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记载了一个故事。古代越国人三世杀了国君。王子搜很担忧生命安全,逃到丹穴之地。越国人没有了君王,到处寻找王子搜不得,一路追踪到丹穴。王子搜不肯出来。越人用艾烟薰他出来,逼他坐上国王的车舆登基。王子搜登上车,仰天而呼道:“君王啊!独独不可以舍弃我吗?”王子搜不是厌恶成为君王,而是厌恶成为君王所带来的祸患。王子搜这样的人,可以说是不以国伤其生矣。” 《吕氏春秋》对此总结道:“道之真,以持身;其绪馀,以为国家;其土苴,以治天下。由此观之,帝王之功,圣人之馀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之道也。”也就是说,帝王之功,是圣人修身之后所做的第二位的事情,而并非真正重要的修身之道。 这种说法让现代人感到匪夷所思。大家都忙着升学、升迁、孩子、老人,股票、房子。。。。不要说帝王的宝座,部门经理的位置都要努力拼搏。极个别人在工作之余,见缝插针修一点点身,作为能量的补充,心态的平衡,已经很了不起。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亲,你是否该去测一下体温? 其实这涉及到中国哲学特别关键的命题---内圣外王。内与外孰轻孰重?哪一个更加重要?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爱好者,我们的视角看生命实质,是体内积蓄的天地能量的质变与量变过程。生命,好比蓄电池,一头放电,另一头就要补充,才不至于生病。修身是健康活力的保障,也是灵感启发的源泉。 我的许多朋友,人到中年,可以说是内外透支,负担重重。看到他们在亚健康中挣扎,大把时间都在低质量地工作与生活着,却无缘用内修方法来快速提升自己的性命质量,真的感觉好遗憾。 最近我也为学习3D作图常常熬到深夜。不论多累,早上起来太极一个小时,马上元气满满。在静定当中,放松心灵,调整体内气血,让大脑皮层充分舒展。往往此刻,人特别容易看透事物的实质,感受变化的趋势,获得问题的解答。入静,让人获得更高质量的工作结果,提升效率和决策准确度。 在这个高压的世界中,修身者与不修身者,生命质量拉开了差距,甚至可达天壤之别。 《黄帝四经 五正》记载着轩辕黄帝在与蚩尤作战的过程。起初,反复作战,无法取胜,黄帝进入首阳山修身内求。通过主动提升自身的内在能量,提升认知世界的潜能来进行备战。修成之后,黄帝降维打击,下山一战擒杀蚩尤。 这个世界,胜者为王。而要取胜,生命德能高质量状态是关键。 《四经 四度》篇中,总结了成功的原理: “顺治其内,逆用于外,功成而伤。逆治其内,顺用其外,功成而亡。内外皆逆,是谓重央殃,身危为戮,国危破亡。外内皆顺,命曰天当。” 人若是内修身顺天而行,外治理顺道而动。内外皆顺,称为天当(符合天道)。 人若是内修身合道,外治理逆道而动,即便成功,也会有大损伤。 人若是内不修身,而外能顺道治理,可以获得成功,却会招致死亡。 人若是内外皆逆天道,等待他的是身体遭殃,国家危亡。 轩辕黄帝的意思很明确:人,要取得胜利,先修身求道,再将天道法则应用于帝王之业,这是王道。所以“帝王之功,圣人余事”这话没错。人应该先修身内求,再外行王道。 春二月,生气输布。这个时节只要注意开通经络窍穴,和缓导引,即便在家也是活力充足。其实修身,就是这些简单细微处。修完了再做事,我们也就在实践“帝王之功,圣人余事”了。 |
|
来自: skysun000001 > 《诸子国学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