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仁宗为了求子,竟将周世宗改回柴姓

 思明居士 2020-03-12

看过水浒传的朋友,应该会记得里面有个响当当的人物叫做“小旋风”柴进。林冲落难,便被介绍到柴大官人家当教头。书里是这么介绍他的,“他是大周柴世宗嫡派子孙,自陈桥让位有德,太祖武德皇帝敕赐与他誓书铁券在家中,谁敢欺负他。”这听起来是多么的威风。

宋仁宗为了求子,竟将周世宗改回柴姓

小浣熊卡——柴进

这柴进便是周世宗柴荣的后人,当初宋太祖赵匡胤便是夺了后周的江山,故而宋朝优待周世宗后人。可是这里面有个问题,大周的开国皇帝叫做郭威,柴荣是他的养子,后来便改姓郭,可是为什么后人还是叫他柴荣?

柴荣确实已经改姓郭

大周的开国皇帝郭威,在当皇帝之前,是后唐皇帝李存勖的士兵。娶了个妻子姓柴,而她的侄子便是柴荣。在柴荣还在青少年的时候,便经常服侍他的姑姑。由于郭威此时仍然没有儿子,于是便把柴荣收养为自己的儿子。那么收养之后,柴荣有没有改姓郭呢?这个答案是肯定的。

宋仁宗为了求子,竟将周世宗改回柴姓

柴荣画像

《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都记载周世宗本姓柴,如果他没有改姓,犯不上强调他原本姓柴。而这种情况在五代史中非常普遍。我们列举几个例子:

右军指挥使李继鹏,茂贞假子也,本姓阎,名珪,与全瓘谋劫天子幸凤翔。《旧五代史卷二十六(唐书) 武皇纪下》

内李绍虔上言:“臣本姓王,后移杜氏,蒙前朝赐今姓名,乞复本姓。” 《旧五代史卷三十六(唐书) 明宗纪二》

北京留守李彦超上言:“先父存审,本姓符氏,蒙武皇赐姓,乞却还本姓。” 《旧五代史卷三十八(唐书) 明宗纪四》

以上几个例子,都是改名之后又记述了他们原来的姓氏。而这种情况在李克用儿子中更常见。李嗣本,本姓张。李嗣恩,本姓骆。李存信,本姓张。李存孝,本姓安,名敬思。李存进,本姓孙,名重进。李存贤,本姓王,名贤。

五代时期,这种情况不胜枚举,完全能够说明柴荣已经改姓郭了。

更为重要的是,周世宗已经不把自己的亲生父亲当爹了。

《旧五代史》记载周世宗的亲生父亲柴守礼,“终世宗之世,未尝至京师”。他在周世宗还活着的时候都不敢到开封。而周世宗“第以元舅礼之”,即只把他当做舅舅。完全可以证明,周世宗活着的时候,已经改姓郭,且没有改回柴。

那么到底是谁把他的姓氏改回来的?是赵匡胤当皇帝后的有意污蔑?

赵匡胤依旧认为周世宗姓柴

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正月五日,刚即位的赵匡胤就下达了这么一道诏书:

诏曰:「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高阳而宗尧,祀不止于本朝,义必尊于有德。着于祭法,朕甚慕焉。矧惟眇躬,逮事周室,讴歌狱讼,虽归新造之邦;庙貌园陵,岂忘旧君之礼。其周朝嵩、庆二陵,及六庙,宜令有司以时差官,朝拜祭享,永为定式。仍命周宗正卿郭玘行礼。」《宋会要 崇儒七》

即命人祭祀后周,而主持者则是之前后周的宗正卿郭玘。这里就要说一说宗正卿这个官了。早在周代,就有专门的人来管理宗族了,在秦代则叫宗正。自汉以来,“宗正之官不以佗族”。及至隋唐五代,都是如此。郭威南郊时,由于已没有亲族,于是让同姓郭琼为“权宗正卿”。那么这个郭玘,就是周世宗时期的宗正了。可见周世宗确实是姓郭,而赵匡胤也并没有改变这一点。

宋仁宗为了求子,竟将周世宗改回柴姓

赵匡胤黄袍加身连环画

随着赵匡胤的地位逐渐稳固,将郭宗训贬到房州后,也没有关心过后周的事。到了赵光义时代,觉得每年派朝官去朝拜太麻烦,改成让地方官办。真宗时期却多有朝拜。

可见赵匡胤时期宋朝官方还认为周世宗姓郭,而宋初对此并没有把它当做一个问题。所以根本谈不上赵匡胤污蔑。

宋仁宗为了求子改姓

到了仁宗时期,事情发生了一些变化。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九月十六日,一个名叫柴元亨的人,自称是世宗侄孙,因为家里穷养不起老母,希望朝廷救济。经查,他是世宗亲弟柴贵的孙子,于是仁宗把他录用为三班借职。两年后,仁宗又录贵子肃为三班奉职。此时他已经把柴氏当做是世宗之后,同郭氏一样为后周皇族。

不过这依旧没有牵涉到世宗改姓的问题。真正决定性的事情发生在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宋仁宗决定让柴氏奉周室祀事。而此事的起因是这么回事:

初,著作佐郎何鬲,以皇嗣未立,上疏請訪唐、周苗裔,備二王後,下禮院議,曰:「古者立二王後,不為繼絕,兼取其名德可法。五代草創,載祀不永,文章制度,一無可考。上取唐室,世數已遠,於經不合。惟周則我受禪之所自,義不可廢。宜訪求子孫如孔子後衍聖公,授一京官,爵以公號,使專奉廟享,歲時存問,賜之朿帛、牲器、祭服,每遇時祀,並從官給,其廟宇亦加嚴飭。如此則上不失先王尊德繼絕之義,度之於今,簡而易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八十九》

简单来说,就是宋仁宗生不出儿子,有人上书说寻访先王后裔,可能有效,于是决定封后周的后裔。不过可能是郭氏已经绝后,所以宋仁宗最后找了柴氏。

宋仁宗为了求子,竟将周世宗改回柴姓

宋仁宗时期著名大臣

事实上,宋朝大臣们为了宋仁宗生不出儿子简直操碎了心。早在皇祐末年,大臣们就不断上书立宗室。宋仁宗虽然养了宗室,但依旧不死心,还希望生下自己的儿子。于是又有大臣想办法。比如吴及认为宫中宦官太多,有伤天理,所以生不出儿子。过一段时间,吴及又说不让宦官养儿子,有伤天理,所以生不出儿子。韩宗彦则认为要效仿汉章帝下胎养令,这样才能生儿子。

总之,宋仁宗想了种种办法生儿子,而立后周后裔,不过是其中的一种。

宋神宗盖棺定论

宋仁宗最后也没有生出儿子,不得不把濮安懿王子赵曙立为继承人,是为英宗。宋英宗上位之后,则发生了一件大事——濮议。濮议的焦点在于,宋英宗是应该认自己的亲爹为皇考,还是认宋仁宗为皇考。英宗始终坚持自己的亲爹是自己爹,不认为自己是过继给了仁宗。

英宗忙于濮议,并没有管后周的问题。这事到了他儿子宋神宗时期又被提了出来。熙宁四年,司马光上奏:

「周本郭姓,世宗以后姪為郭氏後,在位之日,父守禮但以元舅處之。及太祖受禪,其周朝祭享,皆命周宗正少卿郭堒行禮。國家若欲存周後,恐宜封郭氏子孫。若以郭氏絕後,須取於柴氏,雖不得如微子之賢,竊謂其宜擇人為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二十八》

司马光认为后周一直是姓郭,应当立郭氏为周后。宋神宗于是问王安石。

上閱奏,問當何如。王安石曰:「宋受天下於世宗,柴氏也。」上曰:「為人後者為之子。」安石曰:「為人後於異姓,非禮也。雖受天下於郭氏,然豈可以天下之故易其姓氏所出?」上以為然,乃詔留守司劾詠罪以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二十八》

王安石认为即使过继也不应该改姓,最终说服宋神宗。而之所以能说服神宗,恐怕和英宗的濮议脱不出干系。英宗一脉,坚持自己的爹就是自己的爹。后周以柴为嗣的事情,到这里可以说是尘埃落定,再也无法翻转了。

宋仁宗为了求子,竟将周世宗改回柴姓

王安石VS司马光

到了宋高宗时期,则把柴守礼之孙柴咏的后代柴叔夏称为周世宗的“亲元孙”,已经完全把世宗当做姓柴的了。

总结

综上,赵匡胤时代,赵宋官方依旧认为世宗姓郭,宋初对此并无争议。到了宋仁宗晚年,为了生儿子想了各种办法,其中之一就是封柴氏为周后。只是这并不管用,最后还是过继宗室为皇子。借此上位的宋英宗展开濮议一定要认自己的父亲。而这很可能影响了宋神宗的思想,最终确认柴氏为周后。于是,周世宗柴荣逐渐成为官方的统一认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