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宋之际的太学生运动:伏阙上书、纳金救驾,救亡之心可歌可泣

 黑龙江波涛 2020-03-10

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年),宋以割地称臣为条件与金国签订了“绍兴和议”,南宋偏安朝廷彻底定型。为与金人缔约求和,宋高宗甚至不惜诛大臣、杀良将,将轰轰烈烈的民族抗金运动强力镇压下去。

太学生张伯麟悲愤至极,他在太学的墙上奋笔疾书,代表天下人向宋高宗赵构提出质问:

“夫差,尔忘越王之杀尔父乎?”

太学生张伯麟的质问,无情地戳中宋高宗的痛处,更代表了太学生对宋高宗的无尽失望。

两宋之际的太学生运动:伏阙上书、纳金救驾,救亡之心可歌可泣

宋高宗赵构

自北宋末年以来,太学生率先掀起爱国救亡运动。期间因政局波折,太学生运动屡兴不绝,是宋代抗金浪潮中极耀眼的爱国运动,千载之后,其可歌可泣精神可媲美后来的五四运动。

然而,两宋之际的太学生运动终究未能挽救宋朝的命运,手中只有纸笔的太学生只能用“夫差,尔忘越王之杀尔父乎?”表达自己对南宋朝廷的深深绝望。


北宋徽宗末年,是北宋濒于大崩溃的前夜。

此时赵宋朝廷朝政腐败,豺狼当道,又外患日重,大宋江山风雨飘摇。形势糜烂至此,但凡有血气和爱国之心的人毅然站出进行着不屈抗争。

这样的抗争,富有济世救民之心的太学生当仁不让,太学生运动就此发生。

其中太学生代表首推陈东。

从宣和七年开始(1125年),太学生陈东多次上书朝廷,请求“擒此六贼,肆诸市朝,传首四方,以谢天下”。

六贼,是宋徽宗宠幸的六个误国奸臣:蔡京、王黼、童贯、朱勔、李彦、梁师成。

当时六贼权势滔天,大家多是敢怒不敢言,此前便有太学生李彪等人上书揭露时弊,却被蔡京“付狱推治”。陈东此时敢于揭露六贼的误国罪行,是冒着杀头危险的。

对于自己的行为,陈东只有一句话:“设得罪以死,吾不悔。”

他早将生死置之度外,全凭一腔热血。

在陈东的首倡下,朝野形成了罢免六贼的强大舆论,最终宋钦宗陆续清除了六贼的势力,六贼或被诛杀或被罢黜。

靖康元年(1126年)春,金国大军突破黄河,包围了东京,形势愈加危急。

大臣李纲和东京军民力主守城抗金,舆情如此,可堪一用。然而宋钦宗接下宋徽宗甩下的皇位,也接下了宋徽宗一贯的懦弱。被投降派大臣一番鼓动,他罢免李纲,以投降派李邦彦为相,并以赔款割地为条件向金求和。

求和条件屈辱至极:赔款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缎百万匹,并割让太原、河间、中山三镇。

此等条件,亘古未有,消息传出,群情激奋。

二月初五,陈东带领数百名太学生至宣德门伏阙上书,将太学生运动推向了高潮。

两宋之际的太学生运动:伏阙上书、纳金救驾,救亡之心可歌可泣

在陈东的上书中直接批评宋钦宗重用奸臣罢免忠臣的行为:

“在廷之臣,奋勇不顾、以身任天下之重者,李纲是也,所谓社稷之臣也。其庸缪不才、忌疾贤能、动为身谋、不恤国计者,李邦彦、白时中、张邦昌、赵野、王孝迪、蔡懋、李棁之徒是也,所谓社稷之贼也。”

他直接指出当今朝堂之上,谁是忠臣谁是奸臣。如此指名道姓,并非是人身攻击,一如他当初首提“六贼”一样,将李邦彦等七人视为“社稷之贼”。

“陛下若听其言,斥纲不用,宗社存亡,未可知也。邦彦等执议割地,盖河北实朝廷根本,无三关四镇,是弃河北,朝廷能复都大梁乎?则不知割太原、中山、河间以北之后,邦彦等能使金人不复败盟乎?”

他更是在末尾说:

“陛下若以臣之言为未足取信,试御楼呼耆老一问之,呼军民一问之,呼行道商旅一问之,试咨百官君子使言之,必皆曰:纲可用,而邦彦等可斥也!”

这有指责宋钦宗昏暗的意思了,天下任何一人都知道李纲是忠臣可大用,李邦彦是佞臣不可用,但你偏偏弃忠臣不用。

陈东的上书赢得其他太学生的响应,他们也纷纷上书请愿要求朝廷给李纲复职,罢斥投降派官员。

两宋之际的太学生运动:伏阙上书、纳金救驾,救亡之心可歌可泣

李公祠内的李纲像

东京的军民听说有太学生在请愿,纷纷前去宣德门声援,很快就聚集了数万人。

太学生运动顿时就变成了一场规模浩大的群众运动。

靖康元年(1126年)的二月初五,是北宋太学史上值得铭记的一天,它的地位如同1919年的五月四日。

运动发生之时,正巧李邦彦退朝从宫中出来。太学生和群众一见这奸贼,对其痛斥大骂,更有情绪激动者捡起瓦片砖头砸向李邦彦,李邦彦只能狼狈逃回宫中。

宫中的宋钦宗听闻消息,派人传旨:“李纲用兵失利,不得已罢之,俟金人稍退,令复职”,企图平息事件。

然而这样的答复远低于人们的期望,愤怒的人们不断敲击“登闻鼓”直至把鼓捶破,要求罢免李邦彦,复李纲职。

事态愈加严重,这场请愿活动已经变成了对皇帝的施压,以民意施压皇权。

开封知府王时雍匆匆赶来劝说太学生,说:“胁天子可乎?胡不退?”

你们这些学生是在威胁天子,是大逆之举,还不快退下!

太学生的回答正义凛然:“以忠义胁天子,不愈于以奸佞胁之乎?”

我们就威胁天子了,我们是用忠义威胁天子的。

太学生一面说着,一面动手要抓住这位开封府的大老爷暴打一顿,吓得王时雍急忙开溜。

面对太学生为代表的声势浩大的“请愿”运动,尤其是在群众发生情绪失控,打死了十数个内侍后,宋钦宗最终迫于形势妥协,立刻给李纲、种师道复职。

在这个“胁天子”的请愿运动中,最终以太学生为代表的群众获得了胜利。

但是等金军撤围而去后,朝廷对此事进行秋后算账,太学生伏阙上书“胁天子”触犯君威的。

而且此事中发生了暴力事件,十数个内侍被杀,钱财被劫掠。

最终陈东辞去封赏,返回老家丹阳。


不久之后,靖康之变发生。

靖康二年(1127年),金军俘徽钦二帝北去。数百太学生前往河南商丘对康王赵构“奉表劝进”,最终赵构在河南商丘称帝。

赵构继位后,立即重用李纲,力主抗金。怀着对新政权新气象的期望,陈东立刻启程前往商丘。

然而赵构做的一切仅仅是表象,他在继承父兄留给他的皇位时,同样将他们的软弱投降尿性继承了下来。

等陈东跋涉三个月到达朝廷时,赵构已经在黄潜善、汪伯颜等投降派劝说下将李纲再次罢免,决定放弃中原,准备南逃扬州。

国难当头,投降派官员如韭菜一般,一茬又一茬地出现。

看不惯朝政被小人把持,更看不惯高宗如此软弱,陈东立刻上书高宗,请求罢免黄潜善、汪伯颜等小人佞臣。

然而小人就是小人,黄潜善以“伏阙上书”会再次重演来激将宋高宗,最终陈东被处死。

两宋之际的太学生运动:伏阙上书、纳金救驾,救亡之心可歌可泣

丹阳陈东墓,很破败了

陈东仅仅是太学生中以上书言事,主张整肃朝政反对求和的一个代表,当上书无用,太学生以实际行动投入救国的运动之中。

金军刚围城是,太学生汪若海等人就劝东京百姓捐钱捐物犒赏守城将士。

徽钦二帝被金人扣押之后,数百太学生致书金军主帅,请求放归二帝,并四下活动劝人纳金赎回二帝。

在国家沦丧之际,这种行为虽然没有什么实效,但手无寸铁的太学生只能用这种形式表达自己的爱国复国之心,比那些认贼作父的投降派高尚百倍。

太学生徐揆投书金帅请车驾还阙无果,于是他毅然只身前往金营,与金帅辩论,被金人当场杖死。

太学生吴铢、朱梦说等人联络一些爱国将领试图发兵救驾,将二帝从金营中抢出,但因为叛徒告密而失败,几人都被诛杀。

两宋之际的太学生运动:伏阙上书、纳金救驾,救亡之心可歌可泣

徽钦二帝

《三朝北盟会编》记载一些太学生的救亡事迹,太学生的行为赢得了世人的称赞,“人皆称太学生多忠义之土”。

太学生吴安国出使金国被扣押,他说“我头可得,我节不可夺。惟知竭死王事,主命焉敢辱”。

太学生郭迈元出使金国后,金人令其“髡发换官”,他宁死不从,最终被囚死北国。

而当陈东被杀,宋高宗南逃之后,太学生们逐步认清了宋高宗的乞和嘴脸,无比失望。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南下途中愤然离去,不少人更是留在中原,投身正在前线的抗金队伍。

赵构这一逃就成了著名的“逃跑皇帝”,一路逃亡直至逃到海上。逃亡途中不忘求和,低声下气“求放过”:“愿削去旧号,是天地之间,皆大金之国而尊无二上,亦何必劳师以远涉而后为快哉?”

最终于绍兴十二年(1142年),宋高宗用割地称臣为条件与金签订和约。

两宋之际的太学生运动:伏阙上书、纳金救驾,救亡之心可歌可泣

宋高宗剧照

无数有识之士失望之极,冒头反对的都被罢斥打击。

而那些太学生,学了一肚子诗书,学了满腹的救民济世的知识,却要被自己的朝廷生生压制。

无数憋屈,只能化作一句悲愤:

“夫差,尔忘越王之杀尔父乎?”

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父亲的仇了吗?

赵构,你忘了金人俘虏你父亲和兄长的仇了吗?

太学生张伯麟此言撕开宋高宗不敢正视的伤疤。

结果张伯麟被“杖脊刺配吉阳军”。

吉阳是哪?今海南三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