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学灵魂的现实意义

 犇羴鱻馫 2020-03-11

原创 姚君弘 臓体均衡手法医学

国学灵魂的现实意义

学国学已经成为国内文化人和有文化教养人群的一种时尚装饰,但学国学的现实意义究竟什么呢?我觉得学国学的现实意义是要解决我们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而不是背诵“之、乎、者、也”。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面临着各种复杂的关系,譬如如何面对社会的各种不公平,如何处理工作上的竞争和生活中的压力。这些可以从国学的智慧中得到答案。所以学国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问题。

一、何为国学

国学是一个宽泛的名词和具有巨大魅力的标志性文化符号,国学是以儒、道两家的文化作为主干的。孔家首推孔孟;道家则为老庄。何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学家著书立说不外乎三个特点:一是建立概念;二是设定准确的标准;三是建立独立的系统。

(一)建立概念

即该系统的核心思想和中心论点。如孔子的“仁”;孟子的“心有四端”;老子的“道”,庄子的“游”、“化”。这些哲学概念各具自身学科的对真实本质以及生命的认知。

(二)设定标准

国学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就是建立或设定正确的、正能量的价值观,进而规范个人的言行。如善恶、真伪等。

(三)建立系统

台湾学者傅佩荣先生认为,孔子的系统的核心价值是行善避恶、杀身成仁。理由是实现志向,即“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五十而知天命”,他提出:“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因为“天”大,“天”的规律不可违逆,所以在“天”的面前显得非常渺小的人类就应该怀着敬畏之心,即“畏天命”。孔子认为,人类如果不能敬畏自然,甚至破坏自然规律,就会得罪自然,最终受到自然的惩罚。到这时候,即使后悔也是没有用的。“获罪于天,无所祷也。”人类与“天”相处的唯一出路,就是在敬畏自然的基础上,去探索与认识自然的规律,掌握自然的规律,利用自然的规律,为人类自身谋福祉。这样就构成了一个系统,其核心是人的真诚而觉悟,集中体现的是人的尊严。

孟子则把孔子的“仁”扩展为“仁政”,他强调的是“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人与动物的差异只有一点点,那就是“心”,心有四端扩大为四善。孟子认为:人性是向善的,而且在真诚下自然而内生的“善”是孝、悌、忠、信等德行;强调个人的成就与群体的改善是分不开的。

国学灵魂的现实意义

老子时代天下大乱,为了化解虚无主义,他做了深刻的思考,展示了极其深邃的智慧。如:万物在生灭变化的过程中,是否只是幻觉?或者万物是否有一个来源与归宿?老子的答案是肯定的。他认为“万物是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无以名之勉强称之为“道”。换言之,“道”是究竟真实,是一切相对无常的万物之底基,若是离其形道,一切只是梦幻泡影,所以,人生的唯一目标就是“悟道”。

庄子认为悟道之后,还要做到与道同游,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万物平等,人不妨也敞开胸怀,欣赏万物,即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在处事态度上,以“外化内不化”为本,在外表上顺其自然,顺人而不失己,内心从未脱离道。

二、儒学与道学的现实意义

(一)儒学——孔子的核心价值观是“真诚”

(略)

(二)儒学——孟子的核心价值观是“向善”

(略)

(三)道家——老子的核心价值观是“自我反省”

(略)

(四)道家——庄子的核心价值观是“处事的态度”

(略)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道家是否有避世倾向?如果我们总是不争,设法避开各种复杂的情况,那不就意味着把天下交给另一些喜欢争斗的人了吗?庄子认为,外表我和别人是一样,做我该做的事,但关键是我并不要求非要有什么样的结果。因为所有争端,都有各自的目的和需求:为什么别人有的,我却没有;别人得到的,我却得不到。忍无可忍才会出现争端。庄子的智慧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有因缘,条件、时机到了,自然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结果。所以当各种条件成熟时,我们就因势利导、顺应自然;当条件不成熟时不可勉强;否则,再努力也效果不彰。

最后用庄子的一段话,结束我今天的发言。人在世上应该是“饱食而敖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待物者也”。吃饱了以后到处遨游,就如同一只解了缆绳的船,空空荡荡随风自由飘荡,风行船行,风止船停,人的一生如果能达到这样自由潇洒的境界,还会有什么要求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