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宋朝王爷的人生:从“上疏论政事”到“惟求医书”

 黑龙江波涛 2020-03-10

墓志铭是一份个人历史档案,对真实历史可以起到补充作用。

在《宋史》中,对宋神宗之弟赵頵的记载很少,但是《赵頵墓志铭》却十分详实,虽然有歌颂美化之嫌,但仍可印证当时的历史。

一个宋朝王爷的人生:从“上疏论政事”到“惟求医书”

宋英宗有四个儿子,长子赵顼,次子赵颢,三子赵颜,四子赵頵。

这四个儿子中,长子即日后的宋神宗,三子赵颜早夭,在英宗继位前便去世。

宋朝宗室的名字很具有中国人起名的代表性,宋神宗兄弟名字都是单字,且皆带有“页”字偏旁。

治平四年(1067年),三十六岁的宋英宗去世,时年长子神宗不过二十岁,幼子赵頵不过十二岁。

一个宋朝王爷的人生:从“上疏论政事”到“惟求医书”

宋英宗

作为皇子和皇弟,虽然年幼,赵頵的地位就摆在那里。

“封大宁郡公,进鄮国公、乐安郡王、嘉王。所历官赐,略与兄颢同。更武胜、山南西、保信、保静、武昌、武安、武宁、镇海、成德、荆南十节度,徙王曹、荆,位至太尉。”

可以说赵頵和兄长赵颢不断晋封,富贵已极。

除了富贵显赫外,良好的皇家教育,使得老赵家的艺术细胞在他们兄弟二人身上充分地体现出来。

《宋史》记载:

“颢天资颖异,尤嗜学,始就外傅,每一经终,即遗讲读官以器币服马。工飞白,善射,好图书,博求善本。”

“頵端重明粹,少好学,长博通群书,工飞白、篆籀。”

这兄弟两人都很聪明好学,没有不良嗜好。尤其是工于书法,是个中好手。从宋太宗开始,宋代的多位帝王都擅长飞白书,这一点赵頵、赵颢可谓继承了赵宋的优良传统。

一个宋朝王爷的人生:从“上疏论政事”到“惟求医书”

飞白书(唐代)

尤其是赵頵,善画,善篆籀。

所画墨竹图,位置巧变,理应天真,作用纵横,功齐造化,复爱状鰕鱼、蒲藻、笋箨、芦花。虽居紫禁之严,颇得沧州(洲)之趣。笔意超绝,殆非学而知之者矣。”

“尤精篆籀,有尽六幅缣止书一字者,笔力神俊,可谓惊绝也。”

这是活脱脱的艺术青年的范。


二十岁的宋神宗继位后,面对北宋因循不振的局面,他很想有所作为一番。

无疑,宋神宗是一个热血青年,是这个年纪正该有的样子。

但当时的北宋已然暮气沉沉,朝中大臣多是保守因循。幸运的是,他最终找到了王安石,开始了北宋轰轰烈烈的“熙宁变法”。

一个宋朝王爷的人生:从“上疏论政事”到“惟求医书”

王安石

在皇室中,他自然希望自己的兄弟是自己的支持者。

但非常可惜的是,宋神宗仅有的两个弟弟都反对变法,此外后宫的太皇太后、太后也都反对,宋神宗面对的压力极大。

四弟赵頵并不支持神宗的变法,他选择站在祖母和母亲这边,反对王安石变法。

皇帝希望变法,但宋神宗没有得到至亲的支持。

一个宋朝王爷的人生:从“上疏论政事”到“惟求医书”

北宋吸取前代教训,对宗室王限制极为严格,这使得北宋的王爷基本上不热衷政治。

但是宋神宗的两个弟弟不一样,因为他们反对变法,在他们身边自然聚集了一批大臣。

这是一股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

上尝与二王击球,戏赌玉带,頵曰:“臣若胜,不用玉带,只乞罢青苗、市易。”上不悦。

主持变法的王安石也是一个强势的人物,他对反对者向来是要回击的。

王安石安排手下上书说神宗的两个皇弟已经成年,不应该在宫中居住了。

这更是激化了王安石与宗室的矛盾。

赵頵为了免除被人攻击的口实,上书请求出宫居住,但是神宗不许。

“自熙宁至元丰,恳请避东宫居外第,力援古义,章数十上,神宗终不许。”

宋神宗努力缓和王安石和宗室及后宫的紧张关系,但是因为政治立场的不同,他们的矛盾是无法调和的。

一个宋朝王爷的人生:从“上疏论政事”到“惟求医书”

宋神宗

最终熙宁七年(1074年),宋神宗忍痛将王安石罢相。

这时期的赵頵表现得很活跃,“数上疏论政事”,大有大干一场的架势。

他这么做倒是把自己王府的幕僚参谋们吓得够呛。

他是宗室,如此干预朝政是不符合祖宗制度的。

于是王府的记室开始劝谏赵頵道:

“大王为天子弟,无狗马声色之好,游心方册,固是盛徳,而数干廷议,非所以安太后也。”

作为天子的弟弟,没有声色犬马的不良爱好,喜好读书,又多次干涉朝廷政事,这可不是好事,不是太后希望看到的事。

王府记室说得很含蓄,“非所以安太后也”。其实不但是太后不安心,估计皇帝和执政大臣都会认为你难免会有政治野心的。

一个宋朝王爷的人生:从“上疏论政事”到“惟求医书”

何况宋神宗的身体并不是很好。

听了属下的话,“王矍然亦悟”,赵頵冒了一身冷汗,最终醒悟过来。

他越线了。

于是他再也不论朝政。

“尔后惟求医书,与其僚讲汤液方论而已。”

赵頵以后只爱好医学,和幕僚们也只讨论药方之事。

宋神宗听闻此事后,下令予以褒奖。

“朝廷果贤其好古,降诏褒谕。”


其实促使他醒悟过来的还因为一件事大案——“李逢赵世居案”。

熙宁八年,有人告发李逢密谋反叛,牵连出赵宋宗室赵世居。

赵世居是宋太祖之子赵德芳曾孙, 案发后被认为“结纳匪人,议论军事,怀挟谶语,寻访天文变异、朝廷得失”,于熙宁八年四月被赐死,他的子孙被从族谱中除名,女眷都被勒令出家为尼。

宋神宗对此事极为重视,处置得也极为严厉,借机将宗室中反对变法的赵世居及亲党清除,对其他宗室也是一个狠狠的敲打。

这其中包括嘉王赵頵。

因为赵頵府上的一个医官刘育参与了谋反,他深怕因此获罪。

好在宋神宗并没有将此事进一步扩大。

自此嘉王赵頵老实多了。

赵頵搜集了很多医书药方,还留有著作。当时很多人家都藏有他的药方著作,算是造福百姓了。

《宋史》对此也记载道:

“颇好医书,手著《普惠集效方》,且储药以救病者。”

不过政治风波并没有彻底远离他。

一个宋朝王爷的人生:从“上疏论政事”到“惟求医书”

宋神宗

元丰末年,宋神宗病重,留在宫中的两个弟弟“日问起居”,一个极大的机会摆在赵頵和赵颢面前。

皇帝病危,而东宫“冲幼”,而皇帝的两个弟弟“皆贤王”。

从理论上二哥赵颢比赵頵更有资格,但是一切都存在变数。

长居皇宫,三十岁的赵頵是有很多机会最后一搏的。

北宋并非是没有“兄终弟及”的先例的。

立孙子还是立其他儿子,摆在高太后面前的选择其实很纠结的。

一个宋朝王爷的人生:从“上疏论政事”到“惟求医书”

宋哲宗

而且神宗病危时,宰执大臣蔡确、邢恕就曾密谋高太后的侄子打算从两个王爷中选择继承人的。

最终宰相王珪以“自有子,复何异?”立宋哲宗为帝。

邢恕后来曾在哲宗面前说高太后“有废立谋”,因为邢恕被后来的宋高宗钦定为“奸臣”,他说的话被认为是“诬陷”,宋神宗病危的继位风波真相已经修饰,很难理清楚了。


宋哲宗立为后,立刻恩准两位皇叔出宫居住,“踢第咸宜坊,日亲贤宅”,而且对母亲高太后他也是“非大朝会 , 未尝进见”,这其中未尝是没有什么隐情的。

此后的赵頵安心做一个太平王爷,画画练字,研究药方。

可惜,这样的日子仅仅维系了三年,他就一命呜呼了。

一个宋朝王爷的人生:从“上疏论政事”到“惟求医书”

赵頵墓志铭

《赵頵墓志铭》记载:

(元祐)三年七月戊申,薨于亲贤宅之西位, 年三十有三。初,王寝疾,逾旬, 起居颜色如平时,一夕暴革,两宫不及临问。

三十三岁的赵頵暴病而卒,年仅三十三岁。

宋英宗及其几个儿子都是英年早逝,或许有什么遗传病。

不过与《宋史》只记载赵頵三十三岁而亡相比,《赵頵墓志铭》多出来的“一夕暴革,两宫不及临问”,无疑更加真实,更能让人充满想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