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扇子不一定是扇风的,而是……

 闲情偶的 2020-03-13

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 

法国作家伏尔泰曾说:不拿扇子的女士犹如不拿剑的男子。

中国的扇子源远流长,这几年也频繁在各大秀场露面,成为时尚圈的宠儿

GUCCI2017春夏秀场上的中国元素团扇

碧昂斯手上的这把团扇售价450刀

Dior也对扇子元素情有独钟,

在各种大秀上玩得不亦乐乎。

惊艳巴黎时装周的中国品牌Heaven Gaia模特手中的团扇。不仅各大品牌秀场对中国团扇情有独钟,它还是各大杂志和模特的心头好哦。

但是,关于中国扇子,除了来扇风扮靓,它的历史传承你知道吗?关于扇子的前世今生,趣闻轶事,原来全在古今中外的名画里,快来跟随Touchbox一起给孩子做一次有趣的讲解,还有各种扇子的创意哦,千万别错过!

1 仪仗扇:皇家的威严

说起扇子的起源,要追溯到3、4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

不过,最早的扇子可不是用来扇风的,而是帝王仪仗队中的标配道具。一对长柄大扇,由侍者手执,为帝王或王后障风蔽日,后来成为一种仪仗,所以又叫“仪仗扇”。

最有政治意义的仪仗扇

当属中国古代十大名画之一,唐代阎立本所绘的《步辇图》中的这对华美大扇了。

什么叫“步辇”呢?就是人抬的车!这是因为啊,皇上是不坐有轮子的车的,

所以出场的男二号,原来就是坐在辇车上的高富帅唐太宗!为什么说此画有政治意义呢?看左边三人中,中间身穿花袍的,正是松赞干布派来的吐蕃使臣,画中的场面,正是大唐接受吐蕃政治联姻的情景,是不是很重大的历史政治事件?也就是说,虽然有九个宫女环绕着赫赫有名的男二号,但真正的男一和女一是并没有在画中出现的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

在皇帝日常生活中,“仪仗扇”使用非常频繁,但凡巡游、狩猎、朝参、宴会、谒陵等大型活动都有“仪仗扇”与之相伴,旨在烘托皇家气派,加强皇帝集权,意喻皇权神授、至高无上。

最浪漫的仪仗扇

出现在爱情连环画《洛神赋图》中。绘者为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文者则是三国时期的大才子曹植。曹植与洛神则分别是凄美爱情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说它是连环画,因为画长达6米,移步换景,一景一故事,在不同的时空中呈现了百转千回的人神之恋:从洛神出现,“翩若惊鸿,宛若游龙”;到人神相会、彼此眷念,最后洛神离去,曹植坐船追踪,回到岸上“夜耿耿而不寐”。

其中的一则,曹植身穿红色长衣,坐在洛水边上,身后有三名侍者手持仪仗扇,二名侍者手捧诗书。曹植面对洛神,流露出爱慕之情,洛神“奇服旷世,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梳着高高的云髻,手持麈尾,以依恋之情回身望着曹植,表露她“若往若还”的矛盾心态,具有强烈的神话气氛和浪漫主义色彩。

原本代表皇家威严的仪仗扇,因为见证了曹植对洛神的爱慕之意以及因“人神之道殊”不能如愿的惆怅之情,变得浪漫飘逸而有富有诗意。

2 羽扇:名士隐者的风尚

羽扇,当然就是羽毛制成的扇子啦!用仙鹤等毛羽制成的羽扇,因为色白质轻,很受文士赏爱。最著名的羽扇代言人,当属手持羽扇指挥三军的诸葛亮。文学家苏轼的《水调歌头》,千古名句“羽扇纶巾”,描述的正是诸葛亮的典型形象。

在中国古代文学世界中,羽扇常与纶巾、芒鞋相提并论,象征着名士之风流、隐者之高操。如“手持白羽扇,脚步青芒履。闻道鹤书征,临流还洗耳”“纶巾并羽扇,君有古人风”,不胜枚举。羽扇,象征了中国文人的隐逸世界与高洁人生。

来看看历代的《十八学士图》,就知道羽扇与文人雅士的相伴,那是流行了几百年的时尚风啊。

什么是《十八学士图》?原来,在唐代李世民没当上皇上,还是秦王的时候,开设文学馆,收聘贤才,罗致四方文士,得到心腹谋士、儒士学者、士族首领等十八人,命画家阎立本为十八学士画像, 即为《十八学士写真图》。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唐代十八个贤士的集体写真照,而后面历朝都要以此为题材,重新翻拍,就有了宋明清的十八学士图。

画中少不了琴棋书画这样的文人雅趣,同时,都选择让羽扇出镜,足见在那个历史时期,羽扇是文人的常伴之物。

宋代刘松年摹周文矩的《十八学士图》全图与局部图。

明人杜堇所绘的《十八学士图》。

清代姚文翰临摹刘松年的《十八学士图》。

飘逸精美的羽扇,在18至19世纪,由中国出口到西方国家,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的收藏里,我们能看到当年的羽扇,原料何等珍贵、工艺何等精湛。

而在西方的绘画中,也看到了羽扇,作为泊来品所带来的异域风情。

安格尔的这幅《大宫女》,画中女子的打扮并不是一个典型的西方人,她包着土耳其头巾,手拿孔雀羽扇,就连衬景的绸缎也散发着异国的光彩。

安格尔是法国19世纪新古典主义的旗手,与当时新兴的浪漫主义画派对立,形成尖锐的学派斗争。安格尔并不是生硬地照搬古代大师的样式,而是善于从古典美中得到一种简炼而单纯的风格,在具体技巧上,“务求线条干净和造型平整”,创作了一系列表现人体美的绘画作品中,如《泉》、《大宫女》、《瓦平松的浴女》、《土耳其浴室》等,每一幅画都力求做到构图严谨、色彩单纯、形象典雅。

中国扇与洛可可

18世纪初,洛可可艺术在欧洲特别流行,而东方艺术因为法国皇室的原因而得到大力发展。艺术家们开始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融入东方元素尤其是中国元素,而中国扇子因其材质、题材、纹饰、工艺等各方面都满足了当时欧洲人的审美趣味而广受喜爱。不少著名画家也在作品中留下了中国扇子的痕迹。

欧洲画作中的扇子元素

3 团扇:仕女的小物

团扇又称宫扇、纨扇,是一种圆形有柄的扇子。如果说羽扇属于名士,那么团扇则属于淑女。

在团扇的摇曳之间,古代女子常会借物咏诗,表达儿女情长。汉朝班婕妤有的名诗《团扇歌》,借团扇作赋,表达伤感和悲凉。晋朝时一位名叫桃叶的女子,用一首《答团扇歌》与班婕妤的《团扇歌》相应和。唐代诗人杜牧写失意宫女的名诗《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开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宫女的“轻罗小扇”,说的也是纨扇。

而文人画师则偏爱表现透露着女性美的执扇女。这幅《纨扇仕女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画者是以描绘仕女著称的唐代画家周昉,描绘的是唐代贵族女子悠闲的生活场景。手执团扇指向右边的刺绣场景,刹那间的一个动作姿态,让整幅画之间的人物产生了联系,也灵动了起来。周昉笔下丰腴柔美的仕女图像,在唐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唐时代的审美也深深影响着我们的邻国,那时唐代女子的装束和打扮,如同今天我们追捧的日潮,韩流。团扇,就这样传入日本,并形成了日本自己的团扇文化。

到了明治时期,日本结束了几个世纪的闭关锁国,开始向外界开放,日本的浮世绘和手工艺品也潮水般涌入欧洲的商店和画廊。很快,日本浮世绘和东方手工艺品的魅力在法国文化人和印象派艺术家中风靡——包括凡高、马奈、德加和莫奈等。

莫奈的《穿日本和服的卡美伊·》,简直就是日本团扇的强植入式广告,画家夫人亲自穿上和服,当担当模特。

这幅画视觉冲击力之强,风格之独特,完全迥异于莫奈以户外自然光线下的色彩变化为追求效果的风格特点。看来,来自奇异而遥远国度的团扇,让莫奈有几分出离原本的自己,以至于莫奈本人后来也很后悔这样的画法,称这件作品为“废品”。

同样喜欢绘画日本扇子,曾将自己的五件扇画参展1870 年印象画派画展的埃德加· 德加,就还好,没被迷人的团扇冲昏头。这幅《卡缪夫人像》,不失德加一贯的精致细腻,画的是东方瓷器收藏家的妻子手执圆扇,背靠在明亮的玫瑰红色的墙壁前,是德加油画作品中最具有日本趣味的画作。

看到这些浓郁东方美的团扇,是不是也想带着小朋友,自己动手画或做上一柄团扇?

准备好不透明纺织品颜料、空白娟丝团扇一面、尖头马毛笔、调色盘。

先在素描纸上用铅笔画出底稿,团扇放在素描纸上用铅笔描出图案。用小毛笔蘸黑色颜料描出黑边,切记黑边不要太深。然后,开始用颜料上色,先上大色块,在调色盘上调好色先铺上整体的一层颜色,趁着颜料没有干再加入其他颜色进行晕染。


切记晕染的不要太开,且要一块块来,不要分散画。

低龄的小朋友,可以简简单单做个团扇手工。

形式也可以是折纸形式的团扇。

    4 折扇 :文人墨客的抒情与达意

    明清时期读书人的标准形象,往往是头戴方巾,手摇折扇。

    看这幅画中的翩翩书生,仿佛韩剧中的古装少年穿越了时空,有没有?

    恬静笃定的少年,正是明代画家梁元柱本人青少年时的自画像。可见摆拍、自拍、晒自己,是古今文艺青年的共同爱好。

    要想深入了解这位美少年的喜好和品味,还要仔细看看他的宝贝晒图:除了砚台和一支湘妃竹的笔,最清新雅致的当属这把红木的折扇!

    说起折扇,又称聚头扇、撒扇,收放自如,携带方便,更兼适合写字作画,可以彰显学养才情,因此为读书人所喜。历代书画家喜欢在扇面上绘画或书写,以抒情达意,由此形成独特的中国画门类-扇面画。在宋、元时代,团扇画广为流行。明代以后,折扇画渐执牛耳。

    折扇的扇面上宽下窄,画家在命笔之时要在特定空间范围内安排画面,往往形成妙趣横生的画境和别具一格的构图。无论是山水、人物、花鸟、走兽等'绘画',还是诗词歌赋等'书法',都可以创作出格调清新多变、布局错综纷繁的构图效果,从而突破了传统的绘画和书法模式,为中国书画史开辟了崭新的一页。

    扇面画中不乏超绝脱俗的传世佳作。 可惜折扇保存下来的非常稀少,让我们看这几件来自明清的稀世珍宝,分别体会一方扇面上的文人画,或山水寄情,

    ▲ 明 仇英 《兰亭图》扇画

    ▲ 明代 唐寅 《江亭谈古图》 

    或花鸟娱心


    ▲ 清 华岩 《红叶画眉》扇画

    ▲ 清 八大山人《双鱼图》

    或诗文咏志。


    ▲ 明 文徵明 行书扇画

    折扇最早源自日本,北宋时期经朝鲜传入中国,渐取代团扇。17、 18世纪,中国折扇远销西欧,深受上层社会的欢迎,富丽精工的折扇成为身份和贵族品位的象征,特别是女性,就象今天的名媛怎能少了一件名牌包包,华美和材质名贵的折扇,也是摆拍必备品,大量地出现在盛装的女性人物画像中。

    印象派画家笔下的折扇。

    即使到了现代,毕加索画中的女子,仍有一柄折扇。

    小朋友们,可以在手工中,体会一下开合之间,袖怀珍物-折扇的魅力。

    先用折纸实现。


    再增加绘画,做出自带清凉感的水果折扇。

    画的时候,要试试渲染的方法。

    5 蒲扇:平民的神器

    要说仪仗扇,其实并没有很实际的功用,却被捧上了天;羽扇,也是气质大于功能;折扇、团扇,附庸书画,又承接了国际文化交流的工作,成了最有收藏价值的扇子。

    而真正体现扇子本职,又最最实用的,当属出身卑微的蒲扇。千百年来,蒲扇虽是游走于民间的日常物件,却是平民百姓的神器。

    看丰子恺的画,夏日炎炎,记忆中总一把大蒲扇,摇曳着旧时光。

    煤炉生火时扇风,

    烈日炎炎下引风纳凉,

    风雨时时举扇遮挡,

    灯影中驱蚊赶虫,田野里追蜂捕蝶,

    席地而坐时充当座垫,还可权作孩子的脚踏车。

    世纪三十至五十年代,丰子恺的这些漫画极受国人欢迎。别具一格,清新纯净的画面,取自寻常百姓的点滴日常,充满幽默,富有哲理,非常深入人心,而画风也极为优美。著名学者郑振铎曾说,“虽然是疏朗的几道笔痕,我的情思却被他带到一个诗的仙境,我的心上感到一种说不出的美感。”

    丰子恺曾说:“我的心为四事所占据,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他认为世间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们能最明确、最完全地见到。因此,他借助儿童的视角,细致描摹世间的温柔与感动。

    带小朋友,做一做趣味扇子。还有更多扇子详细步骤图,点击:这恐怕是夏天,最有用的创意手作了!

    这个夏天,快快带着小朋友,一边做手工,看名画,听一听和扇子有关的故事。

    今日活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