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第10篇:《答谢中书书》

 春华秋实4570 2021-05-09

推荐背诵的篇目主要有:

图片

14 答谢中书书

文 |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教材注释】

①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谢中书,即谢征(500-536),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有《陶隐居集》。

②[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③[四时]四季。

④[歇]消散。

⑤[夕日欲颓]夕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⑥[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

⑦[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这里指人间。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⑧[康乐]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385-433),他承袭祖父谢玄(343-388)的爵位,被为康乐公。

⑨[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陶弘景,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有《陶隐居集》。

2.文体常识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给谢徵的一封回信。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课文诵读节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重温课文】

【重点字词小结】

㈠字音字形

⑴夕日欲(tuí);⑵未复有能奇者(yù)。

 【文章主旨】

这封书信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写作特色】

⑴优美的意境

①山水相映之美。

②色彩配合之美。

③晨昏变化之美。

⑵缜密的结构

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以“共谈”概说从古至今人人皆爱山川之美,以“美”点明全文中心。

②中间部分具体叙写山川之美。

③最后点出“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先以感叹总括前文,复以名人证实此说。首尾呼应,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

④文中写景部分,先抑视“高峰入云”是,再俯瞰“清流见底”,复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与“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一景一意,次第井然,结构分明。

⑶凝练的语言

言简意赅,无一句之虚,无一字之冗。

①先言“高峰”,给人一个“高”的总体印象,再以“入云”给人以具体的印象。

②“五色交辉”“猿鸟乱鸣”“沉鳞竞跃”,“交”“乱”“竞”三个词的运用,使颜色、声音、动作的动态表露无遗。

③以四言为主,非常整齐,最后以长句收束,长短结构,复有节奏韵律感。

【重点问题解析】

1.(课后题)《答谢中书书》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

《答谢中书书》中的景物非常秀美,山高水净,绚烂多彩,充满无穷生机。结尾一句,含有三层言外之意:其一,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其二,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其三,“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开头句(段)作用分析法。首句总领全文,奠定了写景抒情的基调。

3.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

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4.“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净;分别从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来写。

5.“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取得怎样的表达效果?

猿鸟的呜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意思对即可)。这几句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6.“晓雾将歇……沉鳞竞跃”一句有什么妙处?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7.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

谢灵运;表达了作者对谢灵运的仰慕之情,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表现作者以谢灵运自比的自我欣赏和自鸣得意之情。

8.“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中考真题

(一)【2020·浙江省初三一模

                                (甲)答谢中书书

                                  (南朝)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唐)王维

    近蜡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傥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选自《唐宋散文举要》)

【注释】①山:指蓝田县(今属陕西)东的蓝田山(今属终南山)。王伟有别墅在蓝天的辋川。裴迪:能诗,王维好友。秀才:唐代对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的称呼。②经:经书。③玄㶚:玄,水色深靑:㶚,河流名。④朝雊(gòu):清晨雄雉的鸣叫。⑤驮黄檗(bò)人往:托运送黄檗药的人给你捎信。

【断句释义】

4.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3处)

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5.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构思探妙】

6.两文在行文构思上皆有精妙之处。请细读两文,完善一下两张思维导图。

图片

【语句赏析】

7.研读(乙)文中的画线语句,其写法与以下哪一片断有异曲同工之妙。

片断A: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麟竞跃。(《答谢中书书》)

片断B:

沙鸥翔集,锦鲤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岳阳楼记》)

选片断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旨深味】

8.“天机清妙者”是指天性独特之人,你觉得陶弘景像文中的裴迪那样,是王维笔下的“天机清妙者”吗?请结合以上两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与理由。

【答案】

4.猥 不 敢 相 烦 /辄 便 往 山 中/ 憩 感 配 寺/ 与 山 僧 饭 讫 而 去。

5.这时,我独自坐着,跟来的仆人已入睡,想起从前你我携手写诗,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面对着清澈的溪流的情景。

6.①晨昏(朝暮)之景  ②描绘山中冬夜之景,对景思友

7.示例一:A 它们都运用动静相衬的手法来描写景物。【乙】文划线句鲦出鸥举鸡鸣是动,露湿青皋是静,动静结合显出春山清晨宁静中孕育着蓬勃生机的特点。片段A中晨雾消散、夕日坠落是静,猿鸟鸣叫、鱼儿嬉戏是动,动静结合展现朝、夕之时山中所富有的生命气息。

示例二:B 它们都利用色彩的互衬关系,来描写景物。【乙】文划线句以鲦鸥之白对山皋之青,以青白相衬显出早春的鲜活与明丽;片段B以沙鸥之白对芷兰之青,以青白相衬显出晴日之下洞庭湖景色之美。    

8.陶弘景是王维笔下的“天机清妙者”。陶弘景跟裴迪一样,描绘山川之美,在欣赏自然美景中发现了独特的乐趣。由此可见,陶弘景正是王维所说的天性清妙之人。

(二2020·河南省初三一模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二)黄溪距州治七十里,由东屯南行六百步,至黄神祠。祠之上,两山墙立,如丹碧之华叶骈植,与山升降。其缺者为崖峭岩窟。水之中皆小石,平布黄神之上。揭水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其略若剖大瓮,侧立千尺。溪水积焉,黛蓄膏渟。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南去又行百步,至第二潭。石皆巍然,临峻流,若颏颔龂腭。其下大石杂列,可坐饮食。有鸟赤首乌翼,大如鹄,方东向立。自是又南数里,地皆一状,树益壮,石益瘦,水鸣皆锵然。又南一里,至大冥之川。山舒水缓,有土田。

(选自柳宗元《游黄溪记》,有删节)

【注】①揭水:撩起衣服,涉水而行。②黛蓄膏渟(tíng):溪水积在潭里,乌光油亮,像贮了一瓮画眉化妆的油膏。③龂(yín)腭(è):龂,牙根。腭:牙床。

9.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峰入云/猿长啸

B.四俱备/学而习之

C.晓雾歇/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

D.流见底/回倒影

10.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11.结合语段(一)相关语句,谈谈作者运用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的妙处。

12.结合两个语段中相关语句,概括两文是如何做到描写景物时用词精炼生动、准确抓住景物特征的。

【答案】

9.C

10.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1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运用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以及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能发现美景中无尽乐趣的自豪之感;强调作者表白心志、求得知者共赏的意愿。

12.示例:语段(一)中“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两句视角俯仰结合,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清),(“晓雾将歇,猿鸟乱鸣”以动衬静,写出清晨雾将散去时山猿啼叫、林鸟相鸣的生机勃勃的景象。)寥寥数字就准确的表现出景物的特点,用笔凝练,生动形象。语段(二)中“黛蓄膏淳”四字运用比喻的修辞,不仅写出了潭水的青绿、宁静,还写出潭水润滑的质感。(“来若白虹,沉沉无声”运用比喻和叠词,生动写出溪水的清澈、弯曲,以及流动时的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会”字运用拟人的写法,采用特写镜头,活现了游鱼嬉戏的情态。)寥寥数字就写出了景物的特点,用笔凝练,生动形象。

三、(2019海南卷)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答(与)谢中书书》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小石潭记》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晓雾将歇(hé)    B.沉鳞竞跃(yào)   C.参差披拂(cī)    D.佁然不动(tái)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五色交辉(      )   ⑵四时俱备(      )  ⑶青树翠蔓(      )  ⑷俶尔远逝(      )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实是欲界之仙都。

⑵潭中鱼可百许头。

4.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水,请说说作者笔下的水有何共同特点。

【答案】1. C

【解析】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要及时查字典。A项:歇(xiē);B项:跃(yuè);D项:佁(yǐ)。

2.(1)交相辉映 (2)四季(3)翠绿的藤蔓(翠绿的茎蔓)(4)忽然   

【解析】本题考察文言实词的解释。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法,“四时”为古今异义词,答题时千万不能以今释古。

3.(1)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这里确实是人间的仙境。)(2)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石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解析】本题考察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直译讲究句句落实,特别是关键词必须呈现出来。

第(1)句重点词语:欲界、仙都。

第(2)句重点词语:可、许。

4.清澈、透明、纯净

【解析】本题考察文言文要点的概括。要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如可分析“清澈见底”“水尤清冽”“皆若空游无所依”等句,通过正面、侧面描写,刻画出水清澈、透明、纯净的特点。

【参考译文】

【甲】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乙】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四、(2019株州卷)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歌。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来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艾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

A.①古来共谈  共:共同     ②高峰入云   入: 耸入

B.①五色交辉  交:交相     ②四时俱备   俱:都

C.①猿鸟乱鸣  乱:纷乱     ②沉鳞竞跃   竞:争相,争着

D.①盖竹柏影也  盖: 只是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大概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自康乐(谢灵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

【答案】1.D

【解析】D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改为:①盖竹柏影也。盖:表示原因或推测,译为“大概”或“原来”。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是。

2.(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两个人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亦”:也。“寝”:睡觉。“相与”:一起,共同,一同。还有“相与步于中庭”: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的翻译。

3.①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要像谢灵运那样,陶情怡乐于这美妙的山水之中;

② 这句话同时也抒发了作者自己归隐林泉的终身志趣。  

【解析】考查对重要语句的言外之意。“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的意思是: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语气里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也引发一种感慨,感叹,既表达了对谢灵运的仰慕之情,又抒发自己能陶醉于美景的得意之情。同时也暗含着归隐志趣。

【参考译文】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2015·德州市)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澈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夜登华子岗,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句隹)。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也。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与“夜登华子岗”中的“夜”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上使外将兵                                 

B.其一犬坐于前 

C.腰白玉之环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①实是欲界之仙都。      ②然是中有深趣也。B. 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与月上下。C. ①复与疏钟相间。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D. ①倘能从我游乎?        ②请从吏夜归。

 3.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2)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4.甲文中的“猿鸟乱鸣”和乙文中的“吠声如豹”都是写声音描写,其作用有何不同?(2分)

5.甲、乙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3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