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的书多并不等于阅读量大。 有些家长,单纯地以为,只要孩子多读书,阅读量就会增加。这其实是错觉。很多孩子存在“假阅读”的行为。他们所谓的阅读就是认字。他们觉得将书里边的字,全部看一遍,能认识,就算把书看完了。这样的阅读,不管读多少书,都不可能真正地增加阅读量,识字量倒是可能会大幅度增加。 (2)摘抄得多也不等于阅读量大。 摘抄是一种低级的笔记方法,但很多人从小培养的这种方法,直到成年都没有改变。有些老师和家长,为了让孩子阅读有效果,避免孩子看过之后,什么都记不住,就要求孩子做读书笔记。但很多孩子所谓的读书笔记,就是摘抄书本中的名言警句。他们努力地把它们记住,就是为了能在作文中引用。结果往往是,即使抄上一遍,最后还是会忘得一干4二净,写作文时,一句也想不起来。 真正的阅读是你能理解书中所讲,你能把书中所讲整理进自己的知识系统,能用自己熟悉的语言进行再现。 这样的阅读,即使你忘记原书中的表述,并不影响你阅读的质量,你的阅读量会稳步增大。 当然,如果原书中的语言确实优美动人,表现力强,你用自己的话难以表达出同样的效果,你就该把原来的语言背下来,加以运用,变成自己的一种语言。 要背下来,肯定得重复,得费一番功夫,不是靠摘抄就能完成的。背,还不能是死记硬背,要有自己的理解,要有自己的背诵思路。 因此,看一个人的阅读量是否大,要看他理解的多与少。读一百本书,但一本都没理解,那只是徒有其表,看似多,其实是零。然而有的人可能只看一本书,但看一遍有一遍的收获,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认知。这看似少,其实很多。 大文豪苏轼读书,每本书要读好多遍,每一遍都有各自不同的主题。他每读一遍书,就会解决自己的一个问题。这种方法,有人称之为“主题阅读”,一种高级阅读形式。有兴趣,可以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 读与写向来不分家,也不可能分家。读中包含写的成分,写也包含着读的成分。读与写就是一块硬币的两面,相辅相成,共同促进。 很多家长往往只关注孩子的读,却不怎么关注孩子的写。读相对容易,主要是理解别人的思想感情,很多家长能做到,能比较有效地指导孩子。写则比较困难,蕴含着创造性,很多家长并不擅长此道,即使让孩子写,也难以判断孩子水平如何。 这就导致很多家长,只重视孩子的阅读,督促孩子不断地读书。孩子是读了一本又一本,但最终的效果如何,是否真的扩大了阅读量,是否增加了见识,是否提升了思维品质,很多家长其实是盲目的。 读的效果要有写来检测,写是最能检测读书效果的。当孩子阅读了很多书后,应当让他去写一写。写是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应用,从孩子写的内容中,可以看出他真正的积累。 一篇文章写出来,你发现语言通顺优美,你能说这孩子没积累?一篇文章写出来,你发现构思巧妙,有曲折,有波澜,你能说孩子没看过书?一篇文章写出来,你发现能灵活自如地运用各类名言警句,还非常妥帖,你能说孩子没理解这些话的意思,只是照搬照抄吗? 判断一个人知识渊博与否,你不能看他书房中的藏书有多少;确定一个孩子的阅读量有多大,你也不能只看他读书的数量。是骡子,还是马,拉出来溜溜,就一清二楚了。 真正的阅读是理解,阅读量真正大的孩子,理解力都很强。 理解力既表现在对大意的准确理解上,也体现在对结构思路的精准分析上。理解力强的孩子,能注意到书中每个细节之间的联系,能准确地阐述书中的来龙去脉,清楚某个点它的真正作用。 以上这些都是语文考试中,经常考查的知识点。很难相信,一个阅读量巨大的学生,会在语文上栽跟头。如果一个孩子语文成绩不好,很多家长可能连想都不用想,就会给出一个原因:阅读量不够。 这其实是很盲目,很武断的! 语文考试,题目的答案,很多时候是出题人思想的体现。但阅读却是多元化的。同样一篇文章,不同人看,最后的感受,最后的收获,都会有差别。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说的就是这种现象。 孩子的阅读体验千差万别,最后却要用基本统一的答案来判定对错,许多孩子的理解能力,其实就这样被掩盖了,并没有真正地体现出来。虽然很多时候,语文老师在阅卷时,可能会相应地调整所谓的“参考答案”,但还是难以抵挡孩子们千差万别的想法。很多孩子独特新颖有价值的想法,很多时候会被枪毙掉。 所以,作为孩子的父母,成绩有时候真的不是那么重要。读书,认真读书,有时候真的不一定能考一个好成绩。多阅读与成绩好,它们之间没有一种必然联系。那么是不是我们就不阅读呢?那当然不能。阅读虽与成绩无关,却与人生紧密相连,至关重要。 很多时候,许多家长所谓的“阅读量大”指读书数量多,然而这并不代表阅读量。真正的阅读量,指孩子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理解吸收的部分。理解吸收的阅读,阅读量才真正的大。理解能力就是在这种过程中慢慢锻炼起来的。 阅读的真正作用,需要未来的岁月去检验。虽然阅读是需要厚积薄发和积累沉淀的,但如果是想要迅速掌握考场阅读法宝,这又另当别论。要知道,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都是有律可循的,如果这时有个引路人从中指点一二,针对考场的阅读能力培养自然少走许多弯路,事半功倍。 教育|阅读|写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