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详解』故宫珍藏珍品绚丽多姿的玉如意

 zhihaizhao 2020-03-11

如意,在中国是个最吉祥的语词,意为满足心愿,习称“称心如意”。汉代如意已是常见的语词,《汉书·京房传》:“臣疑陛下虽行此道,犹不得如意。”汉代流行一种“如意锦”,是丝绸提花织物的一种精品,纹样为卷云纹,加“如意”字样。

《青玉凤蝠纹如意》清代

长42.7cm

故宫博物院藏

  如意青玉质,如意头灵芝形,上饰蝙蝠衔符节,配以灵芝纹。柄部修长弯曲,拱面上浮雕凤纹和万年青等图案。

  《晋书》记载:王敦“每酒后辄咏魏武帝乐府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边尽缺。”唐代诗人李贺《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诗中有:“向壁悬如意,当帘阅角巾”之句。可见晋唐时代,我国已有如意。当时如意的功能主要是用来搔痒。

《青玉古稀天子如意》清乾隆

通长52、意头宽12.2cm

柄宽4.2、通高5.2cm

故宫博物院藏

 《白玉嵌彩石鹌鹑如意》清代

长33cm

如意头8.8×8.2cm

故宫博物院藏

《紫檀嵌玉云头式如意》清代

长19.8、首宽3.2cm

故宫博物院藏

  如意柄紫檀质,圆柱式,尾稍粗,颈稍细,光洁圆滑。首部云头式,中嵌玉饰一块,砣出浅浮雕灵芝纹。尾端嵌青白玉饰,并配蓝色穗及珊瑚珠。

  清乾隆朝以后,宫廷中流行一种三镶形制的如意,即在木制如意的首、身、尾部镶嵌玉饰。此如意虽只首、尾两镶,但形制设计显然来自三镶如意的影响,其风格轻巧纤秀,且愈经摩挲,倍显光润可爱。

《白玉龙凤灵芝如意》清代

长38.8、头最宽10cm

头最高5.5cm
故宫博物院藏

《紫檀嵌玉三镶如意》长45.5cm

故宫博物院藏

  如意紫檀柄,首、身、尾镶螭纹玉璧、玉瓦,如意首玉璧的中央镶有一颗产自东北黑龙江流域的东珠,直径超过1cm。清朝皇室非常注重东珠,这种产于东北混同江及乌拉、宁古塔诸河的东珠莹润洁白,大可半寸,清时规定,只准宫中采用,王侯大臣不得随意佩戴。

  东珠大而圆者往往用在皇冠或朝珠之上,异型珠则作为镶嵌之用。据宋蔡绦《铁围山丛谈》记载,在北宋时,这种珠直径围寸者价值二、三百万。此颗东珠粒大晶莹,点缀在双螭之间,组合为二龙戏珠纹饰,光彩夺目。

 《紫檀嵌玉“一路平安”如意》清中期,

长46.3cm,首宽11.3cm

故宫博物院藏

  如意以紫檀木为柄,S形波曲,线条流畅。器身光素,而边沿起线,看似简朴,实则精工细腻。首作如意云形,中部及尾部稍出廓,分别镶嵌白玉饰件,首者为椭圆形,浅浮雕鹭鸶芦苇,身嵌者为瓶形,上镂蟠螭,尾嵌者浮雕鹌鹑纹饰,而合“鹭鸶”、“瓶”、“鹌鹑”则恰可谐音为:一“路”“平”“安”,是典型的谐音取譬的吉祥图案的组合,而这种观念与装饰手法也是明清工艺中非常有代表性的。

  这件如意的形制属于乾隆时期宫廷创制出的三镶如意范畴,即在以紫檀等为主的竹木如意的首、身、尾三处镶嵌玉饰件,尤以镶古玉者为贵,一些清宫珍藏的战国、汉代玉剑璏、玉带板、小玉琮等都被巧妙地装饰在如意之上。乾隆曾有诗曰:“汉玉香檀接柄长”、“得一含三趣可详”(见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所作《咏汉玉檀柄如意》),对于这项“发明”颇为得意。三镶如意作为清代中后期的典范型制,是很能凸显宫廷追求古雅、精致、新奇的审美趣味的。

《紫檀嵌玉八卦如意》清代

长40.3cm

故宫博物院藏

  此如意紫檀木制,如意首、中腹、尾皆嵌白玉饰件,如意柄紫檀木身上以金片嵌八卦纹,正面为乾、坎、艮、震四卦,背面为兑、坤、离、巽四卦,背面中部阴刻“符笣瑞辑德可挹”7字铭文。

  紫檀嵌玉八卦如意是清代中期镶嵌古玉的三镶如意中之典型作品。其柄首所嵌“海东青捕天鹅”玉饰为辽金时期著名的“春水”玉,莹润细腻,极其珍罕。柄身嵌错八卦符号金片,使器物平添了一种神秘之美。

 《紫檀刻干支嵌玉双头如意》清代

长46cm

  如意柄镂雕作二如意勾连状,首尾对称,通体阴刻篆书干支纪年团花为饰,如意首尾皆嵌饰白玉桃。如意身形为链状勾连,3环相扣。通体所刻的60个干支纪年名寓意年代的更替轮回,与两端白玉桃饰一起,寓意“人寿年丰”。 此如意构思新奇,色泽雅洁,为突破一般如意造型的异型如意中的代表作。

《硬木柄刻御制诗青玉两镶如意》清代

长32cm

故宫博物院藏

  如意首镶嵌镂雕双螭纹玉饰,琢磨精巧,尾镶嵌四方葵形去地浮雕双瓜纹玉饰,风格质朴清新,应为明代玉带饰的组成部分。硬木柄身阴刻乾隆御制

《癸巳春帖子词》:
  万物逢华始,三阳肇节初。
  京郊京兆迓,积雪尚盈余。
  昨奉青坛祀,今迎青帝临。
  神哉一气鬯,总总复林林。
  寅月恰逢日在寅,蠢生引达庆骈臻。
  顺时行惠祛虚语,实政惟期被万民。
  

 《紫檀嵌玉镶红宝石小如意》清代

长28cm

故宫博物藏

  如意首镶嵌镂空仿古出廓玉璧,正中嵌红宝石一颗。柄纤细浑圆,分为二部分,各出凸榫,其间以一截玉雕圆管相接,恰是乾隆御制诗中“汉玉香檀接柄长”的生动写照。尾部亦镶嵌玉件,有云纹为饰。此器轻巧匀称,工艺出众,色彩搭配鲜明悦目,特别是红宝石的镶入,更为点睛之笔。

《木嵌各种玉石瓜果灵芝式九九如意》清代

长41.5cm

故宫博物藏

  如意9柄成套,其正中1柄为灵芝造型,另外8柄分为石榴、瓜蝶、佛手、仙桃4种造型,两两成对。灵芝如意首以棕红色玛瑙雕成,其它瓜果如意在镂雕木柄上,以染牙雕叶,白玉作花,金丝为芯,或以碧玉、青玉、白玉雕成大大小小圆润的瓜果,果实周围皆满镶花朵和叶片。还有红玛瑙蝴蝶停于瓜叶之上。8枝瓜果的造型寓天地长春、多福多寿、子孙繁盛不衰之意。 此套如意装饰皆为传统的吉祥纹样,石榴寓意喜庆多子,瓜蝶引“绵绵瓜瓞”之典故,佛手取福寿吉祥之美意,仙桃则祝颂仙寿万年,中央的灵芝如意则“一枝独秀”,各种造型极堆砌铺张,呈现一派热闹喜庆的气氛,于五色缤纷之间尽显其精美富丽。

《文竹嵌竹丝嵌玉荷花鸳鸯如意》清代

长34cm

故宫博物院藏

  此如意将打磨光洁的棕竹丝弯曲成波浪状,并列粘贴于柄身上,柄首的竹丝则盘成圈状,中央嵌荷花鸳鸯纹玉饰。
  竹丝如意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由于难度高,清代宫廷的收藏也不多,从清宫进单上看,乾隆年间进竹丝如意只有5次。此件竹丝嵌玉如意风格细腻雅致,器表平整光洁,历经200余年,未见分毫脱丝开粘的现象,足显其工艺之精湛。

《青玉刻乾隆御笔兰亭帖如意》清代

长47.5、高6.5cm

如意头宽11.1×10.8、柄最宽5.7cm

故宫博物院藏

  青玉有白色絮斑。如意头表面碾琢兰亭修禊的场景,男女老少共计四十六人,或独处,或三五成群,分成数组布列。他们或临水凝思,或流觞嬉戏,或凭案赋诗,或相对论文,或围观陪侍,或于亭中倚栏而坐,各组人物既相对独立又互有呼应。如意柄表面镌刻乾隆御笔《兰亭序》,其后谓“《兰亭帖》以定武本为正。赵孟頫所得于独孤长老者,今在内府。丁丑南巡,船窗清暇,揽风之余,临此遣兴。时二月望日也。御笔。”末署“乾隆宸翰”、“得象外意”二印。如意头上的山水人物以及柄身的文字均阴刻填金。

  乾隆帝一生曾于十六年、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六次南巡。柄上文字系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二月,乾隆第二次南巡途中,乘船饱览风物之余,一时遣兴所临。黄条一面墨书“道光十八年五月初一日收宁寿宫交”,另一面“青玉诗意如意一柄”,可知此如意道光十八年(1838年)五月初一日前曾陈放于宁寿宫中。

《鹤顶红灵芝如意》清代

长35.6cm

故宫博物院藏

  如意雕作灵芝式,通体橙黄半透,如膏冻般,有细微龟裂,纹饰凸起处和边沿均为红色,呈现出别样风格。柄尾系黄色字条,正背分书:“皇太后赐鹤顶红如意一柄”及“乾隆三十五年八月十二日收”。

  这种如意在清代非常少见,清宫档案的记载也屈指可数,比较明确的如乾隆六十年(1795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内务府员外郎管理九江关物唐英曾进鹤顶红如意二柄。

《翡翠灵芝式如意》清代

长47.8cm

故宫博物院藏

  如意以整块翠琢成,灵芝形,周身遍琢小芝、花果等,翠色鲜艳,成色好,水头足,碾琢精美。

  清康熙朝的如意注重雅玩之趣,其材质以竹木类居多。由于皇帝的好尚以及经济因素,这一时期玉石类如意极少,而如此大块的翠如意更是凤毛麟角,为宫廷如意中的极品,弥足珍贵。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