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日一书 ‖《论大战略》

 乒乓小兵uukhg7 2020-03-11

【书院荐书】在当今节奏飞快、海量信息的环境下,@泽光书院 让你有效、迅速的抓住一本书的精髓,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书中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视角、新主张,将为你我在这场阅读盛宴中启迪智慧、润泽心灵。关注@泽光书院 头条号,读书,为遇见更好的自己,为遇见更大的世界。

一日一书  ‖《论大战略》

图书:《论大战略》

作者:[美]约翰·刘易斯·加迪斯

译者:臧博/崔传刚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19年6月

ISBN:9787521703672

一日一书  ‖《论大战略》

【推荐理由】20年前,耶鲁大学为了培养世界未来的战略家,开办了“大战略”课,该课的主讲人是普利策奖得主、著名战略学研究专家约翰?刘易斯?加迪斯。20年后,这位连小布什和基辛格都是其思想拥护者的战略学大师,将大战略20年理论研究精华浓缩成一本简明读本。在《论大战略》中,加迪斯对跨越2500年的战略思想进行了一次精彩巡礼,从古罗马帝王们到改变当今世界版图的领袖们,加迪斯通过对他们战略思想的深挖和盘点,始终在探讨什么样的战略才能称得上是“大战略”,答案是:目标与能力相一致,并根据环境变化适时调整。真正的大战略家还能够同时驾驭三种能力,即拿捏分寸、全局考量、抓住时机的能力,也就是赋予规模、空间、时间这三者同等的尊重。《论大战略》一经上市,外媒报道蜂拥而至,《华尔街日报》称每一届美国领袖都该读一读《论大战略》。中国外交部前副部长傅莹、知名投资人徐小平也作序倾亲推荐。

一日一书  ‖《论大战略》

【内容简介】《论大战略》的作者加迪斯自20年前起,就在耶鲁大学开设了“大战略研究”课程,受到广泛关注,是耶鲁大学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他将为期一年的课程内容浓缩成为一本简洁而又全面,以史实为依据又饱含独到见解的历史著作。这部著作学术严谨,视野开阔,从2500多年前的希腊和波斯的战争,写到20世纪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从雄霸古地中海的罗马领袖,写到改变美洲新大陆的美国总统。文献丰富,思想深刻,既有对寓言的深度解读,也有古今中外诸多军事家的战略思想精华分析。在加迪斯眼中,大战略就是目标与能力能够达成一致,并根据环境的变化适时做出调整。其核心就是:好高骛远容易导致失败,厚积薄发间接实现目标,审时度势及时调整策略。大战略不仅适用于国家层面,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发展,都需要宏观战略,需要目标与能力的相协调。这一权衡问题将关乎整个社会发展的大格局。

一日一书  ‖《论大战略》

【作者简介】约翰·刘易斯·加迪斯(John Lewis Gaddis),著名的冷战史学家和大战略研究家,曾被《纽约时报》称作“冷战史学泰斗”现为耶鲁大学罗伯特·A.拉韦特讲座教授,2005年获美国“国家人文奖章”,著有经典作品《冷战》(甲骨文出版)、《遏制战略》、《长和平》等。凭借《乔治·凯南传》荣获2012年普利策奖。

一日一书  ‖《论大战略》

【读后感

目标是远处的港湾,能力是航行的船。而战略就是根据风向、波浪和潮汐,不断地调整船的速度和方向,让它最终能到达港湾。

好的战略制定者,身上总是有两种禀赋:第一,他踩的每个台阶都很实很具体;第二,他换台阶的动作都很快很及时。

1.每个台阶都很实在很具体,目标不仅体现在口头上,更落实在实际行动中,是能力的集中表现。

2.换台阶很快速很及时,也可以理解为跨越不连续性,能做到快且及时,必然建立在目标清晰,战略明确的方向之上。

这一周,首发了一本新书,叫《论大战略》。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战略学家加迪斯。用王烁老师的话说,这是美国国宝级的学者。这本最新出的《论大战略》,我是拿到手,一口气就读完了。为啥?不仅是内容好,笔法也好。整本书就像一部电影,大全景和小细节,大故事和大理论,切换得行云流水一般。我自己作为一个爱读书的人,很久没有读到过这么有阅读快感的书了。

好,回到书本身。“论大战略”,这个词很虚啊,但是在加迪斯这本书的语境里面,其实很简单,什么是战略?大到国家、中到公司、小到个人,你总想采取行动,达到目标吧?这是啥?这就是战略。一点也不玄乎。问题是战略的关键是什么呢?重点来了,加迪斯说,战略关键在于“目标和能力的平衡”。这句话乍听起来很简单。但是细想起来,这其实揭示了我们很少关注的一个维度。就是自己这一方的能力变化。

你想,过去我们谈战略问题,总是把自己的能力当作是一个不变的量:我在棋盘前一坐,我假设自己的资源是不变的,能力是稳定的,在这个基础上去想,我走哪条路才能赢呢?过去我们以为,这才叫战略。但是加迪斯就提醒:不对。你虽然是棋手,但你在下棋过程中,能力是不断变化的。你的资源也是不断变化的。最大的战略错误,其实不是你的方法有什么问题。而是你的能力、资源和目标不匹配了,但是你没有感觉到,没有做及时地调整,这才是最大的战略风险。

举个例子,40年前的中国,和今天的中国相比,GDP增加了几百倍。国家的战略目标当然就不一样。今天面对的很多问题,是40年前无法想象的,当然40年前也没有必要想象。这40年间,中国真正的挑战是:每走一步,能力在变,目标也在变,目标一变,需要的能力类型也跟着变,原来强大的地方,也许反而成了软肋,原来的弱点,也许反而成了资源,那战略当然也就得随之调整。国家、公司、个人都一样。

所以,真正的战略能力是啥?不是在给定情况下想出好办法的能力,其实谁也不比谁傻多少,给定情况下大家想出的办法其实没那么大差距。真正的战略能力,是敏锐地感知到能力和目标之间微妙变化,然后做出调整的能力。这就要说到那个著名的比喻——我们节目里也多次讲到过——“狐狸和刺猬”: 狐狸知道很多事,而刺猬知道一件大事。这两种思维方式是各有优缺点的。刺猬知道一件大事,所以方向感特别好,知道自己要去哪儿。但是它一根筋啊,不知道变通啊。狐狸知道很多事,所以对环境有敏锐的感知能力,但是狐狸没有梦想啊,一路抖机灵但是难免迷失目标啊。

我们这个时代,最容易受到歌颂的,是只知道一件大事的刺猬。比如很多创业者,动不动就说自己有一个梦想,I have a dream。这其实就是在说,我知道那件大事,我是刺猬,我总会抵达目标的。但是这没用啊,你怎么抵达目标呢?比如美国总统林肯,他的梦想是废除奴隶制,但是在实现的过程中呢?政治交易、贿赂、奉承、施压,甚至彻头彻尾的谎言,一样也少不了。据说林肯说过这么一段话:“指南针能从你所在的地方为你指出真正的北方,但对于你一路上要遭遇的沼泽、沙漠和峡谷,它不会给出任何建议。如果你只会闷头向前冲,那必将陷入泥潭,最终一事无成。那么,即使你知道真正的北方在哪里,又有什么用呢?”这就是狐狸和刺猬的难题。

那怎么办呢?加迪斯这本书里就横跨了几千年的历史,详细解剖了多个案例,给你看狐狸和刺猬的智慧,是怎么融合起来的?也就是对环境的感知力和对目标的方向感是怎么融合起来的。我自己读了之后,有一个巨大的启发是:要做刺猬,目标一定要有,狐狸的部分怎么体现呢?就是要有具体的、连续的战略台阶。

此话怎讲?简单说,就是要把长远的目标,拆成一个个当下的小台阶,然后一步步地拾级而上。

我讲个历史故事你就明白了。话说,北宋神宗时期,有一个禁军的将领叫宋守约,他专门负责皇宫的守卫。当时民间有一个传闻,说这个宋守约有怪癖,听不得蝉鸣,就是知了的叫声。夏天,知了的叫声确实挺烦人的。所以,宋守约就要求手下的士兵,举着个竹竿子去粘知了,只要宫里听见一声蝉鸣,那对不起,就鞭子大棒伺候,要揍人的。宋神宗听说之后就找他,说你这也太过分了。宋守约说,我当然知道这很过分。但是您想啊,我是个带兵的人。在战场上带兵很好办,敌人就在那里,士兵只要听号令就行了。可我现在是在守卫皇宫啊,都是分散的行动,我拿什么约束士兵的纪律,维持他们的战斗力呢?“无所信其号令,故寓以捕蝉耳”。我没有战场上的号令,只好拿捉知了来说事。蝉鸣这么困难的事,我都能让这支队伍解决了。那将来,如果陛下你让我去守一个小城,我还有听从命令的士兵可以使用。皇上一听就说,你干得好。

这下你明白了,为什么和平时期训练部队,要走队列、踢正步,要把被子叠得像豆腐块?这其实都是宋守约这一招的变种。长远的目标是维持军队令行禁止的战斗力,但是你必须把这个长远目标拆成眼下谁都看得见的、非常具体的台阶,让所有人都能简单的感知到,有明确的标准和清晰的边界。就像宋守约,一听见有知了叫,士兵就知道自己犯错误了,所以必须时时刻刻保持战时状态。

这是说战略台阶要具体。但是别忘了,前面提到“战略台阶”这个词我用了两个定语,一个是具体,另一个就是战略台阶要连续。也就是处境变化了,台阶也要跟着变。爬山的人是一步一步跟着走。比如,秦国商鞅变法的时候,就有一条很奇怪的法律,叫“刑弃灰于道者”。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要是胆敢在路上倒点垃圾,直接砍掉一条胳膊。为什么要搞这么重的刑法?其实想想就很好理解。刑法重,但是避免起来成本很低,不乱倒垃圾不就行了吗?这是商鞅变法一开始的时候,为了申明法律的严肃性,搞的一套规矩。反过来,商鞅不也搞“徙木立信”吗?把一根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就给五十金的赏钱。在国内搞变法的时候,刚开始只能用这样的重赏重罚才能树立法律的权威。这也是很合适的很具体的战略台阶。但是秦统一全国之后呢?还是搞这一套,没有换台阶,征发民夫,从阳城到渔阳,就是从河南到北京,那是要穿越当时的半个中国啊,法律居然也是,不准时到要杀人,这不就逼反了陈胜吴广吗?能力变了,目标变了,没有重新设定战略台阶,这就要出大问题了。就是说的,秦国的战略台阶没有连续性。

所以你看,好的战略制定者,身上总是有两种禀赋:第一,他踩的每个台阶都很实很具体;第二,他换台阶的动作都很快很及时。

最后还是强烈推荐一下这本好看的书,加迪斯《论大战略》。得到App里已经为你准备了精排版的电子书,你打开这个音频附属的文稿,或者到首页搜索,都能看到它。

如果你没时间看这本书,那书里的有一句话,我特别建议你记住它,那就是“常识就像氧气一样:越往高处走,它就变得越稀薄。”这在提醒我们:能力越强的人,地位越高的人,就越容易忘了——

想象中的任何目标都是不可能直接达到的。脚下站的任何台阶都是不牢靠的。

一日一书  ‖《论大战略》

【精彩书评】

《论大战略》一书认为,人的思维往往处于刺猬式和狐狸式两种思维方式的对抗中。如果把刺猬式思维理解为对战略目标和愿景的规划,把狐狸式思维理解为对自身能力的评估和调控,那么目标与能力的平衡即为战略。作为中国读者,从加迪斯勾勒出的上千年世界战略历史中,可以观察到国家兴衰的各种印记,引人入胜。

——傅莹 中国外交部前副部长

《论大战略》探讨的是一种战略逻辑,这种战略逻辑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拥有常识,在目标与能力之间寻找到平衡点,往往就能成就一番事业。但在现实中,有多少人能够灵活运用常识,审时度势地知进退呢?《论大战略》确实能对投资界产生深刻启发,作者所阐述的战略逻辑和权衡思维值得每一位投资者反思。

——徐小平 真格基金创始人

一日一书  ‖《论大战略》

【图书目录】

序言

第一章 穿越赫勒斯滂海峡

第二章 长墙

第三章 老师和约束

第四章 个人与国家

第五章 作为枢纽的君主

第六章 新世界

第七章 最伟大的战略家

第八章 最伟大的总统

第九章 最后的美好希望

第十章 以赛亚

一日一书  ‖《论大战略》

【分享荐书】荐书一向是我乐意做的事,因为读书既是一个人的事情,又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所谓“一个人的事情”,是因为读书本来不是群体性行为,独自一人面对青灯黄卷,也能思接万里,穷览千载,和古圣先贤心有戚戚。从这个意义上说,读书不怕孤独,甚至期待有孤独下来的时间和能力。所谓“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是因为《礼记》有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一个人看人、看事、看书,都有可能陷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扰,而把自己的心得与他人分享剖辩,不仅自己能获得更深更广的见解,也能启发同好者的视野与思维,让信息和见识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播。分享荐书也是这个道理。如果把自己认为最值得阅读,乃至一读再读的书分享给大家,和大家一起切磋琢磨,于人于己,不亦乐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