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业云课堂| 周海宏:音乐何须懂?

 碧海蓝天kx32di 2022-02-22

4月1日,云南创业者联盟自组织线下课。我们共同学习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教授在混沌研习社分享的《音乐之美:走进音乐的世界》。

首先,非常感谢麦步运动家分享场地,让学习与运动内外双休。童鞋们随着周海宏老师带来的音乐,跟着老师抑扬顿挫的陈述以及兴奋时的即兴舞蹈,或沉醉或兴奋。实在很难称今天是一堂课,感觉像是听了一场音乐会。

文字也难以描述周海宏老师所讲的音乐之魅力。但宝宝强烈建议,看完这篇文章的童鞋们,打开混沌APP,听完周海宏老师的完整课程。

因为,听课的童鞋是这样反馈的:本来不想看直播,却发现看到了宝,刷新了自己的音乐观;我是三个孩子的母亲,这场课真是及时雨,培养孩子既要有理性素质,更要有感性素质。

演讲者|周海宏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

官方评价:周教授带领人们走出音乐审美的误区,引领人们进入经典音乐的大门,被誉为“音乐美学领域'拨乱反正’的理论”,“经典音乐普及工作'改革开放’之举”,“高雅音乐的布道者”,“经典音乐普及第一人”。

非官方评价:知乎上一个帖子十几个人,从2015年赞到2017年,风趣幽默的上课style,寒假二刷网课视频,有个妹子还说同桌看了课程视频就秒变周教授的迷妹。

音乐何须懂?

学生时代弹奏《春江花月夜》,父亲让我说说哪里表现了春、江、花、月、夜,我涨红了脸,答不出来。父亲甚至调侃“以前光听说对牛弹琴,没想到牛也弹琴”。

我问一个学生,他现在已经是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老师,你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别人一听说你是中央音乐学院的,就问你的音乐表现了什么?他说这种情况太多了。

我说,你听得出来吗?他说,我根本什么都听不出来。我说,那你怎么办?他说,瞎编啊,要不多丢人。

一项对于“搞音乐的人能听懂音乐表现了什么吗?”的问卷调查表明:普通院校的学生对此同意率很高,音乐院校学生的同意率很低。

这是圈内人人都知道,但从来不敢告诉大伙儿的事实——搞音乐的人也听不懂音乐。

搞音乐的和音乐爱好者在听音乐时往往并不在乎懂不懂,用我的话说是“较少依赖于内容解说”。

听贝多芬的交响曲,搞音乐的,和大家一样什么也听不出来。可是我们接着往下听!大家听不懂不听,我们听不懂也听,这就是我们的区别。

为什么音乐如此难懂?

伯牙绝弦的故事广为流传,它传递出了一种通过音乐,能够感受到巍巍高山,洋洋江河具体形象的审美观念。让我们误以为,听音乐一定的得听出场景、形象、思想等,才算听懂。

这其实是一种误解,音乐首先是声音。

它不像画,是视觉性的艺术,能直接呈现场景形象;它也不像文字,具备语义性,能传递思想和哲理。

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用文学化和美术化的内容解读音乐。音乐带给我们的首先是一种情绪情感。

比如让你创作一首哀乐,你觉得是高音还是低音呢?快速还是慢速呢?上升还是下降的旋律呢?

我相信大多数人的选择都是低音、慢速、下降的旋律,肖邦的《葬礼进行曲》)就是慢速、低音、下降的旋律。你和伟大的作曲家肖邦的音乐细胞是一样的。

中国有一句话叫做“惟乐不可以为伪”,惟有音乐这件事不可能造假,你的真情实感透过旋律、音调都可以表现出来。

普通人认为“高雅音乐”“严肃音乐”难懂,大多是因为不合理的审美观念。

改变不合理的音乐审美观念,不必刻意追求从音乐中听到高山流水,不必纠结从音乐中听到深刻的思想内涵,是我们拥抱伟大的音乐艺术的前提。

在音乐欣赏当中活动当中,体验重于理解,体验个人感受重于理解别人的意图。听不出来、理解得不对,无所谓。

重要是你觉得音乐好听,你听得舒服,你在音乐当中有你发自内心的感受,这才是音乐审美活动最核心的价值所在。

给大家两个个建议:

第一个,放松地听,就像听轻音乐一样。

第二个,尽情地想,让你自己的想象来完成音乐最后的生成过程。

艺术有什么用?

这个问题与问别人“为什么要喝酒”的性质是一样的。

为什么在中国要特别来谈这个问题?因为这么多年来,艺术在中国都是饭后茶余可有可无的东西。

现在很多家长要求孩子每天除了学习,什么都不做。凡是和学习无关的事,一律被看作是“浪费时间”。有家长在网上秀自己的成功育子经验:在他们安排得时间表中,一切和升学考试无关的东西都没有。

他们把孩子的每一分钟都安排得满满的,在这其中,却没有艺术、没有游戏,没有交友、没有自由。

  • 如果你是这样的家长的话,你应该知道:影响人一生幸福最重要的东西,你没有让孩子学,却让他学了大量没用的东西。

  • 家长可能认为,这样就能让孩子获得他说希望的人生。我想告诉你们:你正在毁掉孩子的一生。

我们大量家长把理性的、知识性的东西放在了孩子的童年。让孩子数数、被小九九,甚至被元素周期表。

当你这样进行所谓的早教、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时候,你是:赢在起跑线,输在终点站。

你剥夺了孩子感性素质的发展机会。

体验幸福是需要素质的

物质水平提高了,却不一定能地懂得感受幸福

人有两大心智能力,一个是理性,一个是感性。理性的代表是科学;感性的代表是艺术。

科学与艺术,二者犹如鸟之两翼。如果不从小重视孩子感性意识发展的话,你会使孩子一生的幸福化作泡影,你就亲手扼杀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为什么?

因为一个人想要获得一生的幸福,不仅要拥有获得幸福生活条件的素质,还要拥有体验幸福感受的素质。

体验幸福,是需要素质的。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的人生活得脏、乱、差,单调乏味?

其实有了“感性素质”的概念以后,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为这个人的感性素质低,感觉不到环境多么恶心。

一个人如果感性素质低,他往往会忽略和放弃对环境感性品质的要求。

有一对夫妻,两个人打架。原因是,他们想买一台洗衣机,好看一点的1600块钱,难看一点的1400块钱。

老婆的感性素质高一点,想买好看的;老公感性素质低,认为1400块就能用了,为什么要多花200块钱。

表面上是夫妻有分歧。

  • 实际原因就在于双方对环境感性品质要求不同。

  • 深层原因就在于双方的感性素质有高低。

提醒大家:如果你们的感性素质高低不同的话,你们会在价值观方面发生严重分歧。感性素质高的人,往往愿意为美化环境、享受生活付出成本。

现在大家都知道为什么夫妻在装修的时候特别容易吵架了吧?那是感性素质高低的大暴露。找对象,一定要找感性素质相当的:你要讲卫生,就找一个爱美的。你要乱七八糟,就找一个油渍麻花的,和谐。

不仅如此,感性素质低的人,不会享受生活。或者,倒过来讲,不会享受生活,就是由于感性素质低。

这种情况大家见过。

我曾经在桂林游览,坐游轮。在游轮上有两个人,整整三个小时从头睡到尾。有的人旅游就是这样的:上车睡觉,下车撒尿,到点拍照。 

大家出去旅游的时候,千万不要和感性素质低的人搭伴——特没劲。他对什么都没有兴趣,不是睡觉就是打牌。

一个人想要获得一生的幸福,首先要拥有幸福生活的条件。一个细腻、敏感、丰富的人比一个枯燥、乏味、麻木的人,生命质量要高的多。感觉麻木,使很多人失去了本来能够体验到的幸福生活。

为什么很多人在物质水平提升了以后,并没有觉得幸福如期而至?就是因为有条件,却没体验。根本原因就在于感性素质低。

当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升却缺乏文化艺术享受时,还会滋生很多贫穷社会说没有的社会问题。比如,嗜酒、吸毒、赌博。

为什么?一个人的生命总量是一个常数,不花在这些地方,就会花在别的地方。

未来将是“雅者为王”的时代

有的家长会说,连获得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都没有,怎么谈幸福生活的感受。总要先有条件,后有体验吧?

那么我从最功利的角度,来谈一下,感性素质的艺术教育有什么用?大家现在所谓的成功,基本上就是当官、做领导、挣钱了。咱们就从挣钱的角度来讲。

在过去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我们国家的国产产品,和发达国家的进口产品之间,有一个特别明显的差距:外观难看、工艺粗糙,使用不人性化。

我们用哲学的高度来统领概括这个现象:感性的质量低。

产品的品质,其实有两方面的质量构成:

  • 功能的质量,要实用。一个破塑料杯子能把水喝到嘴里,功能就算足够了。

  • 感性的质量,也就是审美。实用与审美相加,才是一个产品的品质。

很多企业家朋友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把水喝到嘴里的破杯子——有一点设计的杯子——有一点好看的杯子

这过程中,提升的都不是功能质量,提升的都是感性的质量。产品价格的增加,产品附加值的翻番,不是功能发生了变化,而是体验发生了变化。

但是特别遗憾,我们国内很多企业家,由于他自己的感性素质低,一到产品该升级换代的时候,就老在功能上下工夫。他们搞了很多新功能,却忽略了感性品质提升,不舍得在感性品质上增加成本。最后你的产品换了代,但是并没有升级。

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我们服装建材、美容化妆、装修装饰、汽车手机、酒店医院,凡是需要感性品质的地方,都更相信外国产品,甚至把高端产品拱手让给国外企业。

我们必须从深层分析国民素质的原因。21世纪中国开始全面迈入了小康时代。

小康时代,是感性需求全面升级的时代,因此,小康经济是感性经济。因此,这个时代企业家的感性素质,对整个企业的生存发展,是生死攸关的影响。

如何提升?请注意,感性素质的培养,要通过艺术教育来实现。

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个感性素质低的民族。

我一直认为中国当下如此可怕的环境问题,是和我们半个多世纪以来压制人对美的愿望,否定艺术审美功能的一种报应。

如果改革开放以后,我们能够持续30年强化艺术教育,培养出一代热爱美,热爱艺术的公民来,我们现在苦恼的很多问题都不存在了。

但是遗憾的是过去30年来,我们仍然不是这样做的。在当今中国,中小学还是动辄就停音、体、美这样的课程。

艺术能够培养我们的感性素质,提升感性智慧,美化我们的生活。它是推动人类感性文明发展,人类在生活当中不可替代的职能。这方面职能在中华大地上被大大忽略,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被压制了。

  • 缺少艺术教育的人幸福少。

  • 缺少艺术教育的人成功难。

  • 缺少艺术教育的人破坏大。

改革开放初期,“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个口号迅速传播,通俗易懂。让我们国民重视了科学,重视了理性。

我也想发明类似传播的话,让大家重视艺术:要想成功幸福,从小热爱艺术。

这就是为什么我到处去呼吁,让我们全社会都来重视艺术,重视艺术教育,重视各类艺术素养。

特别是在座各位精英阶层,你们是这个国家发展的引领者;特别在座各位年轻人,你们决定着祖国的未来

本文根据活动和周海宏老师4月1日混沌研习社课程部分公开资料整理而成,欢迎转发分享。

*最后,看看认真的同学们,课后交流并一起约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