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版筑:修得城墙,筑得长城

 三驾马车1966 2020-03-12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篇中有这么一段话:“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指的是英雄不问出处,这些后来在朝堂中搅弄风云的传奇人物,曾经的职业或许也很卑微而渺小。

  

  耕田的舜,贩卖鱼盐的胶鬲,做买卖的百里奚,这些人的职业都不难理解,但是举于版筑之间的傅说又该作何理解?其实傅说所从事的职业早已经从现代社会中消亡,“版筑”在课文中的解释也仅仅是修筑城墙。可是这个城墙到底是如何修建的,四千年之前的古代社会,没有钢筋水泥,如此巍峨绵延的城墙又是如何被建造出来的呢?

  一、版筑的由来

  在课文中,被提到的“版筑”一词,其实是我国古代修建城墙的一种技术,指的是筑土墙,把土夹在两块木板中间,用杵捣坚实,就成为墙。据现有的资料可以考证,这种古老而原始的技艺在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中就已经被人们成熟且成规模的应用,甚至在汉代以后的多段长城中,也采用了这种技术。

  

  北京的八达岭长城现在已经成为国人的骄傲,也是中国响当当的一张旅游名片。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各路诸侯国之间或交或攻,战争频仍。这个时候,长城作为重要的防御要塞,地位初显。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的《烛之武退秦师》中有这么一段,写的是烛之武为了劝退秦国的虎狼之师,开始离间秦晋两国之间的联盟,说起晋文公的坏话:“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当年晋文公重耳流落在外的时候,秦国曾经收留了他,晋文公作为回报许诺要把焦、瑕两地赔给秦国,可晋文公有朝一日逃回自己母国的时候却是“朝济而夕设版焉”,早上回家,晚上就开始筑起土墙,时刻提防着秦军来犯。在现代人的眼里,长城这类重要的防御工事,应该是青石垒就,烽火台,瞭望口遍布。

  

  实际上,长城的修建,最重要的是“因地制宜”这四个字。《史记》当中记载到“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长城”自从在春秋末年登上了历史舞台之后,在短短的百年之内,齐国打头阵,楚、燕、赵、魏、秦、中山、等国相继将修建长城提上了日程。但是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地形各异,物料不齐,所以就战国时期长城的整体建筑技术而言,山区多以石垒砌,在平原或者丘陵地区,版筑当仁不让的成为了最佳选择。

  二、细说版筑

  版筑作为中国早期建筑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在中国的建筑史上一直散发着魅力,毕竟这也是我国生土建筑中运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或许大多数人没有听说过也见过版筑式的长城,但是对于用土夯筑的土胚房却是有所耳闻。

  夯土建筑最大的特色就是冬暖夏凉,由于土质的墙体是优良的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很好地阻隔热量交换,即使被暴晒,也不会像水泥墙那样剧烈的吸热放热,可以保持室内温度恒定,而在冬季,土墙又可以很好地阻断室外寒冷气流的侵袭。所以在古代,即使没有空调暖气,但是在大量的绿地以及夯土建筑这两大法宝的护持之下,古人的日子也不是那么难捱。

  

  《说文解字》当中是这样解释“版筑”二字的,“版,判也,”“判,分也”。也就是说“版”的意思是分开的原木,“筑”即为“夯锤”,这两个字完美的概括了版筑技术的原材料跟建筑方法。虽然砖石在战国时期就已经被烧造了出来,但是直到北魏时期,砖石结构的长城才开始出现。

  虽然现如今一提到长城,人们心里首先浮现出来的是北京的八达岭长城,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长城却是在淄博境内。齐国作为修建长城的先驱者,在齐长城里将土筑跟石砌两种形式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齐长城总体沿着泰山山脉而建,但是除去这一段可以利用泰山的天险跟石料之外,剩下的部分则用土夯代替。

  跟中原各国不同的是,位于北境的秦国、燕国跟赵国除了要应付中原各国的合纵连横,还要时刻担心边境以北的外族入侵,义渠、匈奴等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时作乱。所以这里的长城更多的被用来“攘外”。由于秦长城所经过的地方多为黄土地貌,有着天然的厚土层,所以墙体多为版筑样式。甘肃境内的秦长城蜿蜒600余公里,大部分都是仰仗版筑。

  

  三、版筑中的小秘密

  版筑技术早在东周的时候就已趋于成熟,通过对保存下来的长城遗迹进行考古考证,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版筑技术也并不是简单地土与木板的结合,其中也是有机巧在。

  首先在夯筑墙体之前,要先对自然的基地做一下清理,平整土地、清理虽是、甚至单建地基。在秦长城固原县的红庄遗址下面,长城的地基在地表下面0.9米起夯,基宽约6米,以上逐层内收。地基是一个建筑的灵魂,有地基的墙体比没有地基的墙体自然是更加坚实耐用。

  

  在一些长城城墙的遗址上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的模板、夹板、穿棍和绳索的遗痕、洞眼跟绳眼。这是因为在战国时期由于金属冶炼铸造技艺的提高,模板的锯解跟制作更加的方便,同时,制作一整套以穿棍或穿绳直接悬臂支撑模板,用绳索揽系模板两端,以扶拢模板的工艺已经成熟,。

  这使得无需使用外形削减技术就可控制墙体的高度和斜度,直接筑出直立的墙壁。因此我们可以经常在城墙上看到一些夹棍眼,就是这样留下来的。

  土作为长城版筑最重要的原料,在选择上更是慎之又慎,土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长城的耐久性跟坚固性。可是不是每一个地方的土壤都有着优良的特性,为了建筑长城,从异地运土的情况时有发生。比如嘉峪关城640米的夯土墙所需要的25500立方米的黄土,就是从数十里外的北山运来,这样的土被称为“客土”。为了增加泥土的“筋性”,战国时期在建造长城的时候还会往土中掺盐,齐长城穆陵关一段的长城上至今可以见到盐渍。

  

  结语

  中国古代的版筑技术在工程浩大、绵亘全国的长城建造上可以说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简单的木板与土的奇妙碰撞,却是蕴含着古人不小的的智慧。

  参考文献:

  1.《战国长城的版筑技术——兼谈版筑的起源与发展》任会斌

  2.《中国古代版筑技术研究》张玉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