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就业危机谈话录 杜骏飞 Q1 您认为女性是否正因各种“差别对待”面临就业危机? 杜骏飞: 女性的就业危机一直存在,原因是:1、性别差异是人类生活中的客观事实,并导致了:2、男女就业在传统和观念上的区分。3、当前社会秩序中有差别的性别规则,只是强化了这一危机。 Q2 “全面二孩”放开后,各地纷纷出台或修改了当地的女职工保护规定,但针对女性的就业歧视却有增无减。招聘所警惕的对象从适龄未婚女性扩大到已婚但仅生育一孩的女性,“是否结婚”以及“是否有生育打算”成为面试必答题,而即便对于已婚且生育两孩的女性,也会被贴上“无精力专心工作”的标签。这种局面到底应该如何化解? 杜骏飞: 企业并不歧视女性,但它在天性里是一种逐利的组织,出于成本收益考虑,不愿花钱养一个不能给公司带来盈利的员工——长时间的带薪休假,是大多数企业不能承受之重。 国家所颁布的一系列加强与国际接轨的法律政策,在为女性提供生育等休假权利的同时,也忽略了市场主体的转型和社会基本福利的稀缺供给。这些被忽略的因素使得用人单位成为分摊女职员生育成本的主要买单人,恰逢经济下行和育儿成本节节攀升,于是,招聘的性别歧视开始加剧。 这一现象在世界各地都是难题,你在资料上可以看到,各个国家地区也都基于自己的制度、传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我个人认为,如果要避免招聘的性别歧视成为困局,在当前历史时期,还是需要国家补强顶层设计,例如政府应与企业分担女性公平就业的成本、制定保护女性按比例就业的强力规范、加大企业歧视女性就业的受罚风险等。而远期来看,则有待于社会文化的开化和劳动智能化时代的革新。 Q3 社会对于女性“柔弱”、“主内”的刻板认知是否有可能在这一轮工业革命中得到纠正吗? 杜骏飞: 我本人对此持乐观态度。主要理由是,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都或多或少地填补了性别鸿沟,促进了女性就业,也保护了女性权利。就此而言,第四次、第五次也会不例外。工业革命主要是科技革命,科技革命的核心主要解放人,包括男性和女性。 不过,改变“性别刻板印象”的观念也不能单纯依靠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而是需要在社会、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做出系统化的努力。 Q4 有报告称,学习成绩越好、学历水平越高的女性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遭受更严重的性别歧视。您觉得造成这种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杜骏飞: 高学历女性在求职时面临的困境并非来自于她们的学历,而是一部分用人单位对女职工“年龄”的重视:高学历女大学生毕业后工作不久就会面临结婚和生育的问题,此时劳动法规定雇主需要为女性员工提供带薪产假和哺乳假,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雇主此时更倾向于录用不需要休这些假期的男性求职者。 Q5 女生的求学路好像是越走越窄,对于许多女博士而言,辛苦读书的后果却是就业面变窄,就业艰难,您对她们有什么建议? 杜骏飞: 博士学习不是为了“广泛就业”。我在《博士与女博士》中说过:一般来说,读博士只有一个充分原因:你打算以学术为志业。若非如此,不建议学生——无论是男学生还是女学生——做此打算。 至于说,如果你是一个优秀的女博士,你想要应聘的学术岗位完全是你能胜任的,但却受到了性别歧视,我只能说你可能去错了地方。学术领域永远奉行知识至上,而不是性别和年龄优先。 Q6 在今天这样仍然存在环境歧视的背景下,您对女生就业有什么告诫和建议? 杜骏飞: 如果你优秀到无法忽略,那么,大多数性别歧视都是不存在的。 如果你只是一般优秀,建议做富有远见和可实施的规划,要基于社会竞争环境形成独特的人生设计。 如果你不那么优秀而又要承担反歧视的重任,那就做好抗争的准备吧:要么逆转制度——参与社会运动,要么逆转你自己——改变自己的不优秀。 Q7 近日,国内陆铁设置“女性专用车厢”成为热门话题。也有女权主义者认为:这是严重的性别歧视。在您看来,设置优先车厢等对女性的优待措施是否是必要的? 杜骏飞: 如果女权主义者觉得这是歧视女性,建议地铁部门设立“男性专用车厢”。 Q8 在杭州举行的第二届“全球女性创业者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题为“她·时代”的演讲中透露,阿里巴巴成功秘诀首先是“女人”。在马云看来,女人越多世界就会更好:“男人统治的世界变得非常复杂,需要更多的女性领导者”。阿里巴巴成功的秘诀就是因为有很多女性:“男性很冲动,但是女性有更多的包容性和坚持力,所以在阿里巴巴最倒霉的时候,鼓励我们坚持下去的都是女性。”您对马云的高论有何评价? 杜骏飞: 马云的人生中可能确实有此体验,此语也有些道理。但“美言不信”,他的表达太感性,嘴也太甜,你当公益广告听听即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