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春天天气暖喝了,气候有很干燥,自然不能继续进补那么“火热”的食物,会让人“上火”。 如果你单纯的指望多吃羊肉来改变手脚冰凉,怕冷的状态,吃很多羊肉的同时也摄入了多余的脂肪,冬天食欲旺盛,天冷又不爱活动,很可能是从一个怕冷的瘦子,吃成一个怕冷的胖子。与其多吃羊肉,不如通过锻炼减脂增肌,加快代谢,坚持每天运动的人真的不怕冷。冬天也是一件衣服跑步,抗寒能力很强,因为运动使肌肉里面线粒体的活性和数量提升,能量代谢加快了。 到了春天,天气暖和了,冬天越冷气温越低食欲越强,天气热了,人的食欲反而没有那么强了,即便是膳食和运动和冬天完全一致,运动时心率的增加春天也比冬天增加6%,运动消耗的热量增加了三分之一,比如你跑10公里冬天消耗400大卡,春天就会消耗600大卡了。 每个人运动都产生热量。一方面通过汗水散热,身体通过汗水的小滴失去热量。另一方面身体也通过将血液输送到皮肤表面而散热。春天比冬天出汗要多,心率高一些,消耗也大一些。所以现在我国一亿多糖尿病两亿高血压,全国的成人超重和肥胖的人数大约五亿,如果不趁着天气转暖,能耗加大,食欲不如冬天那样强烈这样的时机,少吃一些肉类,多做做运动的话,还像冬天那样进补羊肉,也不运动,那么会催生出越来越多的四高慢病,健康状况每况愈下。 羊肉作为红肉的一种,和猪肉牛肉的区别,在于蛋白质,脂肪和铁锌等矿物质含量,我在这里做一个比较: 无论什么肉,吃的时候都建议去除可见脂肪,因为多余的饱和脂肪酸会增加低密度脂蛋白,降低高密度脂蛋白,造成心血管疾病,在血管表面形成动脉粥样斑块,这是无形的杀手,卒中会使人猝死和瘫痪,是目前致死率排名第一的疾病。 这里我用的瘦肉数据/百克: 热量:瘦羊肉118大卡,瘦牛肉106大卡, 瘦猪肉143大卡 蛋白质:瘦羊肉20.5克,瘦牛肉20.2克, 瘦猪肉20.3克 脂肪:瘦羊肉3.9克, 瘦牛肉2.3克, 瘦猪肉6.2克 铁:瘦羊肉3.9毫克, 瘦牛肉2.8毫克, 瘦猪肉3.0毫克 锌:瘦羊肉6.1毫克, 瘦羊肉3.7毫克, 瘦猪肉3.0毫克 硒:瘦羊肉7.2微克, 瘦羊肉10.6微克,瘦猪肉9.5微克 从数据看,羊肉因为铁含量最高,所以是鲜红色最红,锌也是最高的,脂肪当然是猪肉最高。脂肪是牛羊肉的一倍。所以说减脂增肌的人群,选择红肉,建议选择羊肉和牛肉。 关于吃羊肉会不会“上火”这个事情,要全面来看,传统的中医医术并没有写“上火”这个概念,后来也是民间俗语,上火是个模糊的概念,不能一句话说清楚。 上火会包括很多症状,“上火”为民间俗语,又称“热气”,羊肉代表“热”,自然要背这个锅了 : 1,口腔溃疡,口角炎,身上长毒胞。 2,痔疮犯了 3,大便干燥,数天不排便。 4,牙疼,嗓子疼,尿黄等。 除了一些口腔的病毒以外,这些有很多是由于天气干燥,刮风,不能及时补水,喝水不够,肉类吃多了,大米白面吃多了,全谷物和蔬菜水果吃少了,在外面吃火锅(火锅大部分是羊肉,辣),熬夜等,膳食不均衡,营养素不平衡。主要产能物质,热量超标,而膳食纤维,维生素B组,锌,VC,VA等微量营养素缺乏导致。 大部分都是整个家庭成员一起“上火”,难有幸免的。其实源于父母与子女在饮食结构上具有高度相似性。归根结底就是营养素严重失调,尤其严重缺乏维生素B族,尤其是维生素B2,和维生素B1。 我国居民的饮食越来越精细化,生活越来越好,纤维越来越少,很少有人天天吃粗粮全谷物,很多家长认为肉有营养,每顿都给孩子吃白米饭白馒头配很多肉,蔬菜非常少。现在的饮食结构,导致80%以上的居民都会缺钙和缺乏维生素B族,尤其是维生素B1,B2. 。 B族维生素参与能量和三大营养素代谢,比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尤其是肥胖人群,特别需要维生素B族来帮助代谢脂肪。它还可以维持神经和心脏功能。 我们饮食摄取的植物性食物当中,维生素B1, B2 主要存在于谷物的皮、壳当中,在粮食加工过程中大部分都流失了。因此现代人以精白大米,面粉为主食的饮食结构导致了人体无法从食物中获取足够的维生素B1B2 ,所以大多数人都处于缺乏维生素 B1,B2 的状态。现在天天倡导的回归原始膳食,多吃全谷物,玉米,红薯,土豆,山药,芋头,燕麦,南瓜作为主食,很大程度也是为了摄取更多的维生素B族以及其他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等。另外豆类及其制品,坚果,蔬菜也含有少量维生素B1,B2,但很多“肉食动物”的人几乎不吃豆制品和蔬菜当然也会缺乏。 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 是最容易缺乏,人体不能合成,需要不断从食物中补充! 维生素B2是人体必需的一种营养物质,它是参与形成人体组织、器官表面必需的一种物质。参与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参与能量的生成。缺乏之后生长发育迟缓,唇干裂,口角炎,舌炎,脂溢性皮炎。 轻微缺乏维生素B2,人体不会有任何感觉,但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明显的症状。首先,在人体最薄弱的地方,通常是消化道的首尾两端,即口腔或 肛门的局部,出现充血、肿胀,随后皮肤或粘膜出现溃疡,然后开始出血,就是口腔溃疡和痔疮。如果长期缺乏维生素B2,那么人体其它部位也会出现同样的症状。 火锅的辣椒、羊肉、酒,会扩张毛细血管,加速血液的流动,过量羊肉摄入会加速B族维生素的消耗,就像人跑步时肯定要比走路消耗更多的氧气一样。VB被快速消耗而又得不到补充,另外吃肉多了,代谢需要的各种维生素比如VA,VC都会增加,而又吃不够富含维生素的足量的蔬菜水果,豆制品,全谷物,于是就会产生各种上火症状。 另外,红肉中含有一种叫Neu5Gc的糖类分子,多数食肉动物自身会产生这种分子,但人类却不会。因此,人类食用红肉后会把其中的Neu5Gc分子当成外来分子,从而引发针对性的免疫反应,不断产生抗体进而导致炎症,而炎症会促进肿瘤的形成,就是一种损伤--修护---损伤---修护,反反复复启动的癌症形成过程。而其他动物由于体内有这种分子存在,免疫反应不会被触发。过量的红肉与其他慢性炎症相关疾病如动脉硬化和Ⅱ型糖尿病,结肠癌,直肠癌等各种癌症之间也有正向相关。 按照世界排名并列第一的地中海膳食和抗高血压膳食DASH建议,一个月吃两三次红肉,其他动物蛋白质吃深海鱼,水产,脱脂奶等。不过我国人民太爱吃猪牛羊这些红肉,放宽到每周两三次吧。 世卫组织已经把新鲜红肉定义为二类致癌物,不能多吃,每天吃50克红肉(一个鸡蛋大小)是一个安全的范围。 所以说,不管春夏秋冬,都不建议“多”吃羊肉,包括所有红肉畜肉。 按照中国居民膳食宝塔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餐盘的量化吃饭,既能营养均衡,总热量也是刚刚好,各种营养素基本都满足推荐量,也基本不会出现“上火”的现象。 每天禽畜肉加起来是40到75克,也就是半个巴掌的大小。这对于很多成人来说很难一下子接受,尤其是男性肉食动物,可能还不够“塞牙缝”。但是按照宝塔和餐盘吃饭,全天的蛋白质可以达到60到90克,可以满足大部分成人的需要。你觉得不够吃,是因为你的胃是胃plus,你以前吃得太多了,不是长成身上的肥肉了,就是拉了排了,白吃了。‘ 这是我做的一天的三餐配餐,羊肉用了50克,每餐一半是蔬菜水果,主食全谷物占一半,还有豆制品和脱脂奶,这是女性的量,男性可以适当增加。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吃羊肉,春天,也不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