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徽宗被囚五国城,命曹勋回国给宋高宗带话:有一件宝贝藏在太庙

 历史解密坊 2020-03-11

宋徽宗一生只顾着风花雪月,不理政事,最后金人囚于五国城时,他却让曹勋逃回国给宋高宗带话:“有一件宝贝藏在太庙。”你可知道这是什么宝贝?他又为何这么做?小编这就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宋徽宗赵佶是宋朝第八位皇帝。他治理天下水平是一点没一点,可是他在书画艺术上的造诣却非常高,在书法上,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也算是颇有艺术成就了,可是书法写的八方震惊,也不能用来重振朝纲,富民保疆吧。

最让人觉得气愤的,还是在政事上,他即位之后就重用的大奸臣蔡京等人,这些奸臣无恶不作,使得百姓民不聊生,这种“不务正业”的皇帝,再加上奸臣的推波助澜,搞得灾情四起,起义爆发,在公元1126年,金兵南下攻取了都城汴京,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和皇室贵族,以及后宫嫔妃,朝臣等一并被押解到上京,宋徽宗也被囚禁在五国城,终日郁郁寡欢,受尽了屈辱。他并没有真的就此等死,宋徽宗曾让曹勋逃出金国,返回中原,并带给宋高宗一句话:“太庙中有一个宝贝。”宋徽宗想利用太庙中的这个宝贝营救自己。

什么宝贝这么重要?其实宋徽宗说的宝贝,就是太祖誓碑。

宋叶梦得《避暑漫抄》曾记载道:“宋太祖于建隆三年(962)密镌一碑,立于太庙寝殿之夹室,谓之誓碑。平时用销金黄幔遮蔽,门钥封闭甚严。太祖传旨:唯太庙四季祭祀和新天子即位时方可启封,谒庙礼毕,奏请恭读誓词。”

誓碑就是宋太祖留下的,保存的完整又严密,一般人没资格接近,而且北宋的各代皇帝“皆踵故事,岁时伏谒,恭读如仪,不敢泄漏”。这就说明北宋的每一代皇帝都保守着这个秘密,严格遵守宋太祖遗留下的规矩。直到靖康之变,金人闯入皇宫,将祭祀礼器席卷而去,太庙的门也被强行破开,人们才看到这誓碑的模样。

据史料记载,这誓碑高七、八尺,阔四尺余,上面刻着三行誓词:一为“柴氏(周世宗)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一为“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一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就是善待柴氏子孙,不能滥杀士大夫,给言官宽松的政策,还要严格遵守祖宗留下的训诫。

碑文的内容公开后,有学者认为宋太祖和后面的皇帝,确实严格地遵循着“不杀大臣、言官”这条原则,就连范仲淹也曾由衷地赞叹:“祖宗以来,未尝轻杀一臣下,此盛德之事。”这代表着北宋初期,优待士大夫,不轻易诛杀大臣是事实,这项规定对于激发士大夫的人格尊严,促进言官言论自由,有着极大的意义。

不过也有学者认为,这碑文上的规定,也使他们获得特权,使得一些人无所顾忌,横行不法。虽说这些规定有褒有贬,不可否认的是,碑文内容对于宋朝皇帝的政事观念,文官大胆进言,确实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宋徽宗让曹勋回国,让他给宋高宗带话,是想宋高宗按照碑上的祖训办事。他觉得自己“不务正业”耽误了宋朝,导致国力薄弱,军事孱弱,这才让金人钻了空子。宋徽宗认为,只要宋高宗强兵强国,按照祖宗碑文严格要求自己,一定可以早日营救自己。可惜事与愿违,宋高宗对迎接二圣回国一点兴趣都没有,宋徽宗也被囚禁了九年,在绝望中去世。

这块石碑也没了踪迹,如同宋朝的江山一样,最终成泡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