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重点文言文梳理《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下面是这两篇文章的参考译文、重点词句和古今异议词等知识点总结,用来复习非常合适!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 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参考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重点字词 ①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②四时:四季。 ③歇:休息,这里指消散尽。 ④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⑤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用了借代的手法,鳞:代指鱼) ⑥ 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⑦ 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是南朝文学家。 ⑧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⑨奇:指山水之奇异。 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古今异义 ①四时俱备(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②晓雾将歇(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 ③夕日欲颓(古义:坠落 今义:颓废) ④古来共谈(古义:称赞 今义:谈论) 主题思想 文章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表达了作者沉醉山川的愉悦之情和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参考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重点字词 ①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年号。 ②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念,考虑,想到。者:……的人。 ③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当时也贬官在黄州。 ④相与:共同,一起。 ⑤中庭:院里。 ⑥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⑦藻、荇:均为水生植物。藻,水草的总称。荇,一种多年生水草,叶子像心脏形,面绿背紫,夏季开黄花。 ⑧但少闲人:只是缺少清闲的人。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耳:语气词, 相当于“而已”意思是“罢了”。 一词多义 ①寻:找,找到:寻张怀民 副词,不久:寻病终(《桃花源记》) ②与:一起:念无与为乐者 参与,欣赏: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③至:到:遂至承天寺 极点:寡助之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④欲:将要:解衣欲睡 想: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词类活用 念无与乐者(名词用作动词,快乐,高兴。这里是游乐的意思。) 古今异义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古义:只,仅;今义:但是,表转折。闲人:古义: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留连于光景之人;今义 与事无关的人。耳:古义:助词,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 而已”“罢了”;今义:名词,耳朵。) ②月色入户(户:古义:多指门;今义:窗户、人家。) ③念无与为乐者(念:古义:想到;今义:纪念,思念 ,读。) ④盖竹柏影也(盖:古义:原来是,表推测原因;今义: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特殊句式 ①念无与乐者(省略了介词“与”的宾语“吾”,指作者自己。)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定语“如吾两人”后置。) 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