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公益直播》12期 高山大学.笔记侠.更新学堂联合出品 笔记侠CEO柯洲推荐: 侠友,你好。我们都受困在一个空间里,让人格外地渴望自由。 为了给精神减压,我们有幸请到前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教授,办了一场打破常规的耳朵与心灵盛宴:线上音乐会。 当晚全网100万以上人次聆听。 那晚是愉悦的一晚,不孤独,不寂寞。有家人带着孩子,随音乐起舞了。 不信,你听…… (友情提示:欢迎打开音量或戴上耳机,走进音乐的世界。以下为直播内容整理,请享用。)
![]()
![]() ![]() ![]()
![]() ![]() ![]() ![]() ![]() ![]()
![]() ![]()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音乐能够让生活更美好,不能享受音乐的人生是遗憾的人生。培养热爱艺术的国民,我们共同努力扫除阴霾。 我致力于音乐教育,特别开始致力于幼儿音乐教育,我给家长朋友一些具体建议。 第一,每个孩子一生至少要学一件乐器。 ![]() ![]() 英国父母鼓励孩子会两件乐器。不接受音乐教育是人生的遗憾。我们家长现在让孩子要学习乐器,但出现的情况是,很多孩子学了一门技术,恨了一门艺术,这个太遗憾了。 我花了9年时间做了一套书《琴童家长必修课》,谈了学琴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当当网有卖。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习,我建议你从第5集开始。如果还没有学习,你可以从第1集开始读。这个书非常厚,但是很容易读。它能够让孩子真正实现我们音乐教育的目标。 因为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学习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学习热爱音乐,通过音乐,越热爱艺术,凡是偏离了路线图的,都是错的。 第二,每个人都应该学习识五线谱。 不识字就是没文化,不识五线谱就是音盲。 第三,每个家庭每季度至少听一次现场的音乐会。 前段时间我见到一个企业家,夫妻都是金融投资成功人士,父母都是211、985名校毕业,一家6口人,过去5年来没有听过一次音乐会,这是非常遗憾的一件事情,中国的精英阶层、高端人士不热爱艺术。 这在人类文明史上是一件非常罕见的事情,文化艺术修养和社会地位、经济收入不匹配,这是很罕见的。 第四,应该把文化艺术消费列入日常常规支出,培养孩子的音乐审美的价值观。 文厨(高山大学校长):有一个网友问您,应该如何去欣赏流行音乐? ▲ 左:文厨;右:鲁白 周海宏教授:任何音乐都可以直接听。如果是一般的听一听,不需要太多教育,因为流行音乐有非常鲜明的节奏,它的旋律相对不复杂,不需要太多指导。当然,流行音乐还有一些内部分类,我们现在听的基本是港台日韩流行音乐,还有欧美流行音乐。有人引导固然好,但是多听是关键。 如果想深入了解流行音乐,要想听到门道,还是需要找人讲,要去学习一下。不过,即便像古典音乐,我有一套教育体系,我用两次三个小时的讲座,能让大家很快开始欣赏复杂的音乐体系,讲完了以后并不复杂,但是就像人的扛压能力一样,耐受力和敏感性是需要常年大量经验积累的,和我们看画、看书法是一样的。看多了,就知道什么是好东西了。 有人问银行家,银行员工是怎么区分真假币的?银行家说得特精彩,真钱看多了就知道什么是假钱了。好艺术接触多了,就知道什么是好了。 因此,我在此特别再次提醒家长朋友们,孩子从小要听经典音乐。为什么?两个原因。 我从来不反对大家听《小苹果》,但是我担心的是五六岁的孩子听《小苹果》。十五六岁的少年、三四十岁的成人、八十多岁的老人也听《小苹果》,这让人想到什么?想到国民的审美心智好像没有成长。 我的想法是完美的,人到四五十岁之前,所有的音乐都应该能够享受,才不枉为人生一世。我们来到地球上就一次,应该看最好的东西。 有时候觉得很遗憾,表面上现在文化内容很多,但是筛选能力很重要,建议听经典。 我不反对看宫斗戏、抗日神剧、都市言情剧,但是我更建议每周看一场电影,盯着戛纳金熊奖、金棕榈奖、奥斯卡外语片奖的电影,每周看一部电影,一年看50部、4年看200部,看完这种水平的电影,你的心智水平、对世界的认识、对人性的认识会完全不同。 我经常坐飞机,甚至在飞机的商务舱,很多商界人士在看智商水平很低的戏剧,表演非常假,舞台非常艳俗,我觉得不是不行,但我觉得非常遗憾,这不是这个年龄段该干的事。 ▲ 周海宏教授 鲁白教授(高山大学校董、导师):我是本次直播的牵线人,今天对我来说,非常享受,我不知道网友在网上看的效果怎么样?我坐在现场,尽管我们有好几米的距离,但我深深被你的气场、分享和配乐给感染了。 我想你是精心选过音乐的,是你想要传递的。音乐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让我们的人生更美好,不可或缺。我认为人生有4种生活,物质生活、情感生活、知识生活、精神知识。今天的分享,除了物质生活,其他三种生活全部感受到了,非常感谢今天的一顿大餐。 你说音乐有两样东西:音乐是自由的;音乐是多样性的。因此,不要专听一种音乐,要听各种各样的音乐。我们社会也同样需要这两样东西,要有自由的思想空间,要有多样性,要有各种各样的事情让我们感受,才会慢慢自己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你用了一个词“审美心智”,其实我们的人生是一种体验,音乐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音乐是要让我们有一个非常大的自由度,尽管因为疫情的关系,我们被困在一个空间里,但是我们的思想可以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来自由畅想,并且还要有各种各样的多样性。 我自己是研究脑科学的,我觉得音乐是为脑子服务的,让我们的情绪感到放松也好,感到愉悦也好,感到紧张也好,感到兴奋也好,从科学上来讲,从音乐教育的角度来讲,我们是怎么感受音乐的? 周海宏教授:这个问题100%是你的专业领域的问题,这是需要你这个学科来研究的。我的专业是音乐心理学,我的专业背景是研究人的音乐审美的心理学规律,当中有几件事情和你是有交集的。
什么是美? 2000年前的古希腊没研究透。宋瑾先生(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美学博士)一语中的,美是感性的有序与丰富性,既有趣又丰富,构成了美的本质。 更复杂的部分,是对音高的期待,太多的被预期了,觉得意料之中;太偏离了,情理之外。它一定是在一个既预期又偏离的位置,像刚才我唱歌的节奏,有一些点在你预期之内,有一些点在偏离你的预期,这时你会有一种有序与丰富性的感觉。 因此,这些行为和现象的原因,我已经研究出来了,至于这些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有待于你们科学家去研究。 鲁白教授(高山大学校董、导师):音乐有几个主要的要素,旋律、高低、节奏、反差,反差就是变化,音乐要是完全按照某一种模式,听久了也会觉得不好听,一定要有反差在里面,包括音高的差别。好的大作曲家会故意不给你期待的东西,在你期待的地方,突然给你停一下,或者音一下变了,或者产生伴音,产生一种短暂的不舒适,但在整个一个场景中又觉得非常和谐,在音乐上怎么理解这件事情? 周海宏教授:你刚才讲的话中有两个东西。一个叫求异心理,举个例子,现在我们一桌的菜,他们都说我特别会点菜,但其实我是按照音乐的原则来点菜的,当你吃一口红烧肉,吃一口酱肘子,吃一口糖醋鱼,吃一口北京酱鸭,你就会想吃脆萝卜是不是?小白菜是不是?为什么?当你有一种刺激以后,人们就需要一个变化,这属于审美的对比性原则,我们有一种求异心理。 ▲ 从左至右,分别为鲁白(蓝衣服)、周海宏教授(西服)与文厨(红衣服) 但人还有一种惯性心理,当一个刺激下去以后,希望下一口还是牛肉,还想吃一口牛肉,吃三口以后才想吃白菜,也就是保持性原则。 那么还有一个原则,叫“快感的强度与期待的张力成正比”,“久别胜新婚”就是这个意思,也就是,我想让你满足,但是我要抖包袱、卖关子,让你心理张力蓄积到一定程度以后,然后“啪”能量释放,一释放以后快感就来了。 我很庆幸研究了音乐,音乐正好去除了视觉、语义,能够关注大脑神经纯情绪状态的动力的过程和规律。 文厨(高山大学校长):今天我们无意间发生了“科学遇见音乐”。我今天现场创新一下,我认为有三种生活方式:科学的生活方式、音乐的生活方式、其他生活方式。 周海宏教授:你的概括应该是对的,就是理性、感性以及还没有在这里面的东西。鲁白教授他是著名神经科学家,他可能比我还艺术、还感性,我对待艺术是非常理性的,因为它是我的研究对象,我对艺术是理性态度。 文厨(高山大学校长):网友说今天真是意外的惊喜,突然出现了一个科学家和一个音乐家的这种意想不到、意料之外的精彩对话。你今天为什么选这些歌曲?你有什么样的一些思考? 周海宏教授:这些是从我跟国家大剧院一起做的《走进音乐的世界》7张光盘中的代表性曲目,按照情绪功能选择,满足多样性,覆盖情绪类型。 文厨(高山大学校长):网友很关心一个问题,现在很多民族音乐在消失,我们应该怎么保护它?您作为音乐家,您怎么看? 周海宏教授: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1988年,20多年前,我还是一个大学四年级学生,我写过一篇文章,《危机中的抉择》,谈的就是保护民族音乐的问题。这是一个很悲剧的话题,中国古代音乐史是一个哑巴音乐史。 为什么是哑巴音乐史?我们现在了解古代的音乐,完全都是靠文献的,因为我们过去没有完整精确的记录法,只能靠口传心授一代代流传下来。 但是中国古代社会特别动荡,一次王朝更迭,就导致大量文化丧失,第二代人从头开始。每一次王朝更迭的时候,老一辈人去世以后,音乐就失传了,于是,一代一代的音乐在失传。 到1905年,袁世凯登基大典,最后一次奏响了中国古代非常重要的门类“宫廷雅乐”。从此以后,这个重要的音乐门类就没有了。 1927年5月,刘天华先生在北京成立了“国乐改进社”,他开始搜集散落在民间的乐工,希望能够把他们记录下来,当然因为无资金,这件事情不了了之。到20世纪80年代,文化部起草一个民间音乐集成,但是这个集成记录的都是文字和乐谱,离实际差异非常大。
实际上,保护中国传统音乐,是一件当务之急的事情。我在此特别呼吁有能力的、有影响力的人,记住,保护纯粹正宗的中国音乐是一个当务之急。 为什么要保护正宗的传统音乐?因为现在进入了世界的大融合阶段。从世界的多样性角度来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一个话,一个民族的文化与其他文化差异越大,它对世界的文化贡献就越大。它强调的是文化多样性对整个世界的创造力和丰富性的贡献。 现在我们的中国音乐越来越像欧洲音乐,少数民族音乐越来越像汉族音乐,我们的歌手越来越喜欢欧美港台,以至于我们已经失去了大量真正的地道的,而且丰富多彩、极端精彩的中国传统音乐,这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 为什么要保护传统?因为它直接关乎到一个民族的艺术的丰富性,直接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关乎到孩子未来在什么样的世界下生活。这是一个国家级、战略级的大问题。 鲁白教授(高山大学校董、导师):我们在保护的同时,有责任去发扬光大,但不是像文物一样拿出来,而是我们要添加我们这个时代自己的文化元素进去,才能源远流长,把中华民族的文化再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准上去。 周海宏教授:我那篇文章的口号是“保护保护、原样保护,创造、创造、尽情创造”,保护和创造并行不悖。 每一个艺术,它有它自然的生态,它本身是一个好的艺术,当它生态变了以后,它活不下去了,比如哭丧歌、哭嫁歌、船工号子,它的生态没有了,这样的艺术肯定就会随它消失了。 但是作为音乐艺术,它是一个非常好的艺术形式,没有了很可惜,它的实用功能没有的时候,它的感性的价值还在,这时候我们就得把它保护起来,这个逻辑的类比,就好比大熊猫,它的生态环境不行了,我们还是要把它保护起来。因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艺术也以此类比,凡是最后能生存下来的东西,往往都是好东西。不好的东西,在时间的流逝中,在当时就已经被淘汰了。像京剧,能存活几百年是非常好的东西,如果中华民族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京剧,也没有昆曲,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一个民族有历史、有故事感很重要。
现在我们开始做仿唐乐舞了,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哀,应该是奏唐朝的乐舞,在唐朝,光打击乐,有名的曲子4000多首,宋朝的音乐文化是非常发达的。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一方面要创造,一方面保护的任务相对来讲更沉重。 鲁白教授(高山大学校董、导师):怎么能够让我们这一代人,包括80后、90后、 00后能够喜欢上你我都喜欢的京剧、昆曲,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周海宏教授:这件事不难,关键在于教育决策者。 ▲ 周海宏教授(西服)与文厨(红衣服) 热爱传统艺术,要从娃娃抓起。在演老戏的时候,你会发现两拨人,一拨是老头,一拨是8岁以下的小孩。孩子们只要觉得可爱,觉得美,他就喜欢。缺的是什么?缺的是中间这段的人。 这说明什么?孩子并不拒绝传统艺术。我们的任务是什么?我们的任务是把教育做得更好一些。现在大量的艺术教育在扼杀孩子的艺术细胞,这是很大的问题,也就是我说的,好多孩子学琴,学了一门技术,恨了一门艺术,学习走向了艺术教育的反面,在各个学科都有这个问题。艺术教育如何能做得更好,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 文厨:今天我很荣幸成为你的五线谱的第一个扫盲对象,好多网友在问五线谱的事情,敬请期待您的五线谱教学视频。 周海宏教授:我先扼要说一句话一个三岁的孩子是断然学不会简谱的,因为简谱仰赖于数字概念的建立,而三岁孩子还建立不了数字概念,从数字变成音乐代号,这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但是五线谱是直观的视觉的刺激,见到这个图形就干这件事,这是孩子的本能就能做到的刺激反应。 当然,还要经过一些教学实践梳理出五线谱教学体系,能让全国人民都学会五线谱。 为什么?学文化必须要学识字,学音乐一定要学乐器,说话人人都会,一个民族靠口传心授也能传好多历史,但是有了文字,这个民族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希望通过我们未来的更深入的教育、规律的研究,能让全国人民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学上乐器,让中华民族重回音乐文化大国,我们必定成为曾经称之为礼乐之邦的民族,我们应该共同努力,让它成为一个音乐大国,谢谢大家。 扫码收听音乐直播回放?? 高山大学(GASA), 用科学真理探索人类发展终极目标。 聚焦前沿研究, 生物基因、人工智能、材料、太空等 未来趋势一网打尽。 【生命科学模块】 覆盖基因科学、脑科学等领域 包括生物制药、基因工程等 教学领头人:鲁白 清华大学药学院教授 、高山大学校董 本期科学公益直播的主讲人周海宏教授 就是鲁白教授邀请的 更新学堂将线下学费68万/人 的高山大学课程搬到线上 【230节视频课 班主任全年督学 CEO社群 12月学籍】 全年课程1299元 用学科跨界打破思维定式! 曲单 1、《野蜂飞舞》,[俄]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2、《蝴蝶》,[挪威]格里格 3、《红色娘子军》 4、《英雄生涯》,[德]理查·施特劳斯 5、《春天奏鸣曲》,[德]贝多芬 6、《葬礼进行曲》,[波兰]肖邦 7、《莫斯科河上的黎明》,[俄]穆索尔斯基 8、《土耳其进行曲》,[美] L.克劳斯 9、《土耳其进行曲》,[加] G.古尔德 10、《命运交响曲》,[奥] H.卡拉扬 11、《命运交响曲》,[德] H. 克纳帕尔兹布什 12、《浪漫小品》,[捷克]德沃夏克 13、《孤独牧羊人》,[罗马尼亚] 格奥尔基·赞菲尔 14、《Cha-Cha-Chá》,[古巴]Silvio Rodríguez 15、《Unterm sternenbannen》,[德] Heinrich Achleitner 16、《Siciliano》,[斯洛文尼亚] 葛拉芬洛尔/[德]马利亚·格拉夫 17、《Mozart:Clarinet Concerto in A Major, K.622》,[英]杰克·布莱梅尔 18、《Silver Bamboo》,[美] 狄恩·艾文生 |
|
来自: 昵称48898074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