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究源自中国的传统时令“二十四节气”,为何不需按照农历计算?

 昵称散步收藏 2020-03-10

前言

“春雨惊春清谷田,夏满芒种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提到“二十四节气”,很多人都能将这首朗朗上口的节气歌随口道来。虽然今天的人们并不大使用“二十四节气”了,但是偶尔还是能够听到周围的一些上了年纪的人突然说上那么一句“今天是惊蛰天”之类的话。


对于“二十四节气”,我们可能最为熟悉的应该是“清明”,因为这一天被规定为国家的法定节假日。其次就要算“冬至”了,因为这一天我国很多地方都流行吃一些羊肉汤、饺子、汤圆一类的热食来度过这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

探究源自中国的传统时令“二十四节气”,为何不需按照农历计算?清明

可在度过这些特殊节气的时候我们多多少少注意到了一件事,那就是凡是源自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节日基本上都是依据农历来计算的,如我们都熟知的“春节”是在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在农历正月十五,“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而唯独出自“二十四节气”的“清明节”基本上是依据现今的公历,在每年公历的4月5日前后,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按着公历来算的不是“清明节”而是“二十四节气”,“清明”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位于“春分”后的第十五天,与公历基本吻合的“二十四节气”,其中的“清明”当然也就不会按照农历来算了。那么为什么源自我国的传统的时令“二十四节气”并不用按照农历来算呢?

  • 首先是,“二十四节气”准确的说是一套独立的历法,它与“十二月建”一起构成在我国古代使用已久的历法,即干支历,这种历法最早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到今天它已经发展出来干支纪年、纪月、纪日乃至纪时,可谓体系完备,只是到了近代以后,统一使用公历,“干支历”便很少出现了。

干支历虽然也属于阳历的一种,它与今天的公历又有所不同,今天的公历主要采用的是源自西方的太阳历,即是通过地球公转的时间来制定的,但是我国传统的干支历却是在星象、太阳运动的基础上结合了具体的气象、物候、农事活动来制定的,可谓是与生活息息相关。

虽然二者均为阳历,相差不多,一般干支历都是能够与公历相换算的,但在功能上由于“二十四节气”还兼有气候的变化规律,干支历的实际用途似乎更广,尤其是在过去以农业为主的中国传统农耕社会里。只是到了今天,一方面由于长期处在室内或者是厂房内依照严格的时间刻度进行生产劳动的工业取代了那种依耐自然时令变化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另一方面为了方便与世界的标准保持统一,才基本不再使用干支历。

探究源自中国的传统时令“二十四节气”,为何不需按照农历计算?公元推算干支表
  • 另外,“二十四节气”虽说发源很早,从上古时期就已经开始出现“二十四节气”这种划分一年的时间的方式,但它的划分方法并不是从一而终的,到今天,“二十四节气”经历了三次主要的划分,我们今天所使用的“二十四节气”也是经过与西历结合过的。

“二十四节气”最早的划分方式叫“斗柄指向法”,这种方式的依据是黄昏时北斗七星中的“玉衡”、“开阳”、“摇光”这三星所形成的像酒斗之柄的那一端所指向的方向来确定节气的变化。

探究源自中国的传统时令“二十四节气”,为何不需按照农历计算?北斗七星

如《鹖冠子·环流篇》中“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之,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就是说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不同的位置,就代表了不同的季节。因为“斗柄指向法”是按照斗柄在空中所指向的方位确定,所以人为地规定“斗指寅为立春”作为一年的开始,“斗指丑为大寒”作为一岁之终。由此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周期,之后便周而复始,流转不停。

探究源自中国的传统时令“二十四节气”,为何不需按照农历计算?二十四节气

到了西汉汉武帝时期,为了应农事活动的需要《太初历》首次把“二十四节气”订入当时普遍使用的历法中从而指导农事。而这个时候采用的划分方法叫做“平均时间法”,即通过立杆测影法确定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即“冬至”作为“二十四节气”的起点,然后将两次“冬至”之间的时间平均分为十二等分,称为十二“中气”,再把两次“中气”之间的时间平分为两个“节气”,因此一年就有二十四个节气。

探究源自中国的传统时令“二十四节气”,为何不需按照农历计算?二十四节气

到了这里,由于节气之间有了比较固定的间隔,即每隔十五天一个节气,节气的划分基本上可以直接类推,而不需要随时通过观察星象变化来得知。

但以上都还不是今天所使用的节气划分,今天所使用的节气划分法主要是出自由明末清初的天主教耶稣会士汤若望与明末的著名科学家徐光启结合了西方天文知识编纂的《崇祯历书》(后改为《西洋历法新书》、《时宪厉》)一书中的“定气法”,即将360°的“黄道”平均划分为24份,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就是一个节气。并将黄经度为0°作为“二十四节气”的起点,也就是“春分”,以此类推。我们可以看到,从这时候开始,“二十四节气”就已经在西方历法的基础上做了相应的调整,因此今天直接沿用也不足为奇了。

到了今天,我们还通过一种方法辅助区分“二十四节气”,那就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太阳在地球的直射点的移动来区分出四个节点,即“春分”、“秋分”均是在太阳直射赤道时,“冬至”再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夏至”在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探究源自中国的传统时令“二十四节气”,为何不需按照农历计算?
  • 所以总的来说,“二十四节气”的运行规律基本与太阳历(阳历)相符合的,不论是在最早根据星象,还是后来根据太阳运动轨迹都可与今天的公历在一定程度上相通。但是由于农历作为中国的一种传统历法,它是结合了按月相的朔望变化而定的阴历以及干支历,再参考阳历回归年而成的一种历法,使得它与今天全世界通用的公历始终是有差别,因此,今天的“二十四节气”也往往按公历而不是农历。


幸运的是尽管如今公历的普遍使用取代了过去古人常用的干支历,但是“二十四节气”在今天仍旧时常被提起,并且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升,“二十四节气”的价值也越来越被世界看到并认可,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甚至被认为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且在2016年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除了国际公认的价值,笔者认为,“二十四节气”将自然与人事相结合,凸显了我国特有的“天人合一”、“道不远人”的精神,不仅有利于今天陷入工业文明困境的人们重新看待时间、看待自然,也为今天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具有启发意义。

参考资料:《太初历》、《崇祯历书》

图片源于网络(本文于今日头条首发)

内容来自今日头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