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音乐是人类灵魂的避难所|一场感动百万人的直播

 昵称48898074 2020-03-11


内容来源:2020年3月7日,由更新学堂和高山大学联合出品的《科学公益直播》012期。

分享嘉宾:周海宏,前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音乐美学家、音乐心理学、教育学家。

备注:笔记侠作为出品方,经讲者审阅授权发布。

高级笔记达人 | 柯洲 田晴 杜跃

责任编辑 | 姚兰

第  4605  篇深度好文:10533字 | 18分钟阅读

《科学公益直播》12期

高山大学.笔记侠.更新学堂联合出品

笔记侠CEO柯洲推荐:

侠友,你好。我们都受困在一个空间里,让人格外地渴望自由。

为了给精神减压,我们有幸请到前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教授,办了一场打破常规的耳朵与心灵盛宴:线上音乐会。

当晚全网100万以上人次聆听。

那晚是愉悦的一晚,不孤独,不寂寞。有家人带着孩子,随音乐起舞了。

不信,你听……

(友情提示:欢迎打开音量或戴上耳机,走进音乐的世界。以下为直播内容整理,请享用。)

疫情期间能够有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分享音乐,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我分享的主题是:享受音乐,音乐让生活更美好。

一、“听懂”音乐,只需要回归你的本能

很多朋友之所以不去听音乐,就是觉得听不懂。其实,不懂音乐这件事,古已有之。

大家都知道,古代高山流水知音难觅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期,善琴者俞伯牙在弹琴的时候,来了一个樵夫(砍柴人)钟子期。钟子期听到琴音,就说“洋洋兮若江河”。

接着俞伯牙要表现高山,钟子期听到马上就说“峨峨兮若泰山”。不管俞伯牙弹什么,钟子期都能听出来,两个人就成了好朋友。

但是不久,钟子期就去世了。钟子期一死,不管俞伯牙弹什么,别人全都听不出来,他伤心至极,就把琴摔了,并发誓终生不再弹琴。既然没人能够听懂我的音乐,我还为谁演奏呢?

这给后世留下了一段千古知音难觅的佳话。成语“高山流水”以及“知音”一词也来源于此。


这个故事从表面上看是在告诉我们,音乐当中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如果你听不出来,就说明你不懂音乐,说明你缺少音乐细胞、没有音乐修养。总而言之是你的问题。

其实我告诉大家,这是纯属观念的障碍!感受音乐的美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我们之所以不懂音乐,其实是受了不良观念的影响。我来给大家看段小孩的视频,看完之后我们再来谈我们对于音乐审美上,自己有什么问题。


欣赏音乐需要本能!感受音乐,最基本的情绪反应,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

实际上你会发现孩子是从来没有这种障碍的。那么我们这种障碍是怎么形成的?人的所有能力都是随着成长、教育提升的。可是我们的音乐能力呢?

我们孩子上学以后,学校的音乐课是怎么教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哪个主题……讲的都是理性知识。

记得一个中学老师跟我讲,给小孩放《野蜂飞舞》,孩子们说什么的都有——警察抓小偷、自行车、追逐赛、赛马……老师却说“全错”!必须答野蜂飞舞。这样的一种教育,其实是背离了音乐最基本的美学品质。
野蜂飞舞 群星 - 不朽经典 美好的旋律
美学品质是什么呢?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感受纯听觉的美,是最重要的欣赏方式;音乐是情绪的艺术,体验那种无可名状、难以言传的纯情绪感受,正是音乐最重要的欣赏方式。



大家所谓的听不懂音乐,其实是因为,你在用文学化和美术化的方式欣赏音乐艺术;用视觉性的、语言性的内容,感受音乐艺术。

我想告诉大家,就是因为这个观念的障碍,使得我们不能够享受音乐。只要捅破这层观念的障碍,只要我们每个人回到本能,回到天性,你就会发现,其实音乐是那么直截了当的感染我们。对音乐的美,我们是那么的敏感。

二、音乐理解没有标准答案

当你放弃了用文学化、美术化的方式来解说音乐,当你放纵自然的音乐天性时,你就能够激活自己头脑当中各种各样关于音乐的感受,展开你自己的联想。这时候有人会问,我要理解错了怎么办?

我真是特别感慨,标准答案思维渗透到每一个领域,就连音乐这样一门最自由的艺术,居然也蒙上了标准答案的阴影。

我今天想告诉大家的是:音乐理解没有标准答案。


这是我们音乐圈里人人都知道的事实。同一个作品,不同的演奏家,他们处理都不一样,理解都不同。请大家想想,如果要是连演奏都不同,听众的理解怎么可能相同?

如果我们看到两个伟大的艺术家,一个人这样理解,一个人那样理解,你如何用对错来衡量?


所以其实我觉得标准答案思维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音乐是最自由的艺术。

我为什么这样说?

大家想想,美术,是在规定的场景下展开的联想;文学,是在语言表述的范围内展开的联想。

而音乐本身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审美属性:一是没有视觉性,他不提供视觉的信息,所以在每个人的头脑当中都可以展开自己无边界的联想;二是没有语言逻辑,它的基本材料不是语言符号,不遵循语言和逻辑的运算规则,因此你可以天马行空、任意驰骋。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感受纯听觉的美。绘画是视觉的艺术,美食是味觉的艺术,每种艺术都有纯感官层面上的愉悦,都有它纯感性的价值,让我们生活更美好的作用。体验纯听觉的美,正是音乐的欣赏方式。

所以我认为:只要你爱听音乐,就是真正懂音乐的人。

到了这里,我想请大家记住两个口号:

第一个口号:“音乐何须懂”。我这个口号已经被很多人知道了。这个口号背后的学理考量是非常深的,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请大家看我的博士论文《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本篇论文曾获“全国百篇优博奖”)。

第二个口号:“音乐理解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可以在连接的作用下,自由地展开自己的联想。音乐是想象的艺术。我博士论文研究的是一种心理学的现象,叫联觉。联觉是一个感觉器官受到刺激发生反应的现象。我在做实验的时候选了音乐成人、非音乐成人、音乐儿童和非音乐儿童4组做联觉实验,最后没有差异。

音乐理解是一个超文化的,一种人的本能的、神经层面的规律。我们看文献,你会发现古代对音乐的描述词和现在的感觉是一样的,外国人和中国人是一样的。

音乐是想象的艺术,展开自己的想象,在欣赏音乐过程当中,你有你自己的体验,有自己的理解,这就是真正的理解了音乐。


我希望在座各位从此以后开始轻轻松松的踏上音乐欣赏之旅。
 
三、音乐是最佳的情绪管理工具

1.音乐能够直接改变我们的心理环境
Silver Bamboo Dean Evenson - Tao of Healing

越是外部环境恶劣,音乐的意义就越会凸显。

幸福是所有感觉器官愉悦的一种组成。其实我也特别想请大家去想一想,幸福是怎么构成的?过去咱们房子四白落地也能过,遮风避雨就行了。现在不行,要装修。装修改善了视觉环境,我们的幸福指数提升。过去穿羊毛,现在穿羊绒和真丝,改善了我们的触觉环境,幸福指数又提升了。还有香水和香氛,改善了我们的嗅觉环境。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升,所有感觉器官幸福指数都提升了,只有一个感觉器官幸福指数是下降的——听觉。噪音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离我们越来越近。所以我一直想告诉大家,其实提升听觉幸福指数空间最大,相对来讲最容易,最便宜。

现在获得音乐也变得非常容易了,但是很多人不去欣赏,真的是太遗憾了。音乐不仅仅是听觉的艺术,人各种各样的感觉器官最终会还原为情绪感受。所有的环境最终会影响心理环境,所以音乐能够直接改变我们的心理环境。

所以我经常讲,我们生活在一个很难控制的自然环境下,如果你不能控制外部环境,你完全可以控制自己的心理环境。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门艺术能够像音乐这样如此直接了当,从本能层面上、神经层面上,影响我们的情绪,其他艺术都很难做到这一点。

美术很伟大,但是美术是静态的,它缺少时间的过程,而人的情绪、情感是在实践中展开铺陈。

文学很伟大,但是文学需要阅读、理解、想象。对于那样一种瞬间稍纵即逝的情绪变化来讲,文学来的太慢。

特别是我觉得音乐它能够填充我们整个空间,而这个空间被填充的过程,正是我们心里被填充的过程。

2.音乐能够激发创造力

Clarinet Concerto in a Major, K. 622: II. Adagio (From 'Out of Africa') Gerald Pachinger;Kurt Prestel;Gerda Hartmann;Richard Brünner - 50 Best Classics in the Movies
一个人要想有创造力,有两个条件:

第一是自由的天性;

第二是多元感性经验,大量感性经验的积累。

我觉得多元音乐文化很重要。这是一个更大的话题,一方面我们可以有不同的情绪类型,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有感性经验的多样性。
 
我给家长们一个建议:小孩从小要听世界各地的音乐,音乐的多样性导致孩子感性经验的多样性。感性经验的多样性是创造力的前提,是想象力的基础。


大家可能也发现了我们很多朋友是很矜持、不苟言笑,笑不露齿,少年老成。我觉得这些褒义词来形容我们的孩子特别可怕。

如果一个民族要想有创造力的话,自由的天性、鲜活的生命的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3.在某些工作情景下可以听音乐
J.S. Bach: Sonata No.2 in E flat major, BWV 1031 - For Flute and Harp - 2. Siciliano Irena Grafenauer;Maria Graf - Bach, J.S.: Sonatas & Partitas for flute & harp

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写作业时听音乐,问我是不是有问题。

其实我告诉大家,这是一个注意分配的问题。音乐占据人的注意力是非常小的。实际上音乐有两个:一个会占据你的注意力;另一个会减缓你的疲劳,提高你工作效率,延长高效率工作的时间。



所以当你不需要全神贯注工作时,音乐会让你放松,让你保持高效率。但如果你需要全神贯注,实际上你也听不见音乐。

有一个心理实验,两组司机开车。一组不听音乐,一组开车听着优美的音乐。检测司机在突发事件当中的反应速度。结果证明,有音乐伴随下的司机反应更快。


所以大家记住,低智力投入工作,并需要高反应速度的时候,有音乐效率会更高。孩子成天做那些机械的、重复性的工作,完全可以听音乐。

4.音乐是灵魂的避难所
Unterm sternenbannen Heinrich Achleitner - German imperial music, Vol. 2
为什么我经常劝大家去接触经典音乐呢?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经典音乐情绪类型特别复杂,特别多。轻音乐、流行歌也挺好,但是这类音乐比较轻松明快,不能让人安静。

经典音乐能够让你静下来。而且流行音乐往往都有一个打击乐,打击乐给你带来肢体的律动,但是却不合你心灵的那种流动。蹦迪是一种方式,宣泄你生命的能量。

经典音乐才能让你大脑真正的放开,让你所有的事情都慢下来。

青主是中国的一个音乐美学家,上个世纪40年代的时候特别活跃,他有两本小册子,一个叫《音乐通论》,一个叫《乐画》。在他小册子里面有两句话已经成了我经常说的话,一句是“音乐是人类灵魂的避难所”,另一句是“音乐是上界的语言”
Violin Concerto No 1 In G Minor Op26: Adagio Isaac Stern - Plays Brahms & Bruch

很多朋友现在已经到了需要精神减压的程度。音乐是最佳的精神减压的办法——没有之一。



有一个学科叫音乐治疗,是用音乐来解决人的心理问题,音乐治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学科,有很多操作规程。

有的人说,你在什么状态听什么音乐,比如说你得了什么病,听什么音乐,这是非常不科学的。音乐通过影响人的情绪影响人的行为,通过影响人的情绪影响健康,但音乐不能直接作用于任何具体的疾病。

我觉得过于夸大音乐的作用,适得其反,我希望大家以更加理性的、科学的态度来对待音乐的作用。
Cha-Cha-Chá Los Gofiones - Grandes éxitos

音乐治疗是一门科学,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来唤醒他童年的伤痛,再通过音乐进入他的记忆深层,在催眠术的帮助下,疗愈他内心深处童年的创伤,这都是可以做到的。但是我特别想说的是,这是一个专业,是需要专业技术训练的,大家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音乐。

四、给大家的几点建议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音乐能够让生活更美好,不能享受音乐的人生是遗憾的人生。培养热爱艺术的国民,我们共同努力扫除阴霾。

我致力于音乐教育,特别开始致力于幼儿音乐教育,我给家长朋友一些具体建议。

第一,每个孩子一生至少要学一件乐器。

Unterm sternenbannen Heinrich Achleitner - German imperial music, Vol. 2

英国父母鼓励孩子会两件乐器。不接受音乐教育是人生的遗憾。我们家长现在让孩子要学习乐器,但出现的情况是,很多孩子学了一门技术,恨了一门艺术,这个太遗憾了。

我花了9年时间做了一套书《琴童家长必修课》,谈了学琴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当当网有卖。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习,我建议你从第5集开始。如果还没有学习,你可以从第1集开始读。这个书非常厚,但是很容易读。它能够让孩子真正实现我们音乐教育的目标。

因为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学习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学习热爱音乐,通过音乐,越热爱艺术,凡是偏离了路线图的,都是错的。

第二,每个人都应该学习识五线谱。

不识字就是没文化,不识五线谱就是音盲。

第三,每个家庭每季度至少听一次现场的音乐会。

前段时间我见到一个企业家,夫妻都是金融投资成功人士,父母都是211、985名校毕业,一家6口人,过去5年来没有听过一次音乐会,这是非常遗憾的一件事情,中国的精英阶层、高端人士不热爱艺术。

这在人类文明史上是一件非常罕见的事情,文化艺术修养和社会地位、经济收入不匹配,这是很罕见的。

第四,应该把文化艺术消费列入日常常规支出,培养孩子的音乐审美的价值观。

五、问答互动

文厨(高山大学校长):有一个网友问您,应该如何去欣赏流行音乐?

▲ 左:文厨;右:鲁白

周海宏教授任何音乐都可以直接听。如果是一般的听一听,不需要太多教育,因为流行音乐有非常鲜明的节奏,它的旋律相对不复杂,不需要太多指导。当然,流行音乐还有一些内部分类,我们现在听的基本是港台日韩流行音乐,还有欧美流行音乐。有人引导固然好,但是多听是关键。

如果想深入了解流行音乐,要想听到门道,还是需要找人讲,要去学习一下。不过,即便像古典音乐,我有一套教育体系,我用两次三个小时的讲座,能让大家很快开始欣赏复杂的音乐体系,讲完了以后并不复杂,但是就像人的扛压能力一样,耐受力和敏感性是需要常年大量经验积累的,和我们看画、看书法是一样的。看多了,就知道什么是好东西了。

有人问银行家,银行员工是怎么区分真假币的?银行家说得特精彩,真钱看多了就知道什么是假钱了。好艺术接触多了,就知道什么是好了。

因此,我在此特别再次提醒家长朋友们,孩子从小要听经典音乐。为什么?两个原因。

第一,我们现在每日涌现的音乐,有的好,有的不好,大家就都接受了,但是经典音乐过去几百年筛选出来的,都是好东西,孩子从小要看好的东西,防止低俗化;

第二,是一个人的心智是成长的。我们的理性能力,比如说数学,计算越来越复杂,语言越来越复杂。人的感性能力也会有一个成长,如果从小都看特别简单的东西,心智就不能成长。


我从来不反对大家听《小苹果》,但是我担心的是五六岁的孩子听《小苹果》。十五六岁的少年、三四十岁的成人、八十多岁的老人也听《小苹果》,这让人想到什么?想到国民的审美心智好像没有成长。

我的想法是完美的,人到四五十岁之前,所有的音乐都应该能够享受,才不枉为人生一世。我们来到地球上就一次,应该看最好的东西。

有时候觉得很遗憾,表面上现在文化内容很多,但是筛选能力很重要,建议听经典。

我不反对看宫斗戏、抗日神剧、都市言情剧,但是我更建议每周看一场电影,盯着戛纳金熊奖、金棕榈奖、奥斯卡外语片奖的电影,每周看一部电影,一年看50部、4年看200部,看完这种水平的电影,你的心智水平、对世界的认识、对人性的认识会完全不同。

我经常坐飞机,甚至在飞机的商务舱,很多商界人士在看智商水平很低的戏剧,表演非常假,舞台非常艳俗,我觉得不是不行,但我觉得非常遗憾,这不是这个年龄段该干的事。

▲ 周海宏教授

鲁白教授(高山大学校董、导师):我是本次直播的牵线人,今天对我来说,非常享受,我不知道网友在网上看的效果怎么样?我坐在现场,尽管我们有好几米的距离,但我深深被你的气场、分享和配乐给感染了。

我想你是精心选过音乐的,是你想要传递的。音乐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让我们的人生更美好,不可或缺。我认为人生有4种生活,物质生活、情感生活、知识生活、精神知识。今天的分享,除了物质生活,其他三种生活全部感受到了,非常感谢今天的一顿大餐。

你说音乐有两样东西:音乐是自由的;音乐是多样性的。因此,不要专听一种音乐,要听各种各样的音乐。我们社会也同样需要这两样东西,要有自由的思想空间,要有多样性,要有各种各样的事情让我们感受,才会慢慢自己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你用了一个词“审美心智”,其实我们的人生是一种体验,音乐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音乐是要让我们有一个非常大的自由度,尽管因为疫情的关系,我们被困在一个空间里,但是我们的思想可以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来自由畅想,并且还要有各种各样的多样性。

我自己是研究脑科学的,我觉得音乐是为脑子服务的,让我们的情绪感到放松也好,感到愉悦也好,感到紧张也好,感到兴奋也好,从科学上来讲,从音乐教育的角度来讲,我们是怎么感受音乐的?

周海宏教授:这个问题100%是你的专业领域的问题,这是需要你这个学科来研究的。我的专业是音乐心理学,我的专业背景是研究人的音乐审美的心理学规律,当中有几件事情和你是有交集的。

第一,什么东西让人产生节奏感?我具体概括为等距、等分、等比,就是在一个时间序列中,每隔一个相等的距离会有一个声音事件发生。只要具备这个,我们就产生秩序感了,这是一个感性的的秩序,这和科学上的确定性是一样的,当发现一个确定性可预期的时候,会有一种快感。

第二,等分距离中产生的一个事件,就开始等分了。因此,我们知道在等分点应该发生事件,这是一个确定性判断,当确定性缺失的时候,就产生了复杂性,这时候,感觉到了一种秩序,但又有一种变化,这就是美的原理了。


什么是美?

2000年前的古希腊没研究透。宋瑾先生(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美学博士)一语中的,美是感性的有序与丰富性,既有趣又丰富,构成了美的本质。

更复杂的部分,是对音高的期待,太多的被预期了,觉得意料之中;太偏离了,情理之外。它一定是在一个既预期又偏离的位置,像刚才我唱歌的节奏,有一些点在你预期之内,有一些点在偏离你的预期,这时你会有一种有序与丰富性的感觉。

因此,这些行为和现象的原因,我已经研究出来了,至于这些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有待于你们科学家去研究。

鲁白教授(高山大学校董、导师):音乐有几个主要的要素,旋律、高低、节奏、反差,反差就是变化,音乐要是完全按照某一种模式,听久了也会觉得不好听,一定要有反差在里面,包括音高的差别。好的大作曲家会故意不给你期待的东西,在你期待的地方,突然给你停一下,或者音一下变了,或者产生伴音,产生一种短暂的不舒适,但在整个一个场景中又觉得非常和谐,在音乐上怎么理解这件事情?

周海宏教授:你刚才讲的话中有两个东西。一个叫求异心理,举个例子,现在我们一桌的菜,他们都说我特别会点菜,但其实我是按照音乐的原则来点菜的,当你吃一口红烧肉,吃一口酱肘子,吃一口糖醋鱼,吃一口北京酱鸭,你就会想吃脆萝卜是不是?小白菜是不是?为什么?当你有一种刺激以后,人们就需要一个变化,这属于审美的对比性原则,我们有一种求异心理。

▲ 从左至右,分别为鲁白(蓝衣服)、周海宏教授(西服)与文厨(红衣服)

但人还有一种惯性心理,当一个刺激下去以后,希望下一口还是牛肉,还想吃一口牛肉,吃三口以后才想吃白菜,也就是保持性原则。

那么还有一个原则,叫“快感的强度与期待的张力成正比”,“久别胜新婚”就是这个意思,也就是,我想让你满足,但是我要抖包袱、卖关子,让你心理张力蓄积到一定程度以后,然后“啪”能量释放,一释放以后快感就来了。

我很庆幸研究了音乐,音乐正好去除了视觉、语义,能够关注大脑神经纯情绪状态的动力的过程和规律。

文厨(高山大学校长):今天我们无意间发生了“科学遇见音乐”。我今天现场创新一下,我认为有三种生活方式:科学的生活方式、音乐的生活方式、其他生活方式。

周海宏教授:你的概括应该是对的,就是理性、感性以及还没有在这里面的东西。鲁白教授他是著名神经科学家,他可能比我还艺术、还感性,我对待艺术是非常理性的,因为它是我的研究对象,我对艺术是理性态度。

文厨(高山大学校长):网友说今天真是意外的惊喜,突然出现了一个科学家和一个音乐家的这种意想不到、意料之外的精彩对话。你今天为什么选这些歌曲?你有什么样的一些思考?

周海宏教授:这些是从我跟国家大剧院一起做的《走进音乐的世界》7张光盘中的代表性曲目,按照情绪功能选择,满足多样性,覆盖情绪类型。

我在讲音乐的时候,从来不讲背景、讲时代,为什么?这种知识到网上一查都有。我们过去的音乐教育存在一个问题,讲的都是知识。一个初中生一个下午搜集的知识可能比一个教授一辈子收集的知识都多,我们不要去给观众提供一些观众完全找得着的东西,给观众一个线索就可以了,我把这些曲子的名字发给大家,大家自己去找就行了。


文厨(高山大学校长):网友很关心一个问题,现在很多民族音乐在消失,我们应该怎么保护它?您作为音乐家,您怎么看?

周海宏教授: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1988年,20多年前,我还是一个大学四年级学生,我写过一篇文章,《危机中的抉择》,谈的就是保护民族音乐的问题。这是一个很悲剧的话题,中国古代音乐史是一个哑巴音乐史。

为什么是哑巴音乐史?我们现在了解古代的音乐,完全都是靠文献的,因为我们过去没有完整精确的记录法,只能靠口传心授一代代流传下来。

但是中国古代社会特别动荡,一次王朝更迭,就导致大量文化丧失,第二代人从头开始。每一次王朝更迭的时候,老一辈人去世以后,音乐就失传了,于是,一代一代的音乐在失传。

到1905年,袁世凯登基大典,最后一次奏响了中国古代非常重要的门类“宫廷雅乐”。从此以后,这个重要的音乐门类就没有了。

1927年5月,刘天华先生在北京成立了“国乐改进社”,他开始搜集散落在民间的乐工,希望能够把他们记录下来,当然因为无资金,这件事情不了了之。到20世纪80年代,文化部起草一个民间音乐集成,但是这个集成记录的都是文字和乐谱,离实际差异非常大。

1986年我去四川的时候,我到四川一个镇,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镇上文化馆的人告诉我,这里没有民间音乐、没有民歌,但是离开镇一里地的地方(不是一公里),我们进到农民家里去,采录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曲子,但是所有的乐工都已经六七十岁了,现在这个又没有了。


实际上,保护中国传统音乐,是一件当务之急的事情。我在此特别呼吁有能力的、有影响力的人,记住,保护纯粹正宗的中国音乐是一个当务之急。

为什么要保护正宗的传统音乐?因为现在进入了世界的大融合阶段。从世界的多样性角度来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一个话,一个民族的文化与其他文化差异越大,它对世界的文化贡献就越大。它强调的是文化多样性对整个世界的创造力和丰富性的贡献。

现在我们的中国音乐越来越像欧洲音乐,少数民族音乐越来越像汉族音乐,我们的歌手越来越喜欢欧美港台,以至于我们已经失去了大量真正的地道的,而且丰富多彩、极端精彩的中国传统音乐,这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

为什么要保护传统?因为它直接关乎到一个民族的艺术的丰富性,直接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关乎到孩子未来在什么样的世界下生活。这是一个国家级、战略级的大问题。

随着我们的语言越来越受制于表意的、实用、功利的需要,我们开始忘却了,语音本身也是一个艺术材料,也是一种美的元素。民歌里蕴含鲜明的感性的智慧,丰富多彩,这种材料在加速流失,这是个民族的一个损失。为了未来的孩子,为了中华民族的艺术的创造力,从现在开始应该保护原生态的、原样的中国传统音乐艺术。


鲁白教授(高山大学校董、导师):我们在保护的同时,有责任去发扬光大,但不是像文物一样拿出来,而是我们要添加我们这个时代自己的文化元素进去,才能源远流长,把中华民族的文化再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准上去。

周海宏教授:我那篇文章的口号是“保护保护、原样保护,创造、创造、尽情创造”保护和创造并行不悖

每一个艺术,它有它自然的生态,它本身是一个好的艺术,当它生态变了以后,它活不下去了,比如哭丧歌、哭嫁歌、船工号子,它的生态没有了,这样的艺术肯定就会随它消失了。

但是作为音乐艺术,它是一个非常好的艺术形式,没有了很可惜,它的实用功能没有的时候,它的感性的价值还在,这时候我们就得把它保护起来,这个逻辑的类比,就好比大熊猫,它的生态环境不行了,我们还是要把它保护起来。因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艺术也以此类比,凡是最后能生存下来的东西,往往都是好东西。不好的东西,在时间的流逝中,在当时就已经被淘汰了。像京剧,能存活几百年是非常好的东西,如果中华民族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京剧,也没有昆曲,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一个民族有历史、有故事感很重要。

我更喜欢欧洲,不太喜欢美国。美国的故事感比较差,没有沉淀,有的时候,感性需求和理性需求不一样的,理性需求是淘汰式的,新的生产力出来以后,旧的一定落后,一定被淘汰,但文化艺术应该是积累式的,新的创造出来以后,过去的东西也应该保留,当然不是保留沉渣或者糟粕,但是作为感性的艺术,其实是应该保护的

现在我们开始做仿唐乐舞了,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哀,应该是奏唐朝的乐舞,在唐朝,光打击乐,有名的曲子4000多首,宋朝的音乐文化是非常发达的。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一方面要创造,一方面保护的任务相对来讲更沉重。

鲁白教授(高山大学校董、导师):怎么能够让我们这一代人,包括80后、90后、 00后能够喜欢上你我都喜欢的京剧、昆曲,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周海宏教授:这件事不难,关键在于教育决策者。

▲ 周海宏教授(西服)与文厨(红衣服)

热爱传统艺术,要从娃娃抓起。在演老戏的时候,你会发现两拨人,一拨是老头,一拨是8岁以下的小孩。孩子们只要觉得可爱,觉得美,他就喜欢。缺的是什么?缺的是中间这段的人。

这说明什么?孩子并不拒绝传统艺术。我们的任务是什么?我们的任务是把教育做得更好一些。现在大量的艺术教育在扼杀孩子的艺术细胞,这是很大的问题,也就是我说的,好多孩子学琴,学了一门技术,恨了一门艺术,学习走向了艺术教育的反面,在各个学科都有这个问题。艺术教育如何能做得更好,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

文厨:今天我很荣幸成为你的五线谱的第一个扫盲对象,好多网友在问五线谱的事情,敬请期待您的五线谱教学视频。

周海宏教授:我先扼要说一句话一个三岁的孩子是断然学不会简谱的,因为简谱仰赖于数字概念的建立,而三岁孩子还建立不了数字概念,从数字变成音乐代号,这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但是五线谱是直观的视觉的刺激,见到这个图形就干这件事,这是孩子的本能就能做到的刺激反应。

实际上,五线谱需要一个好的教学体系,特别像九连环。九连环的每一个环解开都是很简单的,但是如果你解的步骤不对,就会超级难,而且根本没有出路。这些年我一直在研究,从心理学、美学一直到最后的教学、五线谱的教学,我力图梳理五线谱教学的心理建构规律。心理建构规律一旦出来以后,就会变得非常简单。


当然,还要经过一些教学实践梳理出五线谱教学体系,能让全国人民都学会五线谱。

为什么?学文化必须要学识字,学音乐一定要学乐器,说话人人都会,一个民族靠口传心授也能传好多历史,但是有了文字,这个民族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希望通过我们未来的更深入的教育、规律的研究,能让全国人民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学上乐器,让中华民族重回音乐文化大国,我们必定成为曾经称之为礼乐之邦的民族,我们应该共同努力,让它成为一个音乐大国,谢谢大家。

扫码收听音乐直播回放??

高山大学(GASA),

用科学真理探索人类发展终极目标。

聚焦前沿研究,

生物基因、人工智能、材料、太空等

未来趋势一网打尽。

【生命科学模块】

覆盖基因科学、脑科学等领域

包括生物制药、基因工程等

教学领头人:鲁白

清华大学药学院教授 、高山大学校董

本期科学公益直播的主讲人周海宏教授

就是鲁白教授邀请的

更新学堂将线下学费68万/人

的高山大学课程搬到线上

【230节视频课 班主任全年督学

CEO社群 12月学籍】

全年课程1299元

用学科跨界打破思维定式!

曲单

1、《野蜂飞舞》,[俄]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2、《蝴蝶》,[挪威]格里格

3、《红色娘子军》

4、《英雄生涯》,[德]理查·施特劳斯

5、《春天奏鸣曲》,[德]贝多芬

6、《葬礼进行曲》,[波兰]肖邦

7、《莫斯科河上的黎明》,[俄]穆索尔斯基

8、《土耳其进行曲》,[美] L.克劳斯

9、《土耳其进行曲》,[加] G.古尔德

10、《命运交响曲》,[奥] H.卡拉扬

11、《命运交响曲》,[德] H. 克纳帕尔兹布什

12、《浪漫小品》,[捷克]德沃夏克

13、《孤独牧羊人》,[罗马尼亚] 格奥尔基·赞菲尔

14、《Cha-Cha-Chá》,[古巴]Silvio Rodríguez

15、《Unterm sternenbannen》,[德] Heinrich Achleitner

16、《Siciliano》,[斯洛文尼亚] 葛拉芬洛尔/[德]马利亚·格拉夫

17、《Mozart:Clarinet Concerto in A Major, K.622》,[英]杰克·布莱梅尔

18、《Silver Bamboo》,[美] 狄恩·艾文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