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港股基金的几个常见疑问——港股基金系列抄底港股系列文章才写了3篇,恒生国企指数就已经反弹了不少。 不过也没关系,事情还会有反复,抄底也没必要要求自己抄在绝对底部,那是神仙才能做到的事情。咱们还是先选好品种,慢慢介入。 今天聊一聊大家投资港股基金常见的几个问题: 问题1:港股为什么老是低估呢?经常看到这张图↓港股总是低估,排在全球最后,为啥? (数据来源:Wind资讯 截至7月24日) 1、行业结构 香港最发达的行业就是金融和房地产,在港股的上市公司中金融、房地产占比达到51.5%,而金融地产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典型的低估值类型,A股的这两个板块同样估值不高(2019.8.20:中证银行PE 6.46,PB 0.84,300地产PE 7.35,PB 1.37),因此港股的整体估值被这两个板块拉低。 2、市场参与者结构 在香港交易所的上市公司虽然大部分是我们内陆的公司。但是内陆的投资参与却非常少,港股的投资者以欧美投资者为主,而且大部分都是机构投资者。他们对中国的发展和上市公司情况了解不深,所以估值给的也不是很高,加上投资相对理性,即使牛市也不会把估值拉的很高。 过去内陆资金持股比例大概只占个位数,其他都是外资。2014年港股通开通后内陆资金也渐渐提高,现在已经达到了20%多。这个比例会随着AH两市的估值波动,当A股明显比港股贵的时候,内陆资金就会大幅南下,据统计2015年底,南下资金一度达到30%。当A股明显比港股便宜的时候,内陆资金又会北上返回A股。 3、市场差异 A股市场有打新股的优势,小盘股也具有一定的壳价值,再加上市场流动性更好,天生相对港股有一定的溢价,即使同样在A股和港股上市的公司,A股股价一般也会贵一些。此外,A股的分红税率相比港股有一定的优惠,这也是一种优势。所以一般认为A股比港股贵10%-20%是合理的。 随着未来A股注册制的推行,上市公司越来越多,A股的溢价优势会慢慢减少,两者估值会逐渐接近。不过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会是一蹴而就的。 问题2:港股到底包含了哪些类型的股票? 港股的成分很复杂,分类介绍一下: H股:注册在内陆,到香港上市的公司,如各大银行、中国平安、中国太保。 红筹股:注册在境外、香港上市,且国有机构持有不低于30%股权以及50%营业收入来自内陆的公司,如中国移动、联想集团、华润置地。 中资民营企业:注册在境外(比如开曼群岛),香港上市,且50%营业收入来自内陆的民营企业,如腾讯控股、瑞声科技。(为啥他们要注册在海外捏?BTA等一堆公司都注册在那里!避税!) 香港本地企业:公司营业收入(或盈利或资产)至少50%来自中国内陆以外地方的香港上市公司。比如长江实业、香港地铁等。也不一定局限于业务在香港的公司,还包含了澳门博彩等。) 外国企业:外国到香港上市的公司,比如美国的新秀丽等,数量比较少。 另外还有一类股票是港股通,很多人搞不清。其实就是大陆股民可以买到的港股。范围是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恒生综合中型股指数的成分股和同时在香港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的A+H股公司股票。有可能包含以上的所有股票,但不包含恒生综合小型股指数的成分股。 下面两张图是香港上市公司的交易额和市值分布,可以看出主要都是内陆企业↓ 所以为了方便,我们可以把港股理解为一个包含部分香港本地股的、实行不同制度、主要面向海外投资者的国内上市公司指数。 问题3:港股的代表性指数有哪些?为方便大家了解,我直接做成了表格,整理了老半天,大家觉得有用的话可以收藏一下 目前暂时不建议大家投资包含大量香港本地股的指数,风险太大,因为此次事件结果会怎样还不好说,香港本地股(如汇丰银行、香港地铁、长实集团、国泰航空等)究竟会受到此次事件多大的影响,现在还不好判断。 问题4:选香港大盘还是恒生国企?以前恒生国企指数只包含H股,而香港大盘包含了H股、红筹股和中资民营,尤其是包含了腾讯,所以更有投资价值。 随着以腾讯、吉利、恒大等中资民营企业以及移动、联通等红筹股越来越重要,恒生指数公司去年开始扩容成分股,新纳入10只红筹/中资民营股,成分股变成50只,扩容已于2019.3完成。现在再对比以前的好坏意义不大。 目前的恒生国企指数和香港大盘已经没什么区别了,基本上就是50只和25只的区别,扩容完成后走势也比较接近↓ 两个都是强者,也谈不上谁更强者恒强。 两个都是市值加权,前十权重股分别是$恒生中国企业(02828)$(62%)$香港大盘(SH501301)$(68%)左右,走势主要取决于前十权重的表现。 买不买取决于你的大市值的看法和你的组合的构建情况,如果你正好需要一个大盘指数,又希望与A股相关度不要太高,可以两选一。 如果你更偏好分散,买恒生国企;如果你更喜欢权重集中,选香港大盘。 如果从费率角度考虑,南方恒生国企ETF费率是0.6%,而华宝香港大盘是0.9%,恒生国企费率更有优势。 问题5:基金投资者有没有可能在港股宽基指数的基础上创造超额收益?香港可以投资的指数普遍都是宽基指数,smart beta比较少,对应的基金更少。宽基指数是不错,可是有没有可能在宽基指数的基础上,再获得一些超额收益呢?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涉及到多个指数,我准备单独花一篇文章来写。 成文日期:2019.8.25 作者:零城逆影 |
|
来自: 甜水罗卜 > 《为什么只投资A股不投资港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