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道中医体检手册》教您自我体检——后天因素|头身和四肢

 hnhksyf 2020-03-12

正常情况下,头身及四肢应该没有不适感,其异常情况如下:

1.胀或疼痛


营血膨胀(热)或卫气收缩(寒)会导致两者间的毛细血管管壁压力发生变化,从而产生胀或痛感。

疼痛是更严重的胀

按照现代医学理论应该是神经感受到疼痛,没有超过疼痛阈值为胀,超过其阈值为痛。

在毛细血管层次(络脉、孙络、浮络),营血阻塞往往有以下几个原因:

瘀血阻塞,造成后面的血无法前进,压力变大,将造成此血管变形,出现疼痛,甚至发热,这个过程就是中医所讲的木郁,郁而发热。

气分痰湿阻塞,气因为寒而造成了寒湿,流动性能变差,在局部阻塞血管,血管同样会变形,出现疼痛,甚至发热,这就是中医所讲的上湿木郁、郁而发热的过程。

外力作用,比如绷带缠绕,将形成对气血的阻碍,同样会导致胀或疼痛,当然也会导致下游的麻木(气血无法达到)。

表气郁。在表层经络层次,如果表气郁(毛孔不能张开),皮下将郁积超过正常状态的气血,这也会造成胀或疼痛,临床上很多背痛、腰痛、腿痛患者都与此有关。

实际上在临床看到子官肌瘤、乳腺结节患者,都可以考虑木气郁积(血分受阻,血管发生变形,由于在肌肉纤维里面有大量的毛细血管,所以大体看起来是肌肉组织的变形),这种变形就是孙络、浮络等细微层次的变形,需要判别产生的原因,给予对症治疗,往往可以恢复。常常会产生令现代人认为不可能发生的“医学奇迹”:纤维化逆转、肌瘤消失等。

由于外力导致的这种阻塞也存在,比如避孕环的放置可能引发局部经络的压力增大,营血不能流出,形成闭经或者月经淋滴不尽、月经不调,临床上比较多见。

探讨:虚导致的疼痛

局部气血亏虚,营卫所在的组织因为收缩而产生形变,超过痛觉的阈值,就会疼痛。

2.麻木


有了前面微观层次的营卫或者气血的互动,就很容易理解,麻木是局部气血少,气血不能通达造成的神经无感状态,与前面气血郁积产生胀和疼痛的机制正好相反。

3.眩晕


眩晕的形成和现代医学研究差不多,与耳有关

胆经通达于耳朵,当气血不能正常顺着胆经向下降的时候,胆经气血将堵塞在头部,造成眩晕。眩晕是胆经经气堵塞,胆经气为相火,本来是湿热的,堵塞久了容易进一步化湿热(木郁而化热),那时程度更厉害,需要对湿和热分别进行对治。

4.烦闷


中医认为心藏神,心主血和脉,也就是说神藏在心的血分。手少阴心经所连接的心如果发生热化,或者血的温度过高,人就会处于亢奋状态,如果这种状态继续加强,就会出现躁狂,《伤寒论》里面说“其人如狂”就是这个状态。

少阴心寒化,神就会出现抑郁状态,就是《伤寒论》所说“但欲寐”。

5.喘


中医讲肺主宣发肃降,是说肺气通过皮毛向外发散,通过三焦水网向下运往膀胱。我们知道,人体90%的热量通过皮肤散出去。

肺主皮毛,按现代理解,皮下排汗的水气和肺呼出的水气通过经络、脉络等是相连接的,而且皮肤散热的功能和肺散热是一样的,通过挥发水蒸气直接把热散出体外。这和汽车发动机的散热器工作原理完全相同。

由此可以看出:

肺所行之水向外与皮肤相连,向下与膀胱相连,可以从这个角度理解宣发和肃降,是把热能向外和向下运行。

如果肺不能正常散热了,就需要加快呼吸速度来散热,这就是喘的形成机制,而喘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

①肺内营血过热,肺内卫气的散热效率不高,无法将热快速散掉,导致热蓄积。肺内营血过热,其原因可能为:

a.全身血分温度过高。

b.肺局部温度过高,又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种。

·

1、全身表气郁,皮肤散热功能失灵,导致肺内营血过热。

2、肺经营血走阳明大肠经,然后走胃经,如果胃气不能顺利下降,将造成肺内营血偏热。

3、肺内有瘀血,造成肺内血液循环受阻,出现过热,这将导致肺动脉高压。

4、肺内气分有瘀阻(痰湿),阻碍了血分的正常前进,出现局部过热,这也将导致肺动脉高压。

 ②正常的肺气(卫气、津液)不足,营血热无法散出。而正常肺气不足的原因可能为:

a.大量出汗丢失津液,造成肺内津液不足,这就是大气下陷。

b.脾阳不足,无法向肺里输送足够的水蒸气(上焦如雾)。

以上种种原因,整体上看类似于气分不能正常地把血分热散出,从而形成喘。

6.咳嗽


咳嗽是减轻版的喘,其机制和喘几乎完全一致,是由于肺内需要排除多余的热。而导致多余热的原因是表郁或者胃气不降,这也是肺宣发肃降功能的表达(宣发是表气向外散出,肃降是经过肺向下降)。

7.躺下咳嗽更厉害


躺下咳嗽更厉害是因为在肺内形成了有形的水,即悬饮,但体位从站立改为平躺的时候,悬饮周围组织所承受的压力发生改变,压迫肺部组织(直立的时候,没有压迫肺部组织是因为气分本来是向下行的),进而造成了更加剧烈的咳嗽。

8.晚上咳嗽更厉害


晚上咳嗽与白天咳嗽的区别,在营卫层次是晚上卫气回到五脏,皮肤表面的卫气减少,皮肤表面散热性能下降,如果肺内血分温度比正常人高,这对肺呼吸散热的要求将增大,因此患者咳嗽得更加厉害,其实是血分过热引发的。

9.上腹有硬块状物


中医把剑突以下、胃以上的部分叫做心下(上腹),这个位置是胃经和任脉向下行进的重要通道,也是胃经连接胃腑的重要位置,因此营血和卫气很容易因为胃气不能顺利下降,而在这个位置聚集。

当热的营血和水在这里发生凝聚,是热与水结,形成硬块(热代表有压力,所以硬)。

10.上腹有软块状物


以寒为主的卫气在心下(上腹)发生凝聚,是水与湿结,形成软块状物。

11.下腹有水声


下腹部肠道内有水积累的时候,人活动时会发出类似于“咣当咣当”的声音,这是发生在气分的事情,是卫气的寒湿所导致的。但是停留久了,有可能会引发局部血分瘀阻而热化,因此要区别对待,热化的时候会出现湿热,没有热化以前是寒湿。

12.四肢抖动


抖动在中医称为风象,是厥阴风木的风。为什么会抖动呢?现代医学将帕金森病的抖动症状归因于多巴胺的缺乏,然而对于多巴胺为什么缺乏却原因不明。那么中医如何理解这个问题呢?

《金匮要略》中有筋惕肉瞤的记载,成无己认为此证“必待发汗过多亡阳,则有之矣……发汗过多,津液枯少,阳气太虚,筋肉失养,故惕惕然而跳,瞤瞤然而动也”(见《伤寒明理论》卷三)。这里表明了以下问题:

①阳气虚而寒,我们在伤寒感冒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发抖,那是因为冷。

②筋肉失养表明了气血都虚少的状态。

假设气血在局部缺失而少,于是血液在毛细血管的某个局部发生断续流动,这对于细微层次的肌肉将产生不均匀的运动,即伸展(温度上升)和收缩(温度下降),于是在宏观上形成了抖动。

《四圣心源》中讲木郁而风动,就是说血分瘀阻会导致经络时断时通,温度时高时低,皮肤表面的卫气时而被加热致出汗,时而不出汗,这些断续的压力冲击现象统称为风象。另有“风行善变”一说。

这些说明抖动是气血流动不畅的表现,其过程为:局部营血流动不畅,就会导致局部过热,过热就会造成该处血管内外的气被过度蒸发,形成气血两虚,同时蒸发的气变成膨大的压力,而成“风”。因此,对于抖动的治疗,需要补养气血、活血行气。

13.四肢乏力不愿意活动


脾主四肢,四肢所需津液由脾来提供,四肢乏力不愿意活动的困顿状态,表明脾阳不足以运化湿气,四肢的卫气凝聚为湿,滞留在血管周围,形成阻力,阻碍了四肢运动,人会感觉到疲惫。

14.肩背僵硬


肩背在受寒、表气不通、卫气实的情况下,由于卫气温度低,造成毛细血管收缩,卫气和营血都处于一种紧缩的状态,因而由营卫合作构成的“肌肉填充物”,流动性能下降而显得僵硬,这种状态可以通过解表发汗,促进气血运行,也可以通过针刺运行气血的方式来治疗。当然最佳方法还是解表,打开表气之闭,运行局部的卫气营血,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5.皮肤痒


我们认为,痒是轻微的痛,痛是巨大的痒。因此,痒是血分热无法通过气分释放的表现,其原因还是在表气不开,热量无法通过毛孔释放出去,只是这个问题发生在微小的局部罢了。

16.皮肤跳动


皮肤跳动的原理和痒没有实质差别,是血气被郁,又没有完全死的情况下,时而堵塞,压力增大,超过压力阈值,压力逼迫阻塞气血的组织开放,从而使气血通过堵塞点导致的现象和感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