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钗是古时女子重要的头饰之一,原始社会时的女子会用树枝、花枝、木棒等自然物充当发钗,发钗在古时相当长一段时间是实用物,女子多拿它来拢起头发方便劳作。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发钗的材质越来越多样化,金银发钗出现在女子的视野里,鎏金金钗、镂空银钗等款式新颖,种类繁多的金银发钗在唐宋时期成为女子头饰的流行风向。 一 发钗的定义,唐宋金银发钗的概况何以为发钗?服饰的一类还是古代女子众多头饰中的一类,古籍中的记载可知发钗是到唐宋时期才有相对明确的定义,并且从唐宋时期发钗的概况来看,金银发钗在其中的规模相当丰硕。 1、安发之笄到拢发之钗 金银发钗流行在战国,发展于魏晋南北朝,鼎盛在唐宋元,古代释名中解释说;钗就是叉,外形形似叉,所以因其得名。早期的发钗和发笄关系密切,确切的说发钗是由发笄演变而来,说文解字中说钗属于笄,其本身就是叉的功能,钗字是后人所加。 要说发钗的定义就应将发钗与发笄区分开来看,一方面是古时佩戴的国民群体,据名为仪礼的古书中记载,发笄在封建社会覆盖面相对要广许多,像安发之笄男子和女子皆可佩戴,冠笄、皮笄等只使用于男子。而发钗从战国起就属于女子头饰中的一类,自然佩戴群体只有女性,所以从佩戴群体区分发笄是男女适用,发钗是女子适用。另方面从形制上区别,发笄是单股,发钗是双股。 综上到了唐宋时期,重新定义;发钗是古时女子的头饰之一,自发笄演变而来,是由两股簪子合成。 2、回光返照式观唐宋金银发钗概况 唐宋时期时的女子流行佩戴金银发钗,不必遥想便可知唐宋年间金银发钗的整体是硕果累累的。站在历史长河的角度上回看唐宋时期金银发钗的概况;从墓葬出土、地宫出土、窖藏出土以及馆藏文物中发现金银发钗主要集中在江苏、广东、两京地区、陕西、安徽等南北方地区,可见金银发钗当时遍布唐宋全国境内。 一个古墓中出土三十几只银钗或二十几只金钗,以单个看整体可知金银钗在封建社会中的流通数量不容小觑,并且唐宋金银发钗的风靡程度不亚于其它任何一种服饰。回光返照式观看其概况;唐宋时期属于金银钗的鼎盛时期,流行风向吹遍朝廷全境,华丽与典雅并存的金银钗制和钗型深受唐宋女子的青睐。 二 唐宋金银发钗整体发展的分类、纹饰和工艺唐宋是封建社会中较为特殊的两个朝代,唐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宋是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这两个朝代服饰整体风格上是大不相同的,但唐宋金银钗的风格上却是一脉相承的。金银钗在唐宋时期的发展可大致分为;盛唐、晚唐和宋,从金银钗的分类、纹饰及工艺上每经历一个时间节点都会出现让人耳目一新的金银发钗。 1、单,多兼备的分类 唐宋金银钗整体除在钗首或钗股处有细微差别,在实现金银钗的纹饰固定化和造型定型化后,再无差别,唐宋时期金银钗总分为单首金银发钗和多首金银发钗。单首是指有且只有一个钗首,钗首和钗股可以是合体铸造,一次加工而成;也可是二者分开铸造,多次加工,然后接连在一起,故单首钗不仅是唐宋时期最流行的一种,也是整个发钗流行史中最常见的一种。 唐宋时期,单首金银钗又根据钗首形制细微的差别分为;几何类、植物类、动物类、异形类。这些类别随着发展又分为几型式;几何类是钗身弯曲,钗首被打造成不同的几何形状,其造型简单,分界线不明显,有弧首型,方首型,朵云型三式型,几何类的金银钗是基本的款式,其多适用于民间女子。 植物类金银钗是流行于中晚唐到宋朝之间的发钗头饰,当时的工匠就女子喜爱的植物花卉模拟在植物类钗制上,故植物类又有花草型、穗型、花筒型、竹节型、花朵型钗型之分。 植物类金银钗多是钗股缠绕钗首仿植物外形,在中唐后多受女子喜爱并流传到宋朝,宋朝工匠又因其灵感迸发,创出竹节型的金银发钗。 相较于植物类金银钗,唐宋时期动物类金银钗是一直流传于两朝之间的,动物类的发钗从中唐后到宋朝末从未间断,其钗首模仿民间动物形制,有鱼型、雁型、凤型、鸳鸯型,古时女子将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对长久爱情的追求寄予金银钗中佩戴在头上。 异形类发钗是发于唐时某一地区的金银钗,流传范围相对较小,到宋代时也只有一小撮的流行风向。多首金银发钗是唐宋时期发钗的进阶款,指钗首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钗梁、钗股分别铸造再将三者连接在一起。流行于晚唐至宋时期,类别主要有植物和动物类,型制与单首发钗几乎一致,只是在单首钗制的基础上钗首连二连三,工艺更加复杂,列如;双首蝶钗、连二连三花草型等。 2、唐宋国民有意识下的金银钗纹饰 唐宋以前的金银发钗多关注于发钗的实用性,工匠的着重点在发钗材质的选择和钗股的长、宽度对发髻的固定是否牢靠,金银钗都是素面无纹,极少有纹饰的款式。这样的金银钗佩戴起来难免会感觉索然无味,唐宋时期的国民工匠察觉到此后,开始有意识的将图案纹饰加工到金银钗上,以增加其在古人眼中视觉上的美感。 唐宋时期金银钗在纹饰方面经历了由起初的单一到慢慢发展形成繁多的固定化模式,纹饰纹样大致分为动物纹饰和植物纹饰两类。唐宋时期的动物纹饰主要装饰在钗首,以单一的动物图案和动物和植物结合两种方式进行加工,动物纹饰又分为;鱼纹、鸳鸯纹、凤鸟纹及少许蝴蝶纹四类别。鱼纹主要流行于晚唐后至北宋初,工匠将鱼前部分栩栩如生的刻画在钗首处,将钗股细微调整与钗首连贯成一条完整的鱼,鱼纹钗从南方地区兴起,在北宋后被明令禁止。 鸳鸯纹饰的金银钗又被称作鸳鸯钗或宝鸳钗,工匠将鸳鸯纹饰和附属植物纹饰结合,突出唐宋时期金银钗的鲜活灵动。凤鸟纹饰的金银钗又被称为凤钗,起于秦,唐朝工匠将凤鸟藏于植物间刻画在钗首处,宋朝在唐的基础上更加细致将凤鸟拟比昂首待飞状深受女子喜爱。 蝴蝶纹饰的金银钗根据史料记载在唐宋时期皆流行,但实物较少。唐宋前的金银钗植物纹饰主要是花型发钗为主,唐玄宗后古人根据生活中植物多变形态下意识的将其刻画在金银钗上,主要有;团花纹、竹节纹、缠枝纹、折枝纹四种。 根据字面意思就可知道,这些植物纹饰是模拟现实生活中植物所呈现的状态来刻画的,所以多为写实和追求自然现实审美情趣。唐宋时期金银钗纹饰多受当时金银器纹饰的启发,除动植物外还有不规则的几何纹饰,但其数量较少,流行程度不比前两者。 3、金银制造业发达下的发钗工艺 唐宋时期国力强盛,手工业蒸蒸日上,金银制造业十分发达,金银钗工艺相当完善。据明朝人引用唐据典记载,唐朝时期的金银工艺共有十四种,宋人在冶谋录中写道,宋时在唐朝的基础上将金银工艺相继完备到十九种,而其中用于制作金银钗的工艺是相同的。 据工作书记载共有;锤褋、打作、鎏金、镂空、錾刻和花丝等,这些工艺是现今的叫法,因时间久远,对照古籍金银发钗的制作工艺中的一些工艺以不叫当时的名称,只有拍金、镀金、镂金、织金工艺可以对照参考。唐宋时期金银钗制作工艺在当时是分门别类,针对钗首、钗股甚至于凤鸟纹饰,植物纹饰都有相应的工艺,而其影响更加深远,像拍金、镂金这两门金银发钗工艺被沿用至今,可谓引导流行风向几千年。 三 唐宋时期金银发钗也具差异在整个金银发钗的发展历史中,唐宋是鼎盛时期,因为金银发钗在两朝发展是一脉相承的,但因唐宋两朝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背景的影响下,唐、宋两朝的金银发钗在地界,纹饰等方面也是具些许差异的。 1、分布范围 唐宋时期金银发钗在全国境内的分布大致是势均力敌的,可要铺开地图仔细观察,差异明显。唐朝前期金银发钗流行风向是以北方为主,南方为辅;唐后期则呈现南北两方对峙,各有风采;宋朝就是以南方为主,北方为辅。金银钗流行分布范围的差异往往是决定性因素,唐宋两朝以定都地区不同,其金银钗的流行风向就会以定都地区为中心向四周传播,自然而然金银钗的原料来源和制作工艺也会大有不同。 2、钗型制 唐宋时期金银发钗在钗型方面虽还是单首和多首之分,但在类别方面还有明显的差异。列如;鱼型发钗、朵云型发钗、花朵型发钗只在唐朝时期占据一席之地,其流行风向随着唐朝衰败也消声灭迹了;竹节型发钗、花筒型发钗只受宋朝女子的青睐,在唐朝的市面上是见不到它们踪影的。 不仅如此像折股型发钗在唐宋两朝也有细微差异,唐朝折股型发钗的钗距普遍比宋朝的宽,而宋朝的折股型金银钗做工工艺方面比唐代又更为精致。 3、采用材质 唐宋时期的金银钗虽都选用金银作为原料,但宋朝时期的鎏金银质发钗数量比唐朝时期要多,并且在鎏金银质发钗其中的含量比重也比唐朝时期的高许多。唐朝时多采用普通的金银材质制作发钗,有极少量的鎏金银质发钗,没有空心发钗;而宋朝相较于唐朝,采用普通金银材质的较少,当时的女子更青睐鎏金银质和空心发钗,所以宋朝时期鎏金银质发钗和空心发钗占据流行市场,空心发钗也只出现于宋朝,往前朝后都是绝无仅有的。 四 唐宋金银发钗发展鼎盛,地位巅峰其背后原因唐宋作为两个不同属性的封建政权王朝,基于政治、文化、经济的不同,金银发钗在某些钗制、纹饰等方面出现差异是必然的。但纵观整个金银发钗的发展史,其在唐宋时期成为女子头饰的流行风向和繁荣鼎盛是由唐宋两朝一些必然因素的推动。 1、金银质的取代 发钗是从原始社会开始萌芽的,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各式各样的材质,例如木、骨、铁、角、铅、铜、金、银等等。战国前发钗材质一直是除金银外的其他材质占据主流地位,战国时期金银发钗开始萌芽,经过魏晋南北朝的沉淀,金银发钗在唐宋时期大放异彩。唐宋金银发钗之所以能大放异彩,发展鼎盛自然与金银材质替代其他材质,占据发钗材质主流有直接的关系,并且金银材质的发钗原材料相较于其他材料更易熔和铸型,至此唐宋时期金银钗发展趋势与金银原材料占据主导有莫大的原因。 2、经济高度发达 唐宋两朝的经济发展纵观整个封建社会朝代都可独占鳌头的,唐朝贞观之治,国风开放,除本朝的经济高度发展,唐时与外邦经济贸易往来也异常繁荣。经济的丰足使唐时女子喜爱富丽堂皇风格的头饰,所以金银发钗在经济的推动下高速发展。 鎏金银质发钗的出现与两朝官府金银矿高频开采相辅相成,因朝廷不需在其他地方过度使用金银,自然就会将金银用在国民享乐,身份凸显的方面,鎏金银质发钗是古时皇宫贵族女子必备头饰之一,除其风格华丽且典雅外,也是彰显身份地位的象征。 3、官私鎏金政策和进贡岁币的推动 宋朝时期朝廷颁布官私鎏金政策,使得其金银税课方面远远高于唐朝,并且官府过度开采金银矿但其产量极高朝廷整体却呈钱荒的状态,这样的政治状况也促使空心发钗和鎏金银质发钗的广泛流传。因政治的不治使得工匠不能像唐朝时期一般采用实心分量中的金银制作发钗,变相推动了金银发钗钗型钗制的创新,唐宋时期朝廷都有进贡岁币的政策,这在金银发钗的发展中又起到了积极推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