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ECU系列1:商用车及其发动机系统的发展和展望

 一点进步 2020-03-10

2017-10-05郁辉汽车工程联盟

1.1 国内外商用车的发展和展望

1.1 .1汽车的分类

根据我国标准GB/T3730.1-2001(类似ISO3833),将汽车分为两个大类:乘用车和商用车。

乘用车指的是主要用于运载人员及其行李和/或临时物品,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不超过9个座位的汽车。乘用车包括轿车、多用途汽车(MPV)、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交叉型乘用车(微客)等。

商用车指的是主要用于运送人员和货物的汽车,涵盖了所有的载货汽车和9座以上的客车。商用车包括客车(9座以上)、货车、半挂牵引车、客车非完整车辆(客车底盘)和货车非完整车辆(货车底盘);后两类非完整车辆常会按市场需求被改装成专用车,如:油罐车、垃圾清运车、厢式车、沙石车、洒水车等。通常,业内习惯把商用车划分为货车和客车两大类。

本文主要研究商用车发动机电控模块研发和工业化的项目管理,所以着重介绍讨论商用车领域。

1.1.2 国内外商用车

中国汽车工业近60年的发展,起步于商用车。50年代创建的一汽集团、70年代创建的二汽集团(后拆分改名为东风汽车集团)都是以中型卡车作为主力车型发展起来的。可以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国商用车生产和研发能力的增长、车型的增加和产品品质的提高代表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汽车产销量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汽车生产和消费国,2012年产销量超过1900万辆。汽车产业也成为我国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其蓬勃发展带动了钢铁、石化、有色金属、塑料、橡胶、玻璃等上游原材料产业的发展;在中游生产制造环节,汽车产业给汽车电子、机电、自动化生产线等行业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同时,汽车产业又有效拉动了物流、金融、保险、销售、广告等下游产业。

商用车市场方面,随着中国经济平稳发展,基建项目和物流行业等带动了商用车的需求,再加上海外市场的开拓,中国商用车产销已经达到世界第二(美国第一)。并涌现了一批如北汽福田、一汽解放、重汽等有实力的国内商用车企业。不过,尽管总产销上世界领先,但企业实力尤其是本土厂商的实力,与国际大企业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研发实力和制造工艺上都需要提高。

总体上,随着世界经济的缓慢复苏和中国经济改革的推行,国内外商用车在未来将继续稳步增长。

1.2 国内外商用车发动机系统的开发现状

2012年,中国汽车总产量达1927万辆,销量1930万辆,连续第四年蝉联全球最大汽车产销国。2012年,商用车产量为312万辆,销量317万辆;2013年2季度以来,受需求回暖及商用车国四排放法规施行等影响,产销增速明显。随着中国商用车的迅猛发展,商用车动力总成的生产、进出口都增长明显;同时,通过引进技术和人才、合作开发、自主研发等方式,我国的商用车动力总成的技术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技术和关键零部件方面,大多由外资跨国汽车电子企业控制。乘用车发动机电喷系统基本由博世(BOSCH)、大陆(Continental)、德尔福(Delphi)、电装(Denso)控制。虽然博世在中国以合资公司(联合汽车电子,UAES)的形式存在,但中方在技术上基本没有话语权。而在商用车发动机电喷系统上,博世几乎一家独大(占了7成以上份额),且提供的是发动机系统业务:即负责提供发动机电控模块、燃油泵、喷油器、全部或部分传感器及执行器的硬件,以及发动机电控模块的底层软件和应用软件,并负责完成整个发动机系统的标定任务。中方的发动机企业或整车企业,几乎不能自主开发选配任何器件。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研发人才匮乏、整体研发能力较弱、发动机企业或整车企业由于利润较低导致能投入的研发费用较少、长期与国外的技术经验积累差距等等。

当然,随着国家的政策引导以及企业战略眼光的提升,一批国内领先的发动机和整车企业开始投入巨资进行自主研发,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如一汽和潍柴等企业,与业内知名发动机电控模块供应商合作定制开发了支持国四/国五排放的新型柴油发动机电控模块;并采用供应商开发硬件和底层软件,自主开发应用软件和自主标定的模式,整个系统可以自主选择所需要的器件(油泵、喷油器、传感器、执行器等)。由此,使企业的研发能力全面提升并可自主开发发动机系统;并通过自主选配发动机系统零部件,使整个系统的成本得到显著的下降,并打破了博世几乎垄断的局面。

这种自主开发的模式,目前来看比较成功,且跟欧美的主流研发模式一致,将会成为国内发动机系统开发的主流模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