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C头条:农村出现了新的不孝、值得深思!

 小酌千年180 2020-03-11

随着时代的变革、经济的发展,农村那种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已经不复存在。

可是随着中国的社会文化变迁,农村的一些年轻人为追求自己的自由、和向往城市生活的方式而不得不常年在外奔波、拚打。

同时面对快速发展变化的社会,房子、车子等等,还要挣钱养活一家人,压力也是可想而知的。

这部分年轻人为了挣钱甚至常年在外、有时过年都不回家、这就从侧面与父母及老人的沟通、交流埋下了隐患。

老人晚年的盼望和理想也因此落空,传统的天伦之乐不复存在。也至使年迈的他们孤独、抑郁,并不自觉的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

为了有一个完整的家,穷其一生、尽其所能为孩子盖房、结婚生子,到底是为了什么都感到迷惑不解!

子女难,父母更难,无法外出的他们只能在家带孙子、带孙女。等把孙子孙女带大了、自己也就快玩完了,有些事父母都在忍耐中生活,怕给子女添麻烦。

父母的这种方式也迎合了这部分年轻人的心理,他们也希望父母不给自己添麻烦。从而导致这部分年青人甚至不惜给父母好脸色看的情况下拿些钱出来、打发了事。自己在城里买房定居,自认为这就是尽了孝,却不知这是形成了一种新的不孝。

老人们不是不懂,时代变了,年轻人的压力大,除了工作,剩下的时间休息还不够,但穷其一生的他们也有需求,他们需要一个交流,一个温暖的家。

作为子女应该想想、人都会慢慢变老,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压力和生存环境,当年吃不饱穿不暖的父母,同样顶着压力把自己抚养成人,同样照顾他的父母走了过来。

别说以后你有钱了、会好好善待他们、要知道、人没有几个六十岁、七十岁、八十岁……如果以这借口说你孝、等父母在不知不觉中离开了人世,不孝的是自己,后悔的是自己。

父母理解自己,自己也要去理解父母,说起来都会说、做起来却很难。

传统的中国文化有厚养薄葬之说,就是在生前好好伺候父母,等到老人去世之后,在办葬礼的事情上花最少的钱办丧事,让父母在有生之年享受生活才是孝。

现在呢、正好相反,成了薄养厚葬。子女平时对父母的照顾很少,或者几乎没有,到了葬礼时候,大手大脚的花钱,生怕别人不知道,生怕别人说自己不孝顺。这纯粹是不孝和虛荣心在作怪。

说真的,老人在世的时候不管不问,等去世之后葬礼办的再隆重,再显得孝顺,又有何用?这只能给在世之人看,而自己的父母是再也看不到了,值得深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