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尹科伟绘画作品赏析

 zpin 2020-03-12

尹科伟

尹科伟,1978年出生于绍兴兰亭,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国画家协会会员,绍兴市新联会副会长,绍兴市越城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职业画家。

精草丛生灵、善禅意山水。进修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曾在杭州、绍兴举办个人画展,多次参加中日韩书画交流展,出版《水墨造境--尹科伟作品集》《十里春风》。作品入选梅兰竹菊中国画作品展,浙江省第二届中青年花鸟展,浙江省第五、六、七、八届花鸟画展,浙江省剿灭V类水美术作品展,浙江省乡村振兴美丽路桥美术作品展。

追寻黑夜中的那抹光亮
——尹科伟画谈

杨水土 / 文

画家的成功秘诀常归纳为天赋加勤奋。
天赋是什么?是对艺术的天然挚爱、敏感触觉、独特认知、以及不安于常规的创新精神。
天赋禀异的艺术家能在师法古人、师法前辈的“入帖”训练的基础上,逐步“出帖”,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面貌、艺术风格。而反之,就只能在前人设定的桎梏里打转,要么不敢越雷池半步,要么四处突围“摸一辈子暗弄堂”。

随风戏中流  34×46cm

随风戏中流(局部)

因为天赋难得,创新不易,所以当今画坛画风“千年不变”、画作“千家一面”也情有可原。
说尹科伟有艺术天赋,并非阿谀之词。
画画,科伟并非家学渊源,也未经方外高人点拨开悟。然而观其近作,难免为之惊叹——“尹氏面貌”已然有别于常人了。但见其花鸟,层层渲染的蒲草杂花偏居画面对角线下方,纤墨不染的另半边宣纸上,飞出一只鲜活光亮的蝴蝶或蜻蜓;而其山水,积墨法造就的苍山浓黑如夜、如山雨欲来的压抑、如黑云压城的沉重,然而,总有一抹光亮——或是苍穹中闪烁的星光 、或是深山茅亭中夜读的青灯、或是山中峡谷中透出的一线天色,给人在重墨的压抑下有渲泄的舒畅。这样的画面,不用落款不必钤印,一看就是科伟的手笔。无怪乎,画中同道称其为“尹一角”、 “尹半边”。

至境  34×68cm

至境(局部)

称呼的褒贬暂不置论,画风的独特已脱颖而出。
而有强烈的个性面貌、独特的艺术风格这正是艺术家一辈子孜孜以求的目标。
尹科伟毕竟才届不惑之年,不惑之年的艺术“早慧”,就是其艺术天赋显现的峥嵘一角。
“一角”的构图,在中国画坛中是对南宋著名画家马远的特称,马远画作擅喜作边角小景,世称“马一角”,与南宋时构图常取半边的画家夏圭——人称“夏半边”相对应,后人称他俩为“马一角”“夏半边”。
一角和半边的构图,却是中国画的禁区。马、夏以后无人敢碰。一方面,是因为马远、夏圭的确是中国画坛令人仰止的高峰;另一方面 ,无论一角还是半边都是中国画构图的大忌——因为中国画讲究在不对称中求对称、不平衡中求平衡的审美观,而半边和一角(三角形构图)是最直观的对称平衡图式。


会稽香榧出稽东  23×68cm

会稽香榧出稽东(局部)

赤壁神游  23×90cm

赤壁神游(局部)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需要有吃了豹子胆的勇气。
遵守规矩,意味着不会犯错;勇于创新,必定要挑战传统。
而天赋在其迸发的那一刻起,就表现出不甘平庸,预示着离经叛道。
科伟的勇气令人称道:为潜心画画,毅然辞掉了事业编制的“铁饭碗”;为有自己独特的图式结构,毅然丢弃修炼了20来年的吴昌硕、任伯年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甜腻画面,一头扎进“墨黑”的世界,明知不入时人眼,敢于触碰“一角”和“半边”的禁区。
这并非对传统的离经叛道,其实正是对中国画体现的中国文化精神的探究和尊重。正如傅抱石所言:“中国绘画是中国民族精神的最大表白,也是中国哲学思想最亲切的某种样式。”

夜读  30×33cm

夜读(局部)

携琴访友  18×40cm

携琴访友(局部)


乐山乐水  30×33cm

乐山乐水(局部)

三流的画家靠技法,二流的画家靠思想,一流的画家靠学养。
中国画历来注重“尊意”。“凡画山水,意在笔先”。这个“意”就是思想,它不是什么脱离客观存在而超然独立的主观世界,而是本于一定的情思,吸收自然之美,把它融入主观,从而构成作品的意境。画家必先立此“意”,才能选择改造自然形象的个性画面,以抒发自己独特的情思。
科伟重重积墨的“暗夜山水”,完全是远离都市白天的喧嚣烦杂和光怪落离,有着一种远离人迹、享受宁静的野逸随性。他把画室取名为随园,并非套用清代诗人袁枚的斋号,而是与其画面传达出来的意境浑然天成的。

 烟重雨霏  34×68cm

 烟重雨霏(局部)

而其花鸟,不见鲜艳夺目的奇花异草,唯有偏居一角的蒲草疯长,仿佛人迹罕至的野塘之景剪取一角,安在纸上,倒是画面空白处飞动的草虫兼工带写,灵性盎然。这一角构图,这黑白基调,自然成趣。
有天赋的科伟依然勤奋。
一觉睡到自然醒,是画家们普遍的闲适状态。而他每天清早六点多进入画室,便铺纸研墨,其间除了偶尔出去写生,或与随园里的野草小虫对话,基本沉浸在他的黑白世界里。
很难预料,刚过不惑之年的科伟以后的艺术之路如何宽广。但就像他的山水画面一样,那怕很厚重很浓黑,总会有一线光影赫然透亮在纸面上,给这暗沉沉的画面以通透以亮色以希望。在暗夜山水中矢志追寻那束光亮的科伟,定会追随“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而最终“豁然开朗”的。



绘画工作室


绘画作品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