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科伟,1978年出生于绍兴兰亭,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国画家协会会员,绍兴市新联会副会长,绍兴市越城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职业画家。 精草丛生灵、善禅意山水。进修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曾在杭州、绍兴举办个人画展,多次参加中日韩书画交流展,出版《水墨造境--尹科伟作品集》《十里春风》。作品入选梅兰竹菊中国画作品展,浙江省第二届中青年花鸟展,浙江省第五、六、七、八届花鸟画展,浙江省剿灭V类水美术作品展,浙江省乡村振兴美丽路桥美术作品展。 杨水土 / 文 天赋是什么?是对艺术的天然挚爱、敏感触觉、独特认知、以及不安于常规的创新精神。 天赋禀异的艺术家能在师法古人、师法前辈的“入帖”训练的基础上,逐步“出帖”,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面貌、艺术风格。而反之,就只能在前人设定的桎梏里打转,要么不敢越雷池半步,要么四处突围“摸一辈子暗弄堂”。 随风戏中流 34×46cm 随风戏中流(局部) 因为天赋难得,创新不易,所以当今画坛画风“千年不变”、画作“千家一面”也情有可原。 至境 34×68cm 至境(局部) 而有强烈的个性面貌、独特的艺术风格这正是艺术家一辈子孜孜以求的目标。 尹科伟毕竟才届不惑之年,不惑之年的艺术“早慧”,就是其艺术天赋显现的峥嵘一角。 “一角”的构图,在中国画坛中是对南宋著名画家马远的特称,马远画作擅喜作边角小景,世称“马一角”,与南宋时构图常取半边的画家夏圭——人称“夏半边”相对应,后人称他俩为“马一角”“夏半边”。 一角和半边的构图,却是中国画的禁区。马、夏以后无人敢碰。一方面,是因为马远、夏圭的确是中国画坛令人仰止的高峰;另一方面 ,无论一角还是半边都是中国画构图的大忌——因为中国画讲究在不对称中求对称、不平衡中求平衡的审美观,而半边和一角(三角形构图)是最直观的对称平衡图式。 会稽香榧出稽东 23×68cm 会稽香榧出稽东(局部) 赤壁神游 23×90cm 赤壁神游(局部) 遵守规矩,意味着不会犯错;勇于创新,必定要挑战传统。 而天赋在其迸发的那一刻起,就表现出不甘平庸,预示着离经叛道。 科伟的勇气令人称道:为潜心画画,毅然辞掉了事业编制的“铁饭碗”;为有自己独特的图式结构,毅然丢弃修炼了20来年的吴昌硕、任伯年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甜腻画面,一头扎进“墨黑”的世界,明知不入时人眼,敢于触碰“一角”和“半边”的禁区。 这并非对传统的离经叛道,其实正是对中国画体现的中国文化精神的探究和尊重。正如傅抱石所言:“中国绘画是中国民族精神的最大表白,也是中国哲学思想最亲切的某种样式。” 夜读 30×33cm 夜读(局部) 携琴访友 18×40cm 携琴访友(局部) 乐山乐水 30×33cm 乐山乐水(局部) 中国画历来注重“尊意”。“凡画山水,意在笔先”。这个“意”就是思想,它不是什么脱离客观存在而超然独立的主观世界,而是本于一定的情思,吸收自然之美,把它融入主观,从而构成作品的意境。画家必先立此“意”,才能选择改造自然形象的个性画面,以抒发自己独特的情思。 科伟重重积墨的“暗夜山水”,完全是远离都市白天的喧嚣烦杂和光怪落离,有着一种远离人迹、享受宁静的野逸随性。他把画室取名为随园,并非套用清代诗人袁枚的斋号,而是与其画面传达出来的意境浑然天成的。 烟重雨霏 34×68cm 烟重雨霏(局部) 有天赋的科伟依然勤奋。 一觉睡到自然醒,是画家们普遍的闲适状态。而他每天清早六点多进入画室,便铺纸研墨,其间除了偶尔出去写生,或与随园里的野草小虫对话,基本沉浸在他的黑白世界里。 很难预料,刚过不惑之年的科伟以后的艺术之路如何宽广。但就像他的山水画面一样,那怕很厚重很浓黑,总会有一线光影赫然透亮在纸面上,给这暗沉沉的画面以通透以亮色以希望。在暗夜山水中矢志追寻那束光亮的科伟,定会追随“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而最终“豁然开朗”的。 绘画工作室 绘画作品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