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么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

 集斯之韵 2020-03-11

此为长篇干货,可先赞先攒在细细咀嚼。

为什么有人讲半天你都不知其所云?又为什么有人三言两语即可清晰明了表达复杂内容的观点?不是内容有差异,而是他们排列内容的方式不同---而这种排列内容的方式就是:

“表达的逻辑”

先看两个故事:

故事A

张三发了工资,买了一台电脑,非常高兴的拿回了家。半个月以前,张三托朋友找到了一份工作,辛苦工作了半个月后,终于存够了钱。在这之前,他每天只吃2顿饭,每天加班,而且下班后还送外卖,只为了尽早存够钱去买电脑,对了,他买这个电脑是为了他女朋友。

故事B

张三为了给他的女朋友买一台电脑,托朋友找了一份工作,辛苦了半个月,终于买了台电脑送了他女朋友,那么他是怎样做到的呢?

1、找一个靠谱的朋友介绍工作
2、每天只吃两顿,加班
3、下班送外卖

你觉得那个更好?

很显然,上面两个故事内容相同,用词一样,但前者明显晦涩难懂,后者则一目了然。

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差异呢?

“表达的逻辑”

且看下图:

分开来讲:

1、提出疑问

讲话开始时,若想激起对方的好奇心,先引出疑问是一招妙计。比如故事开始前,我为什么没有说“张三买了台电脑送了他女朋友”,

而选择通过恰当的方式引出了你的疑问?“那么他是怎样做到的呢?”写到这里,疑问既引出,你自然也产生了读下去的欲望。

大家来玩儿一个测试:请用30秒仔细观察下图的细节(尽可能记住每一个细节)

观察结束!

请回答一下问题:

1、请问在座位上坐了几个人?

……(可能你的脑海是这个)

那我们换一下问题:

1、请问有个黑人队员

2、请问有几个人穿绿色的鞋子

……(可能你的脑海还是这个)

或许你就会很难回答,即使我把这张图片交给你看一年,然后我再针对某一个细节来提问,你可能还是想不出来。为什么?

因为在这之前,我没有向你提问题,你不是带着问题来看这张图片的。如果你能回答出上述问题,可以回忆下,是否自己有预测会问什么呢?

每个人兴趣点不同,看这张图片的角度都不同,比如有的人喜欢看队员的衣服、有的人喜欢看他们的相貌等等所以这就是我们要先引出一个疑问的重要性。

这样就可缩小别人聚焦的点,他们才能得到真正想要的信息。这是做到表达逻辑性非常重要的第一点:要先引出你的疑问,再表达你的观点。

反之别人是没有办法知道你要讲什么的!那么要如何引出你的疑问呢?我总结了一个非常老套的办法,仅供参考哈:如图

2、不提供无关信息

言简意赅,就要详略得当。不要提供无关的信息,明确且抓住你要讲的重点,次要部分即那些听着不需要知道的东西删除即可。

再来举个例子:

你看懂了吗?反正我开始是没看懂。因为他提供的无关信息过多而让我很难迅速抓住重点。

当看到前两句时,你可能认为我要问关于小王父亲的问题,结果到了最后才是关于漏油的问题。

过多的无关信息=干扰,让观众产生不必要的疑问。

3、结论先行

很多人说话喜欢把结论放在后面,从而更加婉转,认为这是一种礼貌的方式。

比如下面这个例子:这可能是大家跟领导说话的常态。

来到领导面前,小心谨慎地说: “领导你好,我这几天上班比较忙,处理的事情比较多,而且孩子也要上幼儿园了,家里父母身体又不好·······”最后,你的领导实在受不了,说你到底要表达什么?

你说我想申请加薪。基本到这里,前面的铺垫也都没什么用了,反而一下子给人感觉像是一大堆编出来的理由,不真诚。再看下面这个:


这种表达方式可以称之为演绎法,即由原因到结论。虽有逻辑,但同样让人感觉云里雾里,看到最后才发现有用信息。

我们再来看下面这个:

如果你是面试官遇到这两个面试者,那么你会选哪一种?大部分经理都很忙,他没有时间听你的长篇大论,

相反如果你有非常高的能力去把一个事情表达清晰、简洁、明了,且主次分明,一针见血,他自然非常喜欢。

就像厨师,你是用锅来做菜的,但是你不是用锅来装菜的,会用盘子,同样我们要用演绎法来推理构思,而用归纳法推理呈现。

再者还有一种场合:

在专业的场合(比如面试或者演讲),把结论放最后面,把内容放前面,他们可能听不懂你在讲什么,甚至也没有什么兴趣去听;

反而把结论放前,或许更能使观点清晰表达。委婉表达在大多场合还是OK的,但在特殊场合也要注意把握一个“度”。

4、归纳分类

接受程度,人各有异。

一次性把问题一股脑掏出来,而不论别人接受程度如何,听得懂的人颇费力气,听不懂的人直接放弃。

归纳分类是整理逻辑的极佳方式。就像我现在1——5按顺序归纳列出,是不是就很清晰明了呢?

再比如以下一个场景:

有一天你父亲叫你去超市给家里买一些东西,他这样说:“你先给我买2斤牛肉、一只鸡、一桶菜籽油、一包盐以及一盒十三香还有还一袋洗衣粉,顺便给你弟弟买2个作业本回来,对了还有米也快没了,再买1袋米回来把!”

听完之后一脸懵逼对不对?

因为他把所有东西都归类到同一个条目了,

而人的短期记忆是同时记住7个条目,就是通常来说你同时只能记到七件事。我们试着按逻辑进行归纳下,比如这是那位父亲这样说:你等下去超市要买三大类物品:

第一类是粮油:菜籽油1桶、大米1袋、1包盐以及1盒十三香。

第二类是肉类:牛肉两斤、鸡1只

第三类是文具:2个作业本

因为我多加了一个层级便瞬间清晰明了,一目了然。这个在现实生活中例子也好找,比如公司的结构,如果在一个公司内只有一个层级,没有任何一个等级关系,那这样的公司如何开展工作呢?

同理,如果你把观点放在同一个等级,不对他们进行归纳分类,自然,能讲清楚的观点也寥寥无几。

如何对观点进行归类呢?

先记住一个最重要的原则:

MECE分析法,全称 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中文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也就是对于一个重大的议题,能够做到不重叠、不遗漏的分类,而且能够借此有效把握问题的核心,并解决问题的方法。

5、逻辑排列

归纳信息,要按照一定逻辑。逻辑分很多种。有横向:总分,分总,总分总等;纵向:时间,空间;按重要性排列;按照结构排列;按照因果排列: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

文末,再上次图:如果你喜欢先看结尾,记得回头可以看看中间的详细说明哦~

以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