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维最治愈的一首诗,读懂了最后10个字,再也不怕孤独

 饮膳道人 2020-03-12

在盛唐诗人中,王维是最诗意的那一个。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的诗句,如图画一般,每每读完,眼前就出现了美丽的画面。

有人说,王维的诗,很治愈,每每读完,就感觉自然很美,生活很美,隐娘很同意这个观点。

王维有一首诗,短短20个字,非常治愈,读懂最后10个字,就再也不怕孤独。

这首诗,就是王维的《竹里馆》。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首孤独的小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

有人说,《竹里馆》和前期春风得意的王维实在不相衬。

作为盛唐诗人,王维无疑是非常幸运的,他生于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1年。

12年后,唐玄宗李隆基继位,进入开元年间,青年的王维正赶上唐朝的开元盛世。

王维也不负于这个盛世,开元九年,公元721年,中进士第,为大乐丞。

年纪轻轻就踏上仕途,小伙子前途不可限量。

实际上,王维十五岁就来到了京师,十七岁就写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令人惊叹。

在京城长安,诗画俱佳的王维十分得意,王公贵族争相与他结交,宁王和薛王待他亦师亦友。

彼时,在盛唐时的长安,王维的诗名,绝不逊于李白。

一生顺遂的王维,还是碰上了安史之乱。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长安被叛军攻陷,王维被捕后出任伪职。

在战乱平息后,王维被下狱,险遭处死,最后因为弟弟的求情和被俘时曾写的一首《凝碧池诗》而被赦免。

看遍世间繁华后,死里逃生的王维,在终南山的辋川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归处。

晚年后的王维隐居辋川别墅,正如他诗中所说“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在这里,王维访景写诗,留下许多佳作。这首《竹里馆》就是其中之一。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是辋川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看诗意,可知是王维一个人在竹里馆弹琴里所作。

一个人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没有人知道我在这里,只有明月来相伴,静静照耀。

这明明是一首孤独的诗,隐娘却觉得很治愈。

王维的孤独,怡然自得

王维孤独的状态,不同于柳宗元《江雪》的悲凄,是怡然自得的。

有一句话说:关注在喜欢这件事上,孤独感就会消失。

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写下很多诗句,如“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古人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这许多诗词都是王维一个人时写就的,但我们却总能从中读到怡然自得的意味。

原因就在于,他喜欢这样的生活,他心里是认可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孤独感就会消失。

身体孤独,精神不孤独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在各种孤独中间,人最怕精神的孤独。

可是,在“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里,王维的精神却并不孤独,因为他有音乐相伴,还有明月相伴。

即使没人知道我在干什么,做什么,但我自己知道,并享受这个时刻,即使是一个人,依然感到快乐。

王维在辋川孤独吗?

应该是的,他“孤独”的给辋川写诗,《辋川集》里共收录有四十首诗,除掉友人裴迪的二十首诗作,王维的二十首,全是写辋川的绝句,他写遍了辋川的每一处风景,如辛夷坞、鹿柴、竹里馆……

记得很久以前,有人问我,你最喜欢哪一句孤独的诗句。

我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人的一生,总免不了落单,当一个人的时候,能够主宰自己的生活,不自怜、不自卑、不怨叹,那份柳暗花明的喜悦,在于我们的修持。

如果我们都能如王维这般修持,还怎会惧怕孤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