤校理,在王安石的运作下,转年就当了农业部部长。

timg539.jpg后来,王安石被罢相,邓绾转身投靠吕惠卿,摇身一变,成为反对新法的中坚力量。不过,几年后,到了熙宁八年,王安石被宋神宗召回,再次秉政,宋神宗对依附于吕惠卿之人进行罢黜或外贬。

邓绾尴尬了,一时不知所措。

练亨甫给他出了个点子,让他去找宋神宗,建议用“殊礼”厚待王安石,只要这事办成了,估计你也就留下了。

所谓殊礼,其实就是升任王安石的儿子王雱为枢密使,他的那些兄弟,不管是亲的,还是堂的甚至表的,都任命为两制,婿侄入馆为校理,总而言之,就是王氏宗亲,能给安排官职的一个都不落,也别嫌多,大宋朝这么大,完全安得下。另外,考虑到王家众多老小,在京城繁华之处找个宅邸赐给王安石,这样他就安心变法了。

timg541.jpg邓绾一听,觉得是那么回事,还真就把这些想法说给了宋神宗。

赵顼一听就明白了,原来,邓绾这是王安石的同党啊!不过,嘴上没说什么,反而频频点头赞许。

其实,面对众多臣工的阿谀奉承,王安石早就无心变法了,总想着回到老家尽享天伦之乐。这天,他又找到宋神宗,准备辞呈回乡。

宋神宗就对他说,你就勉强留下吧,你想要的那些,我都能满足你,不过,就一个要求,目前看来得要往后拖一拖了,关于宅子的事,还在找,一时半会也没看到合适的。

timg543.jpg王安石愣住了,心里犯嘀咕,这什么意思?

于是,便问宋神宗赐宅第是怎么回事。

宋神宗只是笑笑,什么都没说。

到了第二天,王安石再次入宫见驾,恳请赵顼说说宅第的事,自己一头雾水,想了整晚压根儿就没个头绪。 

赵顼将邓绾的那封奏折拿了出来,王安石看完后,不由出了一身冷汗,当即表态,邓绾是见风使舵的小人,应将其罢黜。

最终,邓绾外放虢州。

timg544.jpg宋神宗发了句牢骚:

朕之待汝者,义形于色;汝之事朕者,志在于邪。

邓绾确实是高手,为保住自己的地位,居然奏本以公器授之于人,就冲这一点,妥妥的能执掌北宋拍马界的牛耳。只不过,巨擘也有拍到马蹄子的时候,外放虢州也算是罪有应得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