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盖州钟鼓楼的“前世今生”

 掌阅盖州播天下 2020-03-13

今日头条
盖州钟鼓楼的“前世今生”

  

  

  古城流转千百年,这些历史的遗迹,历经了风雨的磨砺和剥蚀,风霜的雕琢和磨练,默默的迎来送往那些历朝历代的大儒先贤、达官显贵和平民百姓,似乎也在不厌其烦的向人们讲述着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次辉煌……那些岁月留下的斑斓痕迹,更像一面镜子,反射着时光的变迁与曾经的丰美,并以其特有的魅力唤起后人深沉的鸿泥之感,吸引着人们追寻古迹,去体悟远去的征程,追踪它曾有的辉煌。老城,这些或早或晚的古建筑在岁月的印记里演变成了一个个倘大的历史符号,凝结在历史的长河里,流动在了世世代代再次生息的子民血脉里。

  

  历史长河日夜奔流,水浪的拍打淘洗着2400多年古城,却淘不尽古城的文明,以古长城山海关为界,以整个中原地带为关内,黄河流域,哺育着五千年中华民族文明史,据记载发生在黄河流域的炎帝之战,繁衍出炎黄子孙,古文明悠远绵长。盖州地处东南沿海边的环形城市,面向浩瀚的海外,兴工通商,被称为蓝色文明。而盖州坐落在大清国脉发祥地的长白山围拢的黑土地上,古城古籍分布较多,盖州市古称辰州,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汉代就是商贾云集的辽东重镇。清代中叶,成为东北的“财货通衢”,“名闻八闽,声达三江”。据史料记载,辽宁营口的盖州古城有两千四百年历史,被清华大学专家称为塞外“墨宝”、:“墨金”,是一座底蕴丰厚的文化古城。据县志记载,这里著名的历史遗迹有明清一条街,钟鼓楼,上帝庙。普济寺,崇教寺,财神庙。三江会馆,沈延毅纪念馆,展示岁月斑驳风尘。

  

  寻访盖州老建筑,居于市中心偏南的钟鼓楼是绝对不能错过的。建于明洪武九年(1376年),钟鼓楼距南城门约350米,距东西城墙各约340米。钟鼓楼上,东西为钟鼓亭,中间为观音阁,阁后为大雄宝殿,左右各有一配殿。钟鼓楼周围是盖州古城的繁华区域,现尚存较多的明清民居。

  

  钟鼓楼,璀璨的文化明珠!神奇的民间珍宝!瑰丽的建筑奇葩!一个古城独特风格的标志性建筑;一个城市文化志存高远、奋力向上的象征;一个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的融合体现。

 

 

  (钟鼓楼旧影)

  

  说起钟鼓楼,盖州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钟鼓楼建在高台上,东为钟楼,西为鼓楼,中为观音阁,阁后为大慈宝殿,宝殿左、右各有一配殿。

        这组古建筑皆座北向南,偏西23度。这组古建用材及木架特点,均有明代风格,相传为明洪武年间,指挥吴玉展筑南城时所建。

  

  钟鼓楼平面呈长方形,长37米,宽14米,由楼座与座上殿宇组成。楼座正中为券顶门洞,是城内南北方向上的交通要道。

        毗连的西北角,有山门一座,东向,门两侧各有一石雕狮子,此石狮比例准确,刀法流畅,堪称石雕艺术品中的佳作。山门是上下楼的必经之路,由此拾级而上即进入钟鼓楼。楼上青砖铺地,四周围以女儿墙,并设有向外排水的水槽。

  

  钟鼓二楼原建筑已不存,现见钟鼓二楼,是盖州市文管所近年修复的。观音阁,亭式建筑,弧式顶,无正脊,两侧弧形脊施有腰兽,脊端各施套兽一组。前檐正中枋上悬阴刻“观音阁”匾一块,蓝地金字,题款为“大明洪武九年”。现前檐柱楹联,东侧为“山环平郭”,西侧为“海抱连云”,为沈延毅所题。

        大慈宝殿居观音阁后,宽5米,进深一间,长6.5米,高约5米,硬山式青砖墙,木架结构,青瓦顶。前檐下小额枋正中有“大慈宝殿”匾一块,阴面门额上有“雷部潮音”匾一块。匾为木质蓝地阴刻金字,款题“大明洪武九年”。

        前檐与观音阁后檐相距极近,以水流相连。殿阁相依,互为照映,尤显古建筑庄严浑厚。

        高台上有花岗岩质石碑,字迹清晰,为“乾隆十九年重修盖平鼓楼记”碑。钟鼓楼属于城楼式建筑,整个建筑古朴典雅,巍峨壮观,反映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高超的建筑技艺,又具有显著的艺术特色。

  

  据悉,自明清以来,以现于高层建筑之上的报时靠击鼓而代之。其中,继承传统的仍单独建造报时建筑,用皮鼓,故名曰“钟鼓楼”。通报火警,人们根据“东三西四南五北六紧七慢八”的钟鼓声,就可以判定发生火灾的城门方位。

  

  钟鼓楼,民国年间曾改做"民众图书馆",现基本保持原貌,很有保存价值。

  

  钟鼓楼是历史的见证

  

  钟鼓楼大钟背后的故事美轮美奂,演绎着精彩。

  

  据《满文老档秘录》记载:金代天德三年重铸的六千斤大铜钟,经历了金、元、明三代五百多年,不知何故,明末出现在盖州(今辽宁省盖州市)。当后金努尔哈赤于天命六年(1621年)三月进入辽沈地区,四月决定迁都辽阳之际,于五月巡视盖州得此大钟,以“吾远祖遗物”,遣人运往辽阳东京城。据《满文老档秘录》上编,天命六年五月:“努尔哈赤,驾经盖州时,有人献大金天惠三年所铸铜钟一口,谕曰:‘今遣员役将古钟一口送京,此钟得自盖州,系大金天惠三年所造。天惠者,太祖阿骨打之弟乌珠汗在位之年号也。该员役等护送吾远祖遗物有功,宜酌加升赏,以示鼓励。’”此钟通高2.1米(纽高30厘米),口径1.24米。体形圆正,口径大,向上微有收分,顶部呈半球形,上置蟠结双龙纽,口缘为波曲状,是一个厚重雄伟、铜质纯净、铸造比较朴素的大钟。

  

  由于人们疏于记载,金朝铸成的大钟在400多年后,不知什么原因从辽北流落到辽南,渐渐被世人冷落。直到公元1619年,努尔哈赤的大军来到盖州(今盖州市)时,大钟才又被人们想起。当地人将大钟献给努尔哈赤,并告知大钟历史,了解这一切后,努尔哈赤视大钟为先朝遗物,十分珍视。先是把它带回都城辽阳,迁都沈阳后,大钟又跟随他在沈阳安家。

  

  努尔哈赤去世,皇太极即位,同样十分珍视这口大钟,时刻想着为大钟找一处妥善的安放地点。当他完成沈阳城的改建后,很快便筹建钟鼓楼,其中钟楼的建造似在为大钟量体裁衣。钟鼓楼完工后,金朝铸就的大钟几经周折悬挂在后金建起的钟楼之上,皇太极给大钟起名“盛京定更钟”。

  

  “盛京定更钟”以一种至高无上的身份象征,成为一个历史民族精神的神圣殿堂。

  

  岁月荏苒钟声“长鸣”

  

  钟鼓楼作为古代的报时中心,昔日文武百官上朝,百姓生息劳作均以此为度。清朝的衰亡,使钟鼓楼逐渐失去了为古都报时的功能,击鼓定更撞钟报时的方法,随着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离开紫禁城而废止。

  

  钟鼓楼是盖州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它所在的明清一条街也是盖州老街巷的代表。如今,老城区明清一条街已成为生气勃勃的商业一条街。融汇了大小商铺、老字号等的悠久老街,将继续谱写它崭新的未来。而很多名声赫赫的老地名依然存在,像花墙胡同、鱼市胡同等,钟鼓楼也伴随着它们延续着古街的历史,见证着盖州的新发展。

  

  改革开放新时代,钟鼓楼早已不再钟声明鸣,钟鼓楼原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营口市人民政府将其提升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又提升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完好地立于古城的南北中轴线上,它的形象将永远响彻在盖州人的记忆中。

  

  钟鼓楼遗址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是盖州市发展文物旅游事业,推动社会经济的积极力量,是盖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内涵文化的标志,也是盖州发展进程中的文化坐标,是一个无法剥离的载体。

  

  沧桑风雨几千年,城壁斑驳映古砖。历史有情书厚重,青石道上探云烟。 盖州古城是一首词。每一块瓦,都是平仄,它在历史的呼吸里醒着……。两千四百年人和事,多少风云烟雨中,明朝看古城,那山,那水,那人,那寺,清砖汉瓦续写历史,古城新姿展现眼前。

  

  美哉,钟鼓楼,魅力盖州之胜境,于此阅尽人间春色。

  

  壮哉,钟鼓楼,和谐盛世之崇构,游客蔚为天下奇观。

作者:于学忠 | 摄影:贾化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