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自恋,师太想起来年轻的时候曾经被一位颇有才华的男孩追,有一次他请我看电影吃饭,我却因为头疼并不想去。他居然很气愤地说:我是请你看电影,又不是请你挨打,有什么不想来的。师太说:我就喜欢挨打,不喜欢看电影。师太虽然回答也很欠揍,但这男孩喜欢强加于人的言行方式真的让人望而却步。佛家说见人见己见众生,自恋的人只能见己,不能见人见众生,因为别人和众生只是他的人肉背景,必须给他让路和打光的。就像这位有才的男孩,我头疼不头疼并不重要,想去不想去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好意我居然不领,实在太可恶。 不成熟的自恋的表征 国内一位很流行的心理学家武先生说过他一位保姆的事:这位保姆是个五六十岁的大妈,在外人看来很尽职尽责,家务做得井井有条,还很和善热心。但吴先生与她的相处却并不愉快:大妈喜欢干涉和纠正他的生活方式,以关心他的名义劝他改掉很多生活习惯。还在武先生并未要求的情况下贸然替他拔掉了头上的白头发。武先生强调并不需要帮他拔掉白头发,大妈显得很委屈,觉得她明明是为了他好。这位保姆的思维逻辑很多人都有:我觉得好的,别人也会觉得好。我把我认为的好加在别人身上,别人应该感激我。别人居然还反抗,真是不知感恩的坏人。这种思维源自于自恋,自恋的人很难分清自己和别人之间的边界,也很难看到别人的真正需求,他们会把自己的需求投射到别人身上,就像我好友家的小孩总想让我的猫吃胡萝卜,因为他觉得胡萝卜最好吃。 屈原也是个很自恋的人:“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给孤芳自赏的自己吹得彩虹屁都快上天了。不过楚辞是文学作品嘛,允许艺术夸张。作家、艺术家里有很多很自恋,自恋某种程度上还为艺术创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过现实里遇到过度自恋的人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过度自恋的人可远观不可近处,就像一个外表光鲜但里面有虫的苹果,痛苦的是那个吃苹果的人,且吃苹果的人还无处诉苦:因为几乎所有旁观者都在替虫苹果说话:这么好的苹果你还挑剔,你太不知足了,于是吃苹果的人甚至也怀疑自己的感受:是不是自己太贪心,是不是自己太挑剔?于是只好把虫子也吃进去。所以说,与过度自恋者相处真是鞋子进沙子:谁难受谁知道。 自恋本来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婴儿全能自恋时期感觉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只注重自己的感受,不理会他人感受,还未发展出与人之间的边界感,感觉我就是你,你就是我,别人都是为自己服务的。慢慢地有一个打破自恋的过程,小孩逐渐在同外界的碰撞中对标自己、纠正自己,发现自己并不是世界的中心,人们也不会都围着他转。最后在成年后完成社会角色转换,能正确认识到自己并非是上帝选民,只是社会的一颗螺丝钉,需要与别人协同配合。 在children of the self-absorbed:a grow-up guide to getting overnarcissiatic parents这本书里,认为自恋可以被定义为成年人的自爱、自尊以及对核心自我的感受。自恋的一头是一种健康成熟的自恋;另一头是一种极其不成熟、不现实且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病态的自恋。健康成熟的自恋通俗讲就是既欣赏自己又欣赏别人,既能意识到自己的与众不同,也能把自己融入到芸芸众生里,并不觉得自己凌驾于别人之上,对现实有较为清醒的认识。病态的自恋就是我们要讲的给自己和他人造成痛苦的自恋。 在临床上符合下列五条就可诊断为自恋性人格: 1.缺乏共情的能力,对别人的需求和情绪漠不关心。这似乎是几乎所有自恋性人格障碍者的共性。他们看起来有些时候挺理解人,但他们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平等的互动关系。他们可能嘴上最多的是平等,但实际的表现就是'对别人是严苛的要求,对自己是自由主义'。 2.对自身有无所不能的感觉。作了一点成绩后总认为自己的就是最优秀的。 3.沉迷无穷的成功、权力、才气、美丽的爱情幻想中。 4.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认为自己有高贵的血统,认为自己的这些独一无二的'能力'只有少部分高地位的人才能理解。 5.对赞美成瘾,听不进反面的话。 6.有特权者的感觉。他们无缘故地期待着他人对自己应该有特殊的照顾。他们不顾他人的利益,只顾'只要我快乐',是人际关系的冒险者。他们认为'任何人都得围着我转',在人群里稍有一些'冷落'就会敌视他人。 7.常常嫉妒他人和相信他人嫉妒自己。 8.表现一种高傲自大的行为或态度。 成年人都是狡猾的,自恋型人格障碍者往往非常具有隐蔽性,他们通常以很nice的形象出现,打着关心你理解你支持你的旗帜出现,却行控制、打击、鄙夷、指责之事,直到所谓的关心理解支持让人承受不来。 自恋的父母 自恋的父母有哪些特征:
20岁时在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帮忙,见到最多的咨询案例是优等生的崩溃,这些优等生也许是一次考试的失常发挥就显得十分焦虑,继而自我否定:我是不是太笨了,是不是太差劲了,他们对自己优秀不优秀这件事非常在意。咨询老师都会问问他们父母的情况,平时如何相处之类。发现他们父母都有一个特点:自恋。自恋的父母只接受优秀的孩子,不接受不优秀的孩子。孩子是他们炫耀的工具和操纵的傀儡。 自恋的父母容易培养出孩子虚假的自我,孩子为了讨好父母活生生凹了一个父母喜欢的造型,人人夸奖懂事优秀,时间久了孩子也不知道自己究竟真实的自我是什么样子了。 一句我都是为了你好背后也许并不是爱,而是控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之所欲,也请勿施于人。甲之蜂蜜,乙之砒霜。也许就有不爱看电影而喜欢挨打的人呢? 自恋父母养出来的孩子有很多共性:
自恋的伴侣 自恋的伴侣最典型啦,去看偶像剧、琼瑶剧就好,里面的男人女人基本都自恋啦。最极端的是那句流传甚广的台词:你只是失去了一条腿,紫菱失去的可是爱情啊。这三观也是没谁了。幸亏在琼瑶剧流行的年代我看的是金庸。
这个要写真是罄竹难书。 自恋的人们,你们要孤芳自赏,顾影自怜都好,但是麻烦不要妨碍到别人哈。 如果自己自恋怎么办?
如果遇到自恋的人怎么办? 离远一点。 如果躲不掉怎么办? 不要被他们的思维方式同化。 爱你们的老张。 前段时间写的东西被朋友说很敷衍,逻辑混乱、语言含糊、支离破碎,我改正。自恋如我,哪怕是吐槽也要吐得字正腔圆才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