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益直播回顾(三) | 脾为仓廪:脾脏是位营养师

 新用户62019198 2020-03-10

脾·功能

脾为仓廪之官。仓廪之官是什么意思呢?

心脏在身体五脏之中相当于是皇帝的地位,脾脏就类似于户部,这个户部并不是说它是查户口的。户部管的事很多很杂,从人口、税收、经济,包括一个国家要打仗时候的钱粮运转都是归户部管的。

脾脏有点类似于户部的功效是:咱们可以把这些钱粮类比人体之中的营养。营养包括了气、血、津液,这些都需要通过脾胃的运化而得来。所以中医上也管脾胃叫后天之源。每天吃的饭,喝的水,这些都是后天得来的。后天之源相对应的叫先天之本,通常都是代表肾脏。

脾特性

脾脏特性:主升清、喜燥恶湿、不主时、主中土。

【特性1:主升清】

脾主升清,还有一句对应的话,叫胃主降浊。要想升清降浊。脾脏就要先辨清浊,就是要分出来哪些营养是属于清,哪些属于浊,哪些是好东西,哪些是垃圾。

首先清代表很精微很细腻的,营养较轻,能够上升的营养气血,并把它们升上去供给上焦的器官。上焦的器官都是用来做精密操作的地方,故而都需要精微的营养。

同时降浊降下去的一部分是咱们的排泄物,另外一些是粗糙的营养,供给腰腹的这些核心力量,供给双腿。所以脾脏要先辨清浊,当辩完了清浊之后,脾主升清,胃主降浊。

【特性2:喜燥勿湿】

为什么脾脏不喜欢湿气、喜欢燥呢?

| 湿气易入脾

时至岁土太过,火运不及的年份,自然界中容易发生因水湿过度而引发的洪涝灾害。对于脾脏来说也是这样。当湿气太重的时候湿邪最容易入侵脾脏的。湿邪从阴阳属性来讲它偏阴,属于阴邪。而脾为土,同时它是五脏,它也是属阴的己土。这叫同气相求,所以这个属阴的湿邪就喜欢归到脾脏上。

同时为什么说脾脏又怕湿邪呢?是因为当阴气太重的时候就容易伤阳,伤了阳脾脏就失去运化功能了。也就是说越湿越伤脾,脾脏就越失去运化功能,就更加容易聚湿气,脾脏的功能就越来越差,就变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所以管这种情况叫湿困脾土

| 有湿易生痰

水是适合土的。土里边有水,那叫沃土。但是水多了,或是造成水土流失,或者就变成沼泽地了,寸草不生。并且有了湿就容易生痰

朱丹溪在【丹溪心法】曾言“脾运委顿,清阳失旋,则胃气未能醒豁,所进谷气难化精微,易酿痰浊”,就是脾的运化功能不足了,阳气就失去它的运转功能了,胃没有办法帮助它排泄这些能量,水谷难化精微也就难以升清,就容易有痰湿、痰饮的情况出现了。

这也是为什么经常说湿气重的人,去看中医的时候基本上都会给你调脾胃,这个原因根在这儿,喜燥勿湿。

【特性3:不主时】

大家都很清楚脾主长夏。但为什么不主时?

| 一年是四季还是五季?

长夏它是要把一年分成五季,“春、夏、长夏、秋、冬”。但是咱们一般分的是四季,却没有长夏,到底是四季还是五季?

【素问六节藏象论】 “春胜长夏”。春天是属木的,相当于人体之中的肝脏,“春胜长夏”其实是一个木克土的关系。王冰在注解黄帝内经这一篇的时候,就写道:“所谓长夏者,六月也,土生于火”。这里指的是阴历的六月,从五行相生的角度来说是火生土,所以说“土生于火,长在夏中,既长而旺,故云长夏”。

甚至还有一种说法,叫季夏。这是因为在一本叫《春秋繁露·五行对》的书中有说“……土为季夏,火为夏,木为春”。同时现在的中医基础理论的教材里边,说的是长夏是从夏至到处暑这段时间

咱们迷惑的四季和五季的问题是因为,四季是从四象对应出来的。正所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对应的四季,而五季它对应的是五行体系。四季、五季它只是体系不同,所以说其实没有本质上的矛盾。

| 脾旺四时

虽然脾不主时,但是它能旺四时。它对剩下四个季节所对应的脏腑都有滋养的作用,都可以在剩下的四个季节做工,也就是火不管什么时候去养脾胃都是可以的。

凡治病必先籍胃气以为行药之主,若胃气实者功之则去,而疾常愈,以此胃气强而药力易行也;胃气虚攻亦不去,此非药力不去病也,以胃虚本弱,攻之则益弱而药力愈不能行也。

——张景岳《类经》

  • “若胃气实者功之则去”:当胃有火,实症就是有火,可以先攻(泄)胃火。

  • “而疾常愈,以此胃气强而药力易行也”:也就是胃气越强,这些药力越容易发挥。

  • “胃气虚攻亦不去,此非药力不去病也”:当胃气弱的时候,药力不容易发挥,这不是说药不好。

  • “胃虚本弱,攻之则益弱而药力愈不能行也”,就是说当胃气越弱的时候,药力越不容易发挥。

因此想让药能合适地发挥出来,把它完整的药效都能实现,还是需要靠脾胃去做到的。这就代表着虽然脾不主时,但同时脾旺四时,代表脾胃能养四脏和养四肢百骸,将所有的营养散布到全身,都要靠脾胃去实现。

药力如此,其实导引按蹻这一外治方法之中也是如此。那么当遇到这些身体特别虚、底子比较薄弱的人,运用导引按蹻的时候,其实思路可以借鉴一下张景岳在【类经】的观点,在用穴位的时候,要多兼顾一些脾胃的补益,这样就能给身体带来更多的气血,才好用这些气血来达到治疗目的。

【特性4:主中土】

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行可以对应五方。五方即“东南西北中”。五行中的土,在五方之中对应的是中央,东南西北中的中。在五脏之中对应的就是脾脏。

那么为什么脾脏是属土呢?首先土的特性是承载万物并且能滋养万物。这两条特性就很符合脾脏的特点。脾为后天之源,吃的东西、喝的水,这些营养都是要靠脾胃运化为水谷之气,脾胃的消化吸收去供给全身

其实跟其他脏器比起来,脾是不是就更土一点?中央在五方里边它是属土的,在五脏里边,脾脏属土,还有谁能跟着一块属土呢?要是把中医的所有治疗方法分为五方来说,导引按蹻也是在中央也是属土的。不管是脾胃还是導引按蹻,它都要有大地一般厚重和广阔的胸怀。

推荐穴位

| 足三里

那脾怎么祛湿化痰呢?其实【丹溪心法】里边已经说了,“所进谷气难化精微,易酿痰浊”。刚才说过胃主降浊!所以这些痰湿(浊)都是要靠胃的功能去降下去的。胃是六腑,它是属阳的。用阳气去化这些属阴的湿邪,于是就可以选择足三里穴祛湿。

推荐穴位:足三里,用导引按蹻的操作方法就是,补足三里穴。选择补法,相当于是通过足三里穴,增加了胃的降浊功能,并且增加了脾胃的运化功能。

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补足三里?不完全是。

有些人补了足三里就是不舒服。说明有两种可能性。一是胃中有火,再补胃就是火上浇油。另外一种情况就是胃经不通,这两种情况都需要对足三里穴先泻后补。就是通过泻足三里这个穴位达到通经络、清虚火的目的。把虚火清掉,经络通开,才能用补法,增加胃的降浊功能。

| 导引按蹻的补和泻

对于咱们初次接触导引按蹻的人来说,可能不太容易掌握什么时候该补,什么时候该泻的,怎么办呢?

首先咱们要注意观察身体的反应。“酸、麻、胀、痛、凉、热、风、湿”,这8种反应代表了身体经络不同的状态,你要去仔细的观察穴位的这些反馈,通过这些反馈来判断经络和脏器现在是一个什么状态。

比如说足三里穴的时候感觉很热,手指底下的穴位很热,或者说整条腿整个脚都很热。其实这就代表胃经或胃中有火,那就继续泄把火清完再补

也有可能足三里穴的时候感觉很凉,好像有风吹动的感觉。甚至局部的体温都开始降低了,这个时候代表胃里没有火,都是风和寒,那就可以放心大胆的补足三里穴。而且在补的时候,有些人越补越冷,这也都是好事,说明风和寒在排出体外。当风寒排完了,脾胃的功能就增加了。

| 导引按蹻操作方法:

足三里补法】操作:用中指指尖朝着脚的方向轻轻地按在足三里这个穴位上,按上就不要动,越轻越好,保持至少30分钟的时间。

操作时注意:

补足三里穴三五分钟就觉得要打嗝,胃里胀,气往上顶,那就不要补了,应该去泻足三里穴。【足三里泻法】:泻的操作方法是中指的指尖朝膝盖的方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