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器晚成安阳侯崔林

 东方欲晓10 2020-03-10
 崔林,字德儒,汉末清河郡东武城县崔家庄(今河北省故城县军屯镇关庙村西北)人,崔家庄后称崔庙,为故城县古村落五庙之一。相传崔庙在宋朝时期被灭,部分崔庙村民迁居关庙村。崔林是三国时期魏国的重臣,汉末名士崔琰的从弟。曹操平定冀州,召崔林为邬长,因贫无车马,为单步之官。曹操征壶关,刺史上其德政,于是擢为冀州主薄,徒署别驾,丞相掾属。稍后迁御史中丞。曹丕继帝位称魏文帝,拜崔林为尚书,出为幽州刺史。累擢大鸿胪、司隶校尉。魏明帝时,升任司空,位列三公。封爵安阳亭侯,食邑六百户。三公封列侯,从崔林开始。后又进封安阳乡侯。正始五年去世,谥号孝侯。明、清《清河县志》、《武城县志》以历史人物记之。
崔林自幼家境贫寒,但学习刻苦,关心天下大事。崔林性格内向,亲友之间很少走动。成年之后既无成就也无名望。亲友们谈起崔林,往往是鄙夷不屑,唯独崔琰赏识他。崔琰认为,崔林学问深厚,以他的见识和才干,将来必定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建安十年,曹操平定冀州,德召崔林为邬长,时年三十有余,可谓大器晚成。因单步之官,刺史上其德,擢为冀州主薄,徒署别驾,丞相掾属,稍后迁御史中丞。
黄初元年,曹丕称帝登基为魏文帝,拜崔林为尚书,佐理朝政,后出任幽州刺史。北中郎将吴质统领河北军务,涿州太守王雄对崔林的副官说,吴中郎将是帝之宠臣,持节统领军事,州郡官吏没有不惧怕他的。而崔刺史却丝毫不讨好于吴中郎将,和他多联系,也不整治军务大造声势,如果吴中郎将以不整治边塞的借口杀了你,崔刺史又怎么能保护你呢?崔林的副官把这番话告诉了崔林,崔林冷笑道,我把幽州刺史这个官看的如同脱鞋一般,怎么会连累你呢!之所以不大造声势整治边塞军务是因为幽州与狄夷接壤,应该以温和平静的方法来治理边塞,如果扰乱他们的生活就会逼出他们的叛逆之心,这样就给国家增添了北方边塞的顾虑和忧患。崔林在任期间北方各少数民族平安相处,边塞相安无事。因崔林不讨好上司,有功被贬,降为河间太守。清论多为崔林冤也。
崔林回到朝廷任大鸿胪,当时,龟兹王派侍子来朝见魏文帝,魏文帝顾念他们远道而来,褒赏给龟兹王非常丰厚的礼物。其余小国纷纷效仿龟兹王,派侍子来朝,使节来朝络绎不绝。崔林担心这些小国不真心归属朝廷,只是暂时想得到朝廷的庇护,于是才互通使节,以求得朝廷的封号。而朝廷又送礼物,又派人一路护送使者,劳民伤财,对朝廷损失很大。这样,既受损失又达不到目的,让狄夷小国耻笑。于是崔林移书敦煌郡,参考前代给予诸国赏赐的薄厚情况,制定赏赐制度,使其有恒常,度支有所据。
黄初七年,魏明帝曹睿即位,赐崔林崔林爵位关内侯,转授光禄勋、司隶校尉,整肃各属郡的贪官污吏。崔林为政重诚信,识大体。所以在他离职后部署官员还常常怀念他。
散骑常侍刘勋奉命作《考课论》,补充修定考核各级官员成绩的制度。魏明帝诏令把这些制度下达到各级官员。崔林认为,《周官》中关于考核官吏成绩的条文已经很完备了,但自周康王以来,逐渐衰落。不是考核条文不完备,而是在考核官吏成绩的法令,因人而生效,因人而失效。汉亡难道是因为考核管理官吏的组织法规不健全,而招致的失败吗?万目不张举其纲,众毛不整振其领。《易经》上说“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太祖(曹操)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制定法令,到今天还在用,不能说不效法古人。看如今的法令制度,不在于说是简单,不缜密,而在于坚定不移的去执行、贯彻和落实,永不放弃。如果朝中大臣都能像仲山甫那样承担重任,即是有一百条法令,又有谁敢不恭敬职守!青龙二年,山阳公刘协(汉献帝)去世,崔林受命以大司农持节行司空事监护丧事。
景初元年,散骑侍郎孟康上疏朝廷推荐崔林道,宰相,是天下人所敬仰和效仿的对象,应当是秉公、履正、本德、仗义的人,是海内外堪称表率的人。我暗中观察司隶校尉崔林,禀自然之正性,体高雅之弘量。论其所长较之于古代贤人,其忠直不阿可比史鱼,清廉守约可比季文。镇守州郡,所在而治。及为外司,万里肃齐。实在是台辅的杰出人选,衮职的良才。景初二年,朝廷采纳了孟康的建议,任崔林为司空,封爵安阳亭侯,食邑六百户。不久又晋封安阳乡侯。
崔林直至中年时仍默默无闻,后身居要职数十年,忠直不阿,清廉守约,建章立制,整肃吏治。在三国时代的曹魏历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成为我国历史上三公封侯第一人,可谓是大器晚成之典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