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了一个TED短片《知名主持人教你如何高质量交谈:交谈十条规则》,感觉受益匪浅。然而,这个“交谈十二条规则”,也有其不足之处:一是它是从电视采访人的角度讲的,不一定适合普通日常交谈;二是它来源于西方人的话语场境,不一定适合我们中国人的日常交谈。因而,笔者将其修改为适合我们自己的日常交谈规则,分为三部分十二条。 第01条:观见巨婴 巨婴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巨婴,任何人都是在用巨婴之心,来评断外部世界,祈使他人及周遭。因而,人与人之间的交谈,在多数情况下,是在各自言说和表达自己的这种巨婴之心,是在向他人求赏,或者是在控制和祈使他人。这样的交谈有两个特点:其一,这种交谈就是 “两小儿辩日出”,两者各自言说,双方均无是非及对错之分;其二,这种交谈实为两颗巨婴之心的碰撞,会因求赏与反求赏、控制与反控制、祈使与反祈之间的矛盾,而让交谈的双方产生不满、怨恨、愤怒等情绪,进而引发纠纷。 第02条:关照巨婴 让对方做表达者,自己做倾听者。要有兴趣了解对方,欣赏对方的表达,回应对方的表达,让对方的表达需求得到满足,让对方感到被重视和受尊重。总之,要做一个友善的倾听者及共情者。 第03条:引导表达 你对对方有兴趣,想要了解对方,并把这种想传导给对方,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向对方提出询问的问题。提问题,需要提开放式问题,而非封闭式问题。如果你询问一个复杂的问题,将会得到一个简单的回答。比如,我问你:“你当时恐惧吗?”你会将注意力放在最核心的问题——“恐惧”上,而答案将是 “是的”或者“不是”;我问:“你当时气愤吗?”你会回答“是的,我当时气得很。”因而,我们需要问开放式问题,让让对方去描述,对方才是了解情境的人。比如,我们试着这样问对方:“那是什么样子?”或者“你感觉怎么样?”因为这样一来,对方可能需要停下来想一想,而你会得到更为具体的回答。 第04条:全神贯注 与他人谈话交流时,需要把心思及注意力完全放在对方的身上,要充分地观察、了解和理解对方表达的意思、内心的想法,以及他处于什么样的状态,面临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会这样讲等等。 第05条:认真倾听 要做到上面这一条,首先需要听懂对方在讲什么,然后才能了解他什么要这样讲。 第06条:不要表达自己 不要总想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要好为人师,不要自以为是。表达自己的观点,其标志性话语:“我认为……” 第07条:不要谈论自己 在交谈中,人们常常有一个习惯,总要找个联接点,谈到自己的身上来。如果对方谈论失去了家人,不要就势开始说你失去家人的事情。如果对方在说工作上的困扰,不要告诉他们你多么讨厌你的工作。这不一样的,永远不可能一样。任何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不是在谈论你的事。你不需要在此刻证明你多么能干,或者你经受了多少痛苦。 第08条:不要否定他人 不要否定双方的观点、思想及行为。因为,否定他人,无异于在说:你是错误的,你是愚昧的。比如:有些人在日常交流谈话中,总喜欢否定、批判和抨击他人中医理念。 第09条:不要依式辩论 这里的“依”实际是指“噫”,其表达方式有多种,比如:在对方说某一句话或者表达某一观点后,立即说“噫,我的意思是……”或者“是马,但我讲的是……”或是“我知道,但我的意思是……”等等。在表面上,是首先肯定对方讲话的正确性,然后表达自己讲的是另外一层意思;实际,是在说对方讲的话或对方的观点并不重要,或者没有意义,我讲的才是问题的关键与核心。这种表达方式,其实仍然是在否定对方的表达。 第10条:不要装逼表演 在交谈中,有些人总喜欢装幽默、抖机灵。这种插科打诨的方式,有时确实可以起到活跃谈话气氛的作用,但也可能让对方感到你是在轻慢对方的谈话。 第11条:避免重复 话语重复,有二个弊端:其一,你一旦重复,对方会认为你在嫌弃他没有注意听你的表达,或者没有听懂你的表达,这本身就是在否定对方和小瞧对方,会让对方感到你不尊重对他。其二,你一旦重复表达,对方还会认为你是在独自言说,会认为你的表达和沟通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你表达的其他话语也同样不重要。 第12条:避免琐碎 对方与你交谈,他绝对不是在欣赏文学艺术作品,因而他不需要你展示事情的细节,他只需要的你把事情的结果或者你判断的结果告诉他就行了。 |
|
来自: 昵称6823757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