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火神派探讨

 你到哪里去了呢 2020-03-11

我们已在《中医“火神派”的振兴》一文中就“火神派”的概念、构成*火神派”的要件、“火神派”的理论内涵及临证辨治和方药运用的特色等作了专题介绍,旨在把当今中医界一个学术流派正在如火如荼的传承、发展、壮大这一信息及时传递给同道,以便引起大家对这一学术流派的关注、重视,更好地理解、学习和运用。然总觉此文有“言犹未尽”之感,亦觉得文中缺少我们对这一学术流派的看法及学习体会,甚至觉得有些问题若不阐述透彻,恐怕会引起同道的一些偏见。故此,今特就此话题再作补述,以飨同道。

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火神派”?我们以为“火神派”又可谓之“扶阳派”。主要是指由晚清四川医家郑钦安为开山宗师,在中医学术理论上推重“阳气”;治法上注重温扶“阳气”;临证以擅用四逆汤、桂枝汤、附子理中汤、真武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方并突出大剂量应用附子、姜(生姜、干姜、炮姜)、桂(肉桂、桂枝)、细辛、麻黄、吴茱萸等辛热药物治疗危重、疑难病证而著称的一个医学流派,这一学派可谓目前中医最晚出现的一个学术流派。

100多年来该学派代有传承,从郑钦安始,其后有卢铸之、卢永定、唐步祺、范中林等。迨至近现代的名医祝味菊、吴佩衡、刘民叔、卢崇汉、李可等人,皆为这一学派传承颇有建树的医家。近年来,为了振兴这一学派,诸多学者又不遗余力,在短期内先后编著、评校与“火神派”有关的诸多理论著作刊行于世。例如:有祝味菊、陈苏生著《伤寒质难:火神师门问答录》,有唐步祺的《郑钦安医书阐释》,有庄严所著《姜附临证经验谈》,有张存悌著《中医火神派探讨》和《中医火神派医案全解》,有卢崇汉著《扶阳讲记》《扶阳论坛》,有邢斌主编的《危症难病倚附子》和李可著《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等等。对于这些论著,顾师近年来都已阅读或浏览过,现就书中所及“扶阳”理法方药等有关问题阐述我们的看法和学习体会。

如何看待中医“火神派”

我们认为,近百年来中医学术流派的兴起相对滞后,自清代温病学派之后就少有新的学术流派出现。虽近几十年来在活血化瘀等方面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研究进展,但也未形成一个完整的学术流派。然而这几年在学术少有争鸣的情况下,能有一大批专家、学者为继承、发展扶阳理论并为临床所用,从而取得显著的学术成就,应该说是一件大好事。

他们为振兴中医、拓展中医学术理论并指导临床实践做了许多实事,值得钦佩和褒扬。我们还认为,“火神派”的贡献和特色就在于对人体在生理上重视阳气,病理上重视阳虚,并在辨识阳虚证候上积累了许多宝贵的临证经验。在治法上对阳虚阴寒证重视扶补阳气,在方剂上重视四逆汤、桂枝汤、附子理中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方的选用,在药物上突出大剂量运用附子、干姜、肉桂等温阳药治疗急危重症及诸多疑难病证等方面。但任何学术理论的形成,在初始阶段总有一些不够完善,需要再深入、再提高其内涵,对于传承和研习者不能浮躁,盲目跟风,尤其不能陷入偏执一端之中。我们既反对盲目崇拜,也反对把“火神派”说得一无是处,妄加否定,认为不适合、不值得我们当今学习借鉴。其实,这两种倾向都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也不是正确的治学之道。我们应当理性看待“火神派”的出现,潜心学习“火神派”的学术理论,深入研究“火神派”的学术价值,并加以分析、思考,从中吸取其精华,从而掌握这一学术流派的理论真谛、学术内涵,并用以指导当今临床运用,这才是传承、发展、振兴中医学术流派的正确态度。我们也应清楚地看到,在中医发展史上,每一个学术流派的产生都会经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在其形成、完善、提高、发展的各个过程中都会推动中医学术理论向前发展,尤其是在今天更需要新的学术流派来激励中医学术的发展、进步。所以说,对于当今火神派的振兴是可喜可贺的,作为中医同道,应当热情地为之鼓与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