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全球和国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排第一位的恶性肿瘤,不仅影响大众的健康,同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存与生活质量。为了了解肺癌患者一线治疗的现状以及不为人道的经历,我们非常有幸地采访到了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王颖轶教授。王教授深植肿瘤临床十数年,具有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和治疗心得。忙忙碌碌的临床清晨,良久,教授才得闲休息。采访也正式开始。 整个采访过程,王教授博古通今,侃侃而谈。讲述了很多国内肺癌诊疗的历史发展和治疗现状,非常引人深思。在谈到患者的治疗心态重要性时,王教授提及了他印象中一例特别深刻的患者。这位病人是一位ALK阳性的肺癌男性患者,1年前初次过来就诊时,已经是疾病晚期。当王教授说出肺癌晚期诊断时,家属在旁边泣不成声,如同很多就诊家庭一样,一种不可置信崩溃绝望的心情充斥在每一位家属患者心中。然而令人惊讶的是,患者本人却很平静,也很理性。病人向王教授详细地询问了自己的病情,以及后续的治疗方案、甚至自己的生存时间。在充分了解所有信息后,病人跟王教授谈了自己的经济情况,咨询能够负担的治疗方案。面对身陷重疾却仍然如此坚强豁达的患者,王教授内心五味陈杂。这是他十多年来每天都要面对的人群,几乎每天他都要亲口宣布一位患者确诊肺癌,无数的家庭因这一诊断陷入突然的灰暗,无奈心酸不忍,填满教授的整个心间。但是王教授知道,作为一名医生,当前能帮助到的患者,不是任何的同情,而是应该为患者制定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从治疗上帮助他,尽最大可能延长他的生命。抚平所有复杂的心情,王教授迅速地为这位患者指导治疗。 患者良好的心态 就是一剂治疗疾病的良药 2019/10/24 在后续的治疗中,王教授给了这位患者很多的帮助,患者一开始使用一代靶向药克唑替尼进展,更换了二代的塞瑞替尼,获得了很好的控制。后来又在教授的帮助下获得药品的慈善援助,紧接着药品上市,成功进入医保。目前患者已经进入上市后的慈善项目中并且仍在持续有效治疗中。患者身体状态很好,如常工作生活。 王教授深有感悟得说,这例患者与很多过来看病的患者非常的不一样,心态很积极阳光,对治疗饱含希望。同时有一颗很感恩的心,对任何帮助过他的人都很感激。现在能有如此好的效果,除了药物有效之外,与良好的心态也是非常相关的。这就像临床试验中,使用安慰剂(无任何药理)的患者也会有30%的有效性一样。因为肿瘤是一种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疾病,情感及精神因素也是诱因。良好的心态本身就是一剂治疗疾病的良药!在我们的临床治疗中,很多医生们也明显地感觉到,具有积极心态的患者,生存时间要比类似病情但情绪悲观的患者更长。因此,肿瘤患者朋友们非常有必要调剂好自己的心态。 良好的疾病控制 源于患者持续的治疗 2019/10/24 随后,王教授又基于这个案例,提及了如何让患者坚持治疗的临床心得。上述肺癌患者,能获得长久疗效,源于其持续的治疗。当然中间也因为经济因素而短期暂停过靶向用药。不过也是很幸运的得到了慈善和医保的协助。肺癌是一种反复复发的恶性疾病,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协助患者坚持治疗仍然是肿瘤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很重要因素。在这里,王教授提出了多年来总结的观点,值得患者、家属及医生深思。 1、患者自身要有坚持的信念。 2、医生要及时关注患者每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时作出调整。 3、正规的治疗理念。 4、注重身体的锻炼。 5、通过各方力量为治疗减轻经济负担。 6、适度中药的辅助治疗。 7、医护人员的鼓励和的家人的支持。 重视防癌体检 2019/10/24 访谈最后,我们问及王教授,您对患者朋友们有什么寄语吗?教授深思了好久,凝重的说,请大家注重好防癌体检。我们可以每年花钱给自己的车子进行检修保养,但是很少会主动为自己和父母家人每年进行一次体检。肿瘤治疗是分三级的,我们目前国内的水平仅集中最后第三级的患病后的积极治疗,却远远没有达到防止肿瘤发生以及早筛的一级和二级。在这里,王教授提到了一个历史上的著名典故,扁鹊是战国时代的名医,他有2位哥哥,一次魏文王问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说:“我大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率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二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比较起来,能防范于未然是最高明的,但往往因防范在前,不会出现恶果,使事物保持了原态,没有“明显”的功绩而被忽略。正如不见防火英雄,只有救火英雄一样。高明者不见得一定名声显赫。古人亦知“未病先治大于患病而治”的道理,在医疗技术更加发达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重视并力行防癌之责。所以,我们在提升国内肿瘤治疗水平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在整体理念的提升和大众普及,并付诸于行动。未病先治,更应是我们肿瘤医生努力的方向! 专 · 家 · 介 · 绍
声明: 本资料中涉及的信息仅供参考,请遵从医生或其他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意见或指导。本文旨在传递医药前沿信息和研究进展,不构成对任何药物的商业推广或对诊疗方案的推荐。本文提及的部分药物和/或适应症尚未在中国获批,相关临床研究可能缺乏中国患者的数据。 本文版权归找药宝典所有,任何个人或机构转载需获得找药宝典授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注来源“找药宝典”。 文章转载、媒体合作请联系小编:wangqhT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