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虎魄造办处《从“镂金作胜传荆俗,翦彩为人起晋风。”谈人日戴胜》

 Michael430 2022-02-08

从“镂金作胜传荆俗,翦彩为人起晋风。”

谈人日戴胜

虎魄造办处

虎魄造办处——致力于学习研究探索中国古代琥珀艺术

特别是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琥珀制品

人日,又称人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每年农历正月初七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中国文化中人类的生日。

      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南北朝··宗懔编撰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薄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登高赋诗。”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

Image

     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

      华胜起于汉代,《舆服志》:“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庙服,绀上皁下,蚕,青上缥下,皆深衣制,隐领袖缘以绦。簪珥,珥,耳珰垂珠也。簪以玳瑁为擿,长一尺,端为华胜,上为凤皇爵,以翡翠为毛羽,下有白珠,垂黄金镊。左右一横簪之,以安蔮结。诸簪珥皆同制,其擿有等级焉。”

       《释名·释首饰》:“华胜:华,象草木之华也;胜,言人形容正等,一人著之则胜,蔽发前为饰也。”

       魏晋时期·贾充《李夫人典戒》:“像瑞图金胜之形,又取像西王母戴胜也。”从文献记载中可知,华胜的造型像祥瑞图中金胜的形状,又取像西王母头上所戴之胜。

Image

Image

武梁祠画像石:祥瑞石二第二行最后一个,榜题:“玉胜,王者......”。

       两汉时期有关西王母戴胜的形象并不统一标准化。相对于五花八门的戴胜形象,武梁祠(始建于东汉桓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前后)画像石上祥瑞图中出现的胜形纹饰,从西汉晚期开始到魏晋时期相对出现比较普遍和相对统一。

Image

Image

Image

六朝黄金镶嵌宝石华胜头饰(直径4.8厘米,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Image

       南朝·梁·沈约撰《宋书·符瑞志下》记载:“金胜,国平盗贼,四夷宾服则出。......”我们现在所见魏晋南北朝时期所制作的各种胜形饰主要以金银为主,而两汉时期以各种半宝石和玉石为主。

Image

Image

Image

       其实,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胜形饰亦可以称得上五花八门。胜的造型和纹饰也开始变化,大致与汉代的胜的造型相似。而贾充在《李夫人典戒》中所记载“像瑞图金胜之形,又取像西王母戴胜也。”的内容与出土文物相吻合,从画像石到饰物均可相互印证。可见魏晋时期的胜形饰及胜形纹饰延续于两汉。即取像于祥瑞图,又取像于西王母戴胜形象。

Image

 《人日即事》

唐代 李商隐

文王喻复今朝是,子晋吹笙此日同。

舜格有苗旬太远,周称流火月难穷。

镂金作胜传荆俗,翦彩为人起晋风。

独想道衡诗思苦,离家恨得二年中。

       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赋诗”。唐宋时期有关人日的诗词众多,可见唐宋时期对人日的重视。

       唐代诗人李商隐《人日即事》:“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可见,唐宋延续了汉晋之风,戴胜的习俗也是如此。同时,西周文王所喻之“复卦”,正是今日。王子乔吹笙还家,亦正是七日。

Image

Image
南宋金叠胜耳环

《王乐道太丞立春早朝》
 北宋   梅尧臣
近臣头上黄金胜,殿前拜赐东风应。
蓼牙疏甲簇春盘,肉抹长丝何亘亘。
宽衣武卒轝至庭,人归下筹殊难称。
我家无火甑生尘,{左巾右祭}柳彩花空著兴。
空著兴,将底为,但愿得米资晨炊,不管飞霙与麦宜。
千官队中身最卑,五日一谒前旒垂。

《宫词》
宋代   王珪
翠钿帖靨轻如笑,玉凤雕钗袅欲飞。
拂晓贺春皇帝阁,彩衣金胜近龙衣。


       宋代的诗中描述了“头上黄金胜”“彩衣金胜”这些饰物。胜形饰从汉到晋一直在衍变。虽然唐宋延续了这个传统文化,但胜的造型开始继续衍化成其它造型——叠胜(即现在人们所说的“方胜”)。

Image

南宋叠胜饰物

《立春》
南宋·方岳
采燕双簪翡翠翘,巧裁银胜试春韶。
东风已到阑干北,看见娇黄上柳条。

       到了宋代,胜形饰衍化成叠胜,此类叠胜在宋辽时期非常流行,直到明清时期。

Image

       戴胜的风俗直到明代仍然流行,明崇祯《嘉兴县志》载:“士女造华胜相遗,或戴于发。”我们所见明代出土的黄金胜形头饰延续了宋代的造型。其中除了常见的叠胜外,还有三连胜。

Image

人日 其一

清代 · 乾隆

淑气鬯光春,从头万事新。

开韶初得日,来复即为人。

叠胜花堆玉,翔屏燕镂银。

情田在容保,治理慕和淳。

       明清时期有关人日和叠胜的诗文众多,这种习俗在明清时期依然盛行。而叠胜的造型与宋代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而且叠胜的使用在明清达到了鼎盛。

Image
明嘉靖 龙凤纹方胜形雕填漆盒 故宫博物院藏
Image

黑漆描金山水纹方胜式盘,清乾隆,高3.8cm,口径36.8×27.8cm。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明清时期,叠胜不仅仅出现于饰物上,而且在各种器物上都可见叠胜纹饰或都叠胜造型。

Image

       这种纹饰也是我们现在身边经常能见到的,我大女儿现在都会在生活中发现这种纹饰。那天她拿着妈妈给她买的新剪刀跑过来说要告诉我一个秘密,然后拿出剪刀来说上面有个“胜”。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无胜不在”,只是大多数人不知道而已。不知不觉中,胜这种纹饰和人日这种传统的中国文化已经开始逐渐被人遗忘,甚至已经开始消失于历史中。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图文由作者提供

特别鸣谢虎魄造办处公众微信号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