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班组绩效-----起于人性,终于结果

 益知益行 2020-03-25

作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第一个基本的行为就是对员工进行衡量:衡量行为的对与错;衡量结果的好与坏,并将结果公示,让员工了解你,认知你,利用人群的趋同性,塑造共同的价值观。不敢衡量,就不会有领导力;不敢衡量,也不会有员工的追随。

一、奖金的故事:

某公司在当地效益不错,员工工资收入排在前三位。公司设备车间加工班,班里只有三位女同志,平时关系很亲密。月底发奖金的时候到了,班长小李想到车间要求奖金拉开距离,不能搞大锅饭,就回想了本月三个人的工作表现,把奖金发到了她们手里,奖金总额相差不到5元钱。

发完奖金的第二天,其中的两位同志阴着脸找到班长小李,追问为什么她们的奖金要比别人少几元钱?并放话说:“如果不说清楚,干脆拒绝领奖金”。小李很为难,沉吟了一会说:“如果你们认为不合理,可以把奖金放到我这,找车间主任解决”。说完,逃似的奔向工作现场。

两位女同志走向了车间办公室… …。过了半小时,她们回到班里,没有与小李说一句话,把奖金领走了。

大家想想:

为什么两位女同事拒绝领奖金?

小李班长应该怎样处理这件事?

车间主任应该怎样处理这件事?

通过这件事,可以得到什么经验?

作为天天工作在一起的同事,平时交往谁都不会在乎几元钱,可是发奖金的时候,却就是这几元钱引发了严重的矛盾,为什么呢?因为在发奖金的时候,钱已经不单单是钱了。少了几元钱,员工感觉到自己的工作不被认可,工作成果比别人差,感觉到没有面子。是不是她的工作比别人差呢?班长小李肯定有自己的判断,那这个判断是不是客观、公正呢?

99%人都有一个公开的秘密,就是认为自己是最好的,至少在周围熟悉的人群中,自己是很不错的,自己身上总有别人比不上的优势,自己的表现至少不比别人差。当这个认知被管理者否定时,感受到的痛苦,会比丢掉100元钱难受得多。两位女同志的反应,正是这种痛苦的宣泄,是基于要求认同,得到赞赏的渴望得不到满足的心理落差。

作为班长的小李,领会了公司生存的原则:即“市场竞争是以彻底的价值主义为准则,员工行为是以彻底的绩效主义为底线”。坚决的用奖金差距对三位女工进行了衡量。这个行为毋庸置疑,但得到的结果却恰恰相反,员工表现出了严重对抗,小李真的很难。

二、面对结果,考核还是不考核

绝大多数班组长在面对员工绩效时,都面对这样的两难抉择,不面对绩效,将“打击先进,鼓励后进”,时间长了,必然形成“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班组作风。面对绩效,实施评价,将加剧员工对管理的对抗,优秀的员工逐步被孤立,落后的员工形成背后的小组织,天天议论纷纷,甚至班组正常工作无法进行。于是,很多班组长选择不要奖金分配权,逃避自己的责任,将问题上交。小李班长也正是在这个矛盾下,将两位女工的问题,推给了车间主任。

由此看来,小李班长是一位心智不成熟的管理者,他面对问题,没有积极思考问题背后的本质原因,而是消极逃避问题,最终,这个问题必然会处理小李--两个女工虽然最后拿走了奖金,表面上问题得到了解决,其实埋种下了对抗的种子。

这个问题的本质,是管理者评价每一位员工的绩效客观结果,与员工自我认知的绩效结果的反差,消除这个认知反差,是小李班长正确处理这个事件的唯一途径。

两位女工最后领走了奖金,我们猜猜,车间主任是如何说服两位女工的呢?

不管车间主任如何做的工作,他都表现出了心智问题,虽然表面上问题解决了,但是他将小李推到了陷阱当中,此后,女工和小李的相互不信任是可想而知的,小李工作难度加大是可想而知的。车间主任的表现是严重失职,他只是基于问题的表象去解决问题,而没有注意到,奖金事件的本质是价值观统一的问题,绩效制度不能被员工接受的问题。他的说服,让女工领走了奖金,而留下的,是推进绩效管理的障碍、班组工作的矛盾。他想通过解决奖金事件表现自己,希望被人称赞有方法、有能力,但结果是手下的班组长们开始质疑车间主任的领导作风。

三、先人后事---绩效管理的本质是对人的精神管理

许多班组长将绩效考核当作绩效管理的全部,这种以结果为唯一管理点的方式忽略了结果是由起点决定的,由过程保障的,所有希望班组获得高绩效的班组长,必须从起点进行规划。

绩效的起点是什么呢?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某一城市一家医院的同一病房里,住着两位相同的绝症患者,不同的是一个来自乡下农村,一个就生活在医院所在的城市。

生活在医院所在城市的病人,每天都有亲朋好友和同事前来探望。家人前来时宽慰说:家里你就放心吧,还有我们呢,你就安心养病吧。朋友探望时劝慰说:现在你什么也别想,就一门心思养病就行。单位来人时开导说:你放心,单位上的事,我们都替你安排好了,你现在的工作就是养病......

来自乡下农村的患者,只有一位十二三岁的小男孩守护着。他的妻子十天半个月才能上来一次,或送钱,或送些衣物。妻子每次来,总是不停地说着说那,要丈夫为家里的事情拿主意:快要浸种了,今年试种六四还是四六再过两天,他大伯就要嫁女了,你说送多少贺礼啊?小芳说要跟她表姐去出门,我还没答应,这时要你拿主意......

大家想想:

1。你认为继续谁活下去了?

2。为什么这么判断?

不知道你猜得对不对?

几个月后,情况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生活在医院所在城市的那位病人,在亲人、朋友、同事一声声你放心吧你就安心养病吧的宽慰声里,意识中感觉他们已不需要自己,自己也就失去了活着的价值意义,渐渐地失去了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勇气,于是在孤独寂寞与病魔的吞噬中一点点地死去。

来自乡下农村的患者,在妻子大事小事都要自己定夺、拿主意中,意识中感觉家人对自己的不可缺少,自己对家人的重要,意识到自己必须活着,哪怕仅仅是给家人拿些主意,于是一种强烈的求生欲望使他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一个人活着的价值是体现在被别人需要。当一个人没有任何能力,不被任何一个人需要的时候,他就失去了他存在的价值。被别人需要是一种最大的快乐,甚至可以创造出奇迹。

我们往往认为企业的失误或失败是因为管理、营运方面等纯理性的问题造成的,却忽略了在此背后诸多与企业内、外部人的情绪、情感相关联的感性部分。

四、五个需求层次论

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了五个层次,对应在企业现场如下图所示:

人在得到低层次需要满足后,就希望得到更高一级需要的满足;人在高一级需要不能满足的情况下,往往会表现出对低层次更大的需要。

很多班组长面对员工对薪资、奖金的抱怨时,往往无法对应,采用逃避或随声附和的行为。其实,员工往往抱怨的不是收入问题,他们清楚,收入问题不是班组长所能左右的。他们的潜台词是:“我这么能干,为什么不夸奖我?”,更多是希望得到班组团队的认可,满足他们得到赞赏、获得成就感的需求。

作为班组长,要敏锐地发现员工的真正需要,进而创建一个能够满足需要的管理平台,才能真正激励员工,实现高绩效的管理。

五、绩效管理机制 ---认识规律、回归简单

    只要班组长认识到绩效管理背后的规律,认识到员工用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工作,面对绩效,班组绩效管理就会非常简单,归纳一下就是几个字:三公一透明,两激励。三公就是公正、公平、公开;透明就是全过程透明化;两激励就是即时激励、人本激励。

制度要公正

     绩效管理的相关规定要综合考虑所有员工的工作状况,除了生产运营指标外,还需要包括人本的相关内容,如:进步速度,改善提案件数等。

过程要公开

     员工实现绩效,完成工作的结果,要公开化,让全体员工了解自己的业绩,了解他人的成就,从而对自己的绩效客观定位,并进一步促进比、学、赶、帮、超的班组文化。

心态要公平

     作为运用绩效管理制度的班组长,要秉承一颗公正的心,发扬“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古风。班组长的公平,往往不能被员工全面理解,员工在渴望公平的同时,往往在逃避公平。因此,公平感比公平本身更重要,公平不是在班组长的自我意识中,而是要落实到员工的认识中。因此,所有的绩效规定都必须在全员充分讨论,达成一致的前提下才能实施,所有的规定更改,也需要全员的认可。另外,班组长必须坚持按规定执行,尊重客观绩效,才能真正实现公平的班组管理。

全过程要透明

       透明一定要坚持全过程透明,很多企业只是将结果公示出来,结果带来抱怨一片。

全过程指制度的透明,即全员参与制定,全员参与更改;

全过程指绩效统计的过程要透明,每一天,每一周的每一个人的正负绩效都要及时公示,让所有员工都了解自身状况,了解同事的状况,并对比绩效制度,做到自己心中有数;

全过程指结果的透明,将所有人的绩效结果公示,让员工自己对照标准,对照过程,形成公平的认知。

全过程最终指认知的透明,每一期绩效公布后,班组长都必须与全院进行沟通,以消除误解,达成共识。

即时激励法

作为管理者的一个主要心智,就是善于发现员工的优点,只有让每一位员工的优势充分发挥,才能组合成高效的团队。但是人往往首先看到的是别人的缺点,为什么呢?因为人往往以自己为标,以自己为中心,作为班组长,作为班组的核心,这种心态会更加严重。班组长经常想到的是,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处理,在对比员工的工作,不批评就不错了,哪里还有优点可言。不能克服这种心态,就不可能实现即时激励,所以,班组长需要时时审视自己的缺点,那么你才会发现员工的优势,做到即时激励。

即时激励指一旦发现员工的闪光点,就要及时表彰,及时鼓励。即时激励可以让员工立刻确认自己的行为,固化模式,形成长期的习惯。

人本激励法

管理当中有一具广泛流传的名言。叫做“对事不对人”,这个原则往往在批评员工时所用。在表扬员工时,要遵循另一条原则,即“对事也对人”。既要对事情的正确进行表彰,也要对人的行为,心态进行表彰,从激发人的精神层面实施激励。

在表扬和批评时,要注意言词,中国的员工不怕被批评,但是怕没有面子;员工不怕被表扬,但是怕成为众矢之的。可以用这样的语言进行表彰:“***员工为我们大家犯了一个错误,请他介绍一下经过,我们看看以后如何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员工为我们大家做好了一件事情,我们总结一下,看看能不能以后此类事情都这么去做,成为我们班的工作流程”。

基于人本的激励,还需要注意人的适应性。总是采用相同的方法,时间长了会形成心理疲劳,正确领会“朝三暮四”这个成语,会对绩效管理形成很大的帮助。

结语:

班组应该是员工的“精神家园,乐业福田”,工作是员工成就价值、实现自我、证明自我的平台。在工作中让员工得到需要的满足,正是“以人为本”的管理重点,也是绩效管理的真正起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