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繁露》基义第53诗解2王道顺天

 琴诗书画情 2020-03-12



题文诗:

阴阳二物,终岁各,各壹其出,远近同度,

而不同意.阳之出也,于前,而任;

阴之出也,於后,而守空处.此见天道,

亲阳疏阴,天性任德,而不任刑.是故仁义,

制度之数,尽取之天.天君覆露,地臣持载;

阳夫生之,阴妇助之;春父生之,夏子养之;

秋死棺之,冬痛丧之.王道三纲,可求于天.

天出,暖以生之;地出,清以成之.

不暖不生,不清不成.计其,暖暑居百,

清寒居一.德教之与,刑罚犹此.圣人多爱,

而少其严,厚德简刑,以此配天.天之大数,

必有十旬,旬天地数,十而毕举,生长之功,

十而毕成.天道有情,至情气正,正气气徐,

乍寒乍暑,非寒非暑.真情所至,故寒不冻,

不暍,有余徐来,不暴卒也.圣人真情,

同诸天地,荡诸四海,变易习俗,移风易俗.

《春秋繁露基义第五十三

阴阳二物,终岁各壹出。13壹其出,远近同度而不同意。阳之出也,常县于前而任事;阴之出也,常县於后而守空处。此见天之亲阳而疏阴,任德而不任刑也。是故仁义制度之数,尽取之天。天为君而覆露(3)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秋为死而棺之,冬为痛而丧之。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天出阳为暖以生之;地出阴,为清以成之。14不暖不生,不清不成。然而计其多少之分,则暖暑居百而清寒居一。

 德教之与刑罚犹此也。故圣人多其爱而少其严,厚其德而简其刑,以此配天。天之大数必有十旬(4)。旬(5),天地之数,十而毕举,旬,生长之功,十而毕成。天之气徐,乍寒乍暑。故寒不,冻暑不暍(6),以其有余徐来(7),不暴卒(8)也。《易》曰(9):“履霜坚冰, ”盖言逊(10)也。然则上坚不逾等,果是天之所 为,弗作而成也。人之所为,亦当弗作而极也。凡有兴者,稍稍上之以逊顺往,使人心说而安之,无使人心恐。故曰:君子以人治人,懂能愿(11)。此之谓也。圣人之道,同诸天地,荡诸四海,变易习俗„„ 

【注释】 (3) 覆 露:关心爱护。(4)必有十旬:应作“毕有十”。“旬”字为衍文卓注:旬者十,成数。(5)旬:是“【】”的误字,周全。(6)不暍(yè):不炎热。暍:炎热。(7)以其有余徐来:应作“以其徐来”,“有余”二字衍。徐来:缓慢到来。 (8) 暴卒:突然结束。 暴:突然。(9)《易》曰:语见《易·坤》。(10)逊:顺从。(11)懂;同“谨”,谨慎。愿:诚实。按:“愿”古不同于“願”。 

【译文】阴阳两样东西,整年都只有一样出现,只有一样出现,远近的尺度相同却不同意义。阳气出现,经常悬在前面并承担事物;阴气出现,常悬在后面并只守在空虚之处,由此可见上天亲近阳气而疏远阴气,任用恩德而不使用刑罚,所以仁义制度的规律,完全由上天取得。上天替国君关心爱护,大地为臣下秉持承担;阳气为男人而产生,阴气为妇人而帮助阳气;春天为父亲而生出,夏天为儿子而养成;秋天为死亡准备棺材,冬季为痛若而丧痛。王者之正道的三条主要纲领,可以从上天那里寻找到。上天生出阳气,为了使世上温暖并生长万物,大地生出阴气,为了使世上清爽并使万物成熟。不温暖就不能生长,不清爽就不能成熟。可是计算出阴阳多少的分别,温暖、暑热占有一百份,而清爽寒冷只占其中一份。  

 恩德教化与刑罚如同这样。所以圣人的关爱多而严厉,少恩德多而使刑罚少,用这种办法与上天配合。上天的最大的数目结束在十,周全是天地的原则,到十就全部出现,周全是生长的结果,到十就全部完成。上天之阴阳二气徐缓从容忽然寒冷忽然暑热。所以寒冷但不冻冰,暑热但不炎热,因为阴阳都是从容而至,不突然结束。《易经》说: “脚踩着霜导致卓注:感觉到冬天的来临-顺应自然之义成为坚冰。”大概说的是顺其自然。可是冰层坚硬仍不踰越事物变化的等次,果然是上天的做为,不需特殊动作仍可最后完成。人类的做为,也应该不动作就可到达尽头。凡是做什么事,逐渐使之出现并顺其等次进行,让老百姓内心喜欢并安稳对待,不要让人们内心恐慌。所以说:君子用人统治人,谨慎而又诚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圣人的处事方,法和上天大地相同,影响到四境之内,改变风俗习惯„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