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相轻,一家看不起一家,都觉得自己是最好的,满满的自信,满满的骄傲,伯仲之间,难分高下。傲慢肯定是要通过比较才能显示出来的,无论是在物质、财富、权利、精神各个方面,只要有比较,就会有优劣,优秀的一方或多或少有一种自我强大的感觉。 傲慢是一种心理活动,通过与社会的其他个体的比较,产生一种优越感,属于意识形态中的一种自我存在感的需要,或许这是大脑在获得优越感以后的一种快慰。通常的认识中傲慢是一种积极情绪,属于原始动力中“趋利避害”的“利”,人作为一种群体动物,为了促进种群竞争,优化种群基因,保证种群延续和生存,必须使每一个个体都具有竞争意识、有让自己比其它个体优秀的欲望和本能。这种本能就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比较让其具有一种自我肯定的积极情绪。 人作为一种具有高度组织的群体动物,为了促进种群竞争,优化种群基因,保证种群延续和生存,促进进化向着有利的方面进行,必须使每一个体都具有竞争意识、有让自己比其它个体优秀的欲望和本能。这种本能就必须通过一系列积极情绪和反方向的消极情绪来保证和加强,比如碰到某一方面比自己的强的人会有比较的,产生自卑的情绪,从而转化为战斗的情绪、追赶的情绪;如果自己比较优秀则表现出来的是自信的情绪,而对这种自信的情绪不加以控制这就形成了傲慢的情绪,傲慢就是一种优胜状态的积极情绪,来迎合和加强竞争本能的满足感,反过来对于傲慢对象有打压和产生消极情绪的作用。 通过对人性自然面中本能的表现,傲慢在每个个体中的表现应该是普遍存在的,为了建立一种自我的存在感的需求,人们会去努力,努力的结果就是表现得更加优秀,取得更多的社会财富,树立起更高的威望和吸引力,被关注的越多,自我存在感就越强,在群体中表现的就独树一帜。所以傲慢就是一种争强好胜心的表现,是一种为了存在感而从本能中激发出来的进取心,傲慢者心理所感受到的是一种满足和优越,这也是在比较后体内产生激发幸福的化学物质所控制的,也是为争强好胜取得成果后的一种奖赏。 作为群体社会,我们越是感觉到这种优越感,就要对别人产生更多的挫败,所以会得到其他个体的憎恶、仇恨等,因此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社会伦理道德中,对于个体的这种取得优势时的炫耀必须加以钳制,才能在社会中建立一种和谐的秩序,当然这种傲慢也会激发其他个体的斗志,比如吴越争霸时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就是被吴王阖闾的傲慢所激发出来的,因此在社会道德的理念中会对这种趾高气昂的傲慢进行控制,这也就要求个体学会谦虚要善于控制本能。 傲慢是相对隐性的一种自然本能,优胜劣汰是生物进化的一种必然规律,生物种群之间需要竞争,种群中的个体之间也要竞争,而促使这种傲慢的本能的,也是生物在进化中的一种需求,让自己变得更高、更快、更强,这才是本质,而傲慢知识在这种意识形态下的一种表现,人类要进化要发展,除了种群上的整体进化,个体的竞争对种群进化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所以在这种竞争中个体基因种的核苷酸发生变化,从而在群体中展现出一种引导作用,让群体的进化加快。 在变得更强更高更快以后,自然而然会在与其他个体的比较中产生一种强烈的存在感和认同感,这就会流露出自信和傲慢的表现,当然对于社会道德来讲,我们每个个体必须对这种锋芒进行收敛,从而更好的表现社会的分工和协作,否则一味地傲慢只会让自己夜郎自大,停滞不前。 |
|
来自: 昵称63703230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