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一年,大宋的青年为什么能

 雨霁槐荫1 2023-05-04 发布于北京

【陈东像】50×30 纸本水墨|河夫作品(已在微店上架,阅读原文可进)

原创 余少镭 后代聊斋 2023-05-04 11:57 发表于广东

公元1127年,建炎元年,南宋首都应天府,一个叫陈东的太学生,被宋高宗一道密旨“斩于市”。

高宗的密旨只下给宰相黄潜善,黄潜善忽悠应天府尹孟庾,让他召陈东议事。应天府差吏上门,陈东情知必死,很淡定,向差吏申请吃饱饭再走,又手书处理后事,字迹一如平常,写完对下人说,我死后,你将这手书给我家人。

吃完饭,陈东又说要方便一下。差吏面有难色,大概是怕他尿遁。陈东笑着说:“我陈东也,畏死即不敢言,已言肯逃死乎?(《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四·忠心十·陈东传》,下同)

我陈东,怕死就不说话,话说了就不怕死。

掷地有声。

陈东者,何许人也?

《宋史》载:“陈东,字少阳,镇江丹阳人。早有隽声,俶傥负气,不戚戚于贫贱。”

江南文人,自小有才名,自负颇高,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徽宗朝以贡生身份入太学,很快就因为敢言而成为太学生中的意见领袖。

陈东所处的时代,早就过了后世文人心驰神往的大宋红利期,赵家王朝风雨飘摇,外有金国大兵压境,内有权臣蔡京当权,乾纲独断,没人敢说三道四,只有陈东“无所隐讳”,以笔作匕首投枪,直指蔡京等权奸。

这么做的结果,导致他“所至宴集,坐客惧为己累,稍引去”。只要有他出席的聚会或宴席,当地名流皆纷纷作鸟兽遁。

无他,既怕被他冷嘲热讽,更怕被他连累。

后来徽宗隐退,钦宗即位,陈东以为新皇帝会有新气象,率领学生集体跪在朝门外上书,要求“诛六贼”,即杀死包括蔡京、梁师成、李彦、朱勔miǎn、王黼、童贯在内的六大奸臣,并把他们的首级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巡展,震慑其他权奸。

有用吗?

陈东上书后几天,宋钦宗下旨,将“六贼”中的朱勔撤职,王黼贬职逐出朝廷,李彦赐死并抄家。

要说宋钦宗这么做全是陈东的功劳,也太夸大。主要还是陈东的呼吁得到朝野大多数人的赞同,惩治“六贼”乃民心所向;二来,宋钦宗刚上位,本就有拿前朝权臣开刀立威的需求。

但不管怎么说,陈东及其领导的太学生运动,能左右朝廷的权力格局,也是不争的事实。

第二年,金兵再次压境,徽宗在童贯挟持下逃跑,陈东再次上书,要求派兵将童贯追捕回来,以正典刑,并再次请求全部诛杀六贼。

这一次上书也有了成果,因为这也不是陈东一个人的意见,宋钦宗迫于压力,把对他上位有功的权臣、六贼之一的梁师成“谪死”。此后几个月内,在众大臣多次建言及陈东的一再上书下,宋钦宗终于把六贼之首的蔡京以及童贯、朱勔一贬再贬,最后蔡京死在流放海南的路上,童贯被斩首,朱勔也被赐死。

至此,在陈东为首的太学生及爱宋良臣合力之下,以蔡京为首的六位权臣全部被诛。

不得不说,这是中国历史的奇迹。

但这几次上书,对于陈东来说,不过是牛刀小试,随着大宋局势更加动荡,由他发起的特大太学生运动,正轰轰烈烈地展开。

都知道当时朝廷有主战派和主和派之分,继蔡京之后手握重权的太宰李邦彦——即著名的“浪子宰相”,就是主和派之首;而朝中的主战派,则是李纲及种师道(种念chóng,即水浒中鲁智深心心念念的“老种经略相公”)

靖康元年正月,因为东京保卫战的一次小失利,李邦彦找到借口,罢了李纲的兵部侍郎之职,并割三镇向金国求和。

陈东本来跟李纲素不相识,只知道他是主战的爱宋将领,得知他被李邦彦罢职,怒了,再次“率诸生伏宣德门下上书”。

陈东的这一次上书虽然只有几百字,但字字泣血,直指宋钦宗用人不当,力主用李纲、斥邦彦,最后一句尤其大胆:“用舍之际,可不审诸!

简直就是指着钦宗的鼻子骂,你当个皇帝,用人怎么可以如此不谨慎?

换别的皇帝,陈东早就被凌迟一百遍了,但宋钦宗没有这么做,因为陈东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军民从者数万(《三朝北盟会编》则说“不期而会者数十万人”)

就算只有几万,场面也够壮观。宣德门外,除了陈东率领的太学生,还有黑压压的几万请愿群众,这架势,哪个脑子正常的皇帝都不敢随便抓人杀人。

所以宋钦宗也只能不断派人劝慰,说朕一定会考虑你们的意见的。

但皇帝服软也不好使,“众莫肯去,方舁登闻鼓挝坏之,喧呼震地”。不看到想要的结果,集中在宣德门外的几万人谁也不肯离开,甚至把登闻鼓(有冤情或急事上奏时敲的鼓)都擂坏了,万众齐呼,震天动地。虽然没一把火烧了赵家楼,但也把赵家皇帝吓得够呛。

群情激昂的时候,一个太监出来说:“大宋太大,也太复杂,你们这样极端的方式无法……”话没说完,就被愤怒的群众手撕了。

太监的话是我想当然的胡编,他出来干嘛史料没说,但他被愤怒群众手撕,则是真的手撕。《宋史》原文:“有中人出,众脔而磔之。”中人,太监也;脔而磔之,即零刀碎剐。

主战派领袖李纲自己写的编年体史书《靖康传信录》中,说的就更严重了:

则杀伤内侍二十余人,皆脔割之,虽毛骨无存者,反诟詈宰执李邦彦……等殴击之,皆走散藏匿。

杀了二十几个太监,谩骂、殴打当朝宰相,跟这些相比,火烧赵家楼算得了什么。

可宋钦宗是怎么做的?“于是亟诏纲入,复领行营,遣抚谕,乃稍引去”。立即召李纲入朝,官复原职,再派他亲自出面宣诏安抚学生,这才平息了这场风波。

陈东领导的太学生运动,再次获得大胜。

陈东能这么做,既是英雄造时势,也是时势造英雄。

宋朝,是东汉之后太学生运动最轰轰烈烈的时期。在陈东之前,宋哲宗时期就曾发生过几千太学生集体请愿挽留某老臣的事;徽宗朝,也有太学生李彪、陈朝老等伏阙上书,指斥朝政之弊。

不管宋太祖“不杀士大夫”的誓碑是真是假,从宋真宗开始,北宋中后期到南宋期间,确实没有因言杀过文人,对太学生们的抗议运动,“君相虽尊,莫之敢违,违则士论哗然(邓之诚序黄现璠《宋代太学生救国运动》)。皇帝、宰相再怎么位高权重,也不敢不尊重太学生的意见,否则,士大夫舆论哗然。

既然这样,陈东为什么还会死?

首先,他搞得太大,吓到了新上位的宋高宗。

靖康之难,徽钦二帝被掳,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古城)即位,为收买民心、摆新姿态,任用主战派李纲为相。再过几天,又召意见领袖陈东到朝廷,准备量才录用。

新皇帝都有新装,但都装不了多久。宋高宗的小算盘,就是迁都东南偏安一隅,啥收复失地迎回二帝,喊喊口号得了。所以,任李纲为相才两三个月,又罢免了他,转而重用支持偏安的黄潜善、汪伯彦等。陈东得知,“乃上书乞留纲而罢黄潜善、汪伯彦。不报。请亲征以还二圣,治诸将不进兵之罪,以作士气;车驾归京师,勿幸金陵。又不报”。

请求用李纲而弃黄、汪,宋高宗还能忍;后面的“请亲征以还二圣”以及“归京师勿幸金陵”,就真的是捋龙麟了,跟后来岳飞踩的是同一个雷,自然非死不可。

巧的是,就在陈东上书的同时,另一个叫欧阳澈的也上书,作同样的呼吁。欧阳澈是布衣之身,大概也中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毒,以为发言真能改变大宋,除了政治上的呼吁,居然还直指宋高宗“宫禁宠乐(即沉湎女色)

乃们这些文人啊,真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居然管到皇帝的下半身上来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当然,促成赵构杀文人的,还是文人——被陈东建议撤换的宰相黄潜善(进士出身),收到两人的上书,“遽以语激怒高宗,言不亟诛,将复鼓众伏阙”。与其说是激怒,不如说是恐吓:“陛下您看,这些人如果不杀,他们又要聚众闹大事了。”

几万人齐聚宫门外同声抗议的那一幕,实在太吓人了。杀两个人就能让这一幕不再重现,谁不杀谁傻。

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头那一幕。

陈东被杀时四十二岁,欧阳澈三十七,《宋史》载,两人死的时候,应天府百姓“识与不识皆为流涕”。

看来,宋朝那一届民众,素质还是不错的,并没有拿刀等着剜他们的肉吃。

不过,让读史者没想到的是,杀了陈东和欧阳澈,宋朝的太学生并没有就此偃旗息鼓。从金兵南下到元蒙入侵,终南宋一朝,以太学生为主力的抗议运动不绝如缕,甚至诞生了不少面对金兵或元蒙侵略者视死如归的太学生,所谓“宋代太学,多忠义之士”这句话并不是吹的。

而杀了陈东、欧阳澈之后才三年,宋高宗就后悔了,据《宋史·陈东传》载:

越三年,高宗感悟,追赠东、澈承事郎。东无子,官有服亲一人,澈一子,令州县抚其家。及驾过镇江,遣守臣祭东墓,赐缗钱五百。绍兴四年,并加朝奉郎、秘阁修撰,官其后二人,赐田十顷。

平反、追赠、赐爵,这些当然只是做做姿态。但这样的姿态,毕竟是对历史的一种交代。而这种交代,在腐朽没落的南宋王朝,也只是等了三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