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误诊误治(141)吐血误用滋阴案

 中医药方便 2020-03-11

吐血误用滋阴案

19427月中旬,厨师余禄,男,38岁。咳嗽吐血,身热烦躁,头疼:苔干红,舌心略薄黄,脉细数,已3日。余断为“血燥生灼,导致气逆而血不归经” 用方拟“旱茅汤', 旱莲草25克.陈標炭11.15克,白茅根30克,侧柏叶2。克,仙 鶴草25克,':危于12克,生小蓟!5克,慈竹茹10克,炒地输15克,陈藕节30克,生槐花12克。2付,血止,余症亦消失.
27月初,前症复爰,兼加身疼,小溲黄灼,苔白滑,脉浮紧。仍用“早茅汤”服后无效。再诊,因患者不能入睡,加生地20.阿胶15克,滋阴液,兼止吐血。服后不但血不止,反而大吐,并兼咽痛躁扰,极其痛楚,症象又与去年同。
今用已效之方不验,何也?乃脉舌有异。去岁脉细数, 数为血燥,细为阴津被灼,舌干红,苔微黄是热邪内扰,故用甘寒凉血之剂收效。今脉浮是有義,脉紧为有寒,其白滑之苔,加以壮热身疼无汗,正是《伤寒论》之“麻黄汤'证。但总碍于时令大热,患者又是“血”,万一差错,必生医疗事故。继思《伤寒论》云:“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 朝者,寐黄汤主之。”按“呕'与“吐”均是血离经上越之象,虽挟有咽痛,亦是寒邪闭郁不出,冲犯咽喉之故。余思 之已定,然尚惶惶不敢下笔,暗想当年石顽老人,无怪乎为 “白虎汤'而踌躇,最后还是用“麻黄”,麻黄1。克,桂 1。克,杏仁*克,甘草3克。服1剂,微汗出,咳减血止, 连服2剂,诸恙消失而愈。
<《刘靜■庵医案》)
案折,本案之误,是对第二次发羯,不辨脉舌,未加辨 证,套方治之。后既悟及是“麻黄汤”症,尚经久踌躇,一 级之明,差点再误!此皆由于平时基本功不扎实,一次侥幸, .二次便生疏忽之心,尤是慎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