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出生在北方农村的孩子们,我猜冬天的记忆中定会有一件事情极其深刻:挖菜窖。菜窖在北方冬天的用途是储存冬菜,待到来年春耕之前,通常会填平用来耕作,周而复始。 记忆中,那是一件极其艰辛又格外有趣的事情。说它艰辛,是因为那个时候的自己没有足够的力气去挖,力不从心地干着急。说它有趣,是因为在这样一种工程的建设中,全家人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大有一种“人心齐,泰山移”的豪迈气势,让人倍感温暖、和谐、向往、留恋。 每年秋天收完秋菜:萝卜,土豆,白菜等等,每家每户便开始着手挖菜窖了。首先在自家菜园子里选一处平坦朝阳的位置,然后举全家之力开始向地下深挖。那个年代很多事情都是人工操作的,各种工具发挥着它们不可取代的作用。铁锹,用来挖土,并且及时把土扔到远处,一般都是家里有力气的男丁来做;铲子,把铁锹运剩下的土装到一个结识的篮子里,通常由家庭主妇来做;土篮子,两个孩子一组,把装到里面的土,倾倒菜窖外面去。待到菜窖的主体挖完了,还需要在它的最上层搭上条木,再垒上苞米杆,最后培土,夯实,踏平。爸爸是个细心的人,通常还会修整一番菜窖的墙体,直至光可鉴人。他还会给菜窖按上一个结实的铁门,再制作一个草帘子盖住菜窖口,以防冻伤和意外。 这项看似简单的工程大约需要三五天的时间才能彻底完成。通常情况下,一家人挖出一个长三米,宽两米,深两米的菜窖就足够用来储备一个冬季所需要的菜了。接下来的工作便是把很多菜品,运送到菜窖里,整齐地堆放起来,然后每天取用,直至来年的清明前后,再把菜窖填平。我幼小的心灵上曾蒙上了一层困惑,为什么每年的秋末冬初都要重复做这项工作?稍大些,才就此问题找到了答案,不填平,夏天菜窖里会汇集雨水,冬季用起来效果不佳,远不如当年挖的用起来爽利。 而今,一年四季人们餐桌上的菜品越加丰富起来,那段挖菜窖的记忆也渐行渐远,在它还没有彻底消失之前,我仅以此文感之,念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