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5 三种新奇的病因假说

 里凤山民 2020-03-13

你好,欢迎来到《医学趋势50讲》。

上一讲,我们给大家介绍了阿尔茨海默病的几种病因假说。其实这些只是冰山一角,如果说阿尔茨海默病是迷雾笼罩的新大陆,那么我们已经探索过的土地还不足以让哥伦布放下他的鸡蛋呢。

这一讲,就来继续说说这片新大陆上少有人踏足的角落,你将听到三种新奇的科学假说,而且碰巧的是,它们都和小小的病毒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你还会了解到神经元是怎么和免疫细胞偷师,艾滋病、疱疹和疯牛病又是怎么和阿尔茨海默病产生联系的。

之前我和大家开过一个玩笑,只要你活得够长,早晚会得上阿尔茨海默病。其实这句话并不十分准确,现实生活中,就有一群人,几乎不得阿尔茨海默病。

我猜你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个人群居然会是HIV携带者,也就是艾滋病患者。数据显示,至今为止,仅发现一名艾滋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共病患者[1]。

这就奇了怪了?难不成HIV病毒还能保护脑细胞?

到底怎么回事儿,容我卖个关子,咱们先来聊聊神经元自己的事儿。

我们知道大脑复杂,但未必知道它到底是怎么个复杂法儿。这么说吧,大脑里大概有1000亿个神经元,而且这些神经元,大概率每个都不一样!和其他组织对比一下,你就知道怪在哪里了。比如皮肤,表皮是表皮,真皮是真皮,看位置判断细胞功能,大致就不会错。但两个相邻的神经元,很可能功能就完全不同了。

在人体内,神经元倒不是独一份儿奇怪,另一个有七十二变能力的是,产生抗体的B细胞。B细胞能够以超快的速度重新组合基因序列,制造出千变万化的抗体。如果神经元的特异功能和B细胞是一个道理,那是不是说明,神经元也会基因重组呢?

其实神经元会基因重组本身就是个够神奇的事儿了,很多学者都说这是近年来分子生物学领域最大的发现之一。但在研究中,科学家发现了一件更令人震惊的事情。

就是我们之前提到过的那个APP基因,科学家发现,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中,有六千多种独特的APP变体基因,是正常人的将近六倍,其中还有11种已经十分确定和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有关。而且这些变体基因表达的部分蛋白,也是有生物毒性的。[2]

那这些变体基因怎么来的呢?

说来吓人,这些变体基因其实根本就是我们自己的基因,只是在从DNA变成RNA之后,又经过逆转录,重新回到了DNA里!RNA和DNA毕竟结构不同,所以产生了几千种变异。

现在可以回答艾滋病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疑问了。HIV也是一种逆转录病毒,那保护艾滋病患者不得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是他们常规服用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以上就是要介绍的第一种假说,逆转录假说。

先别急着感叹,第二种假说更令人难以相信,它认为,阿尔茨海默病的致病因素,可能是疱疹病毒。

对,就是那个可能是个人都得过的疱疹。

其实这个假说也不是空穴来风,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就有科学家在做相关研究了。但是遗憾的是,β淀粉样蛋白一直是研究的主流,连搞tau蛋白学问的人都很少,你们做病毒的又算哪根葱呢?

再说了,谁还没个疱疹病毒啊。根据流行病学数据,超过9成人类到70岁时都会携带1型单纯疱疹病毒,而几乎每个婴儿出生后都会感染6型人类疱疹病毒,这些病毒能够和我们和平共处几十年之久。既然每个人都有,那它又有啥特殊的呢。

可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脑内,又的的确确有着远超健康人水平的疱疹病毒,特别是几个特殊的亚型。要说没关系,那么多病例摆在那里,总不能都是巧合吧。

要么说风水轮流转呢。时隔五十年,在β淀粉样蛋白理论受挫的当下,当年被排挤的疱疹病毒假说支持者们迎来了大翻身。

得益于现在发达的多组学技术,科学家们可以联合基因、蛋白质、代谢物、组织病理学等多种数据全方位立体地给疾病画像。用这种方法,疱疹病毒对人体的影响像一张清晰明确的地图一样展开了。

这下由不得你不信了。在疱疹病毒能够影响到的基因中,有超多和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基因,包括我们前面提到的APP基因。研究者还发现,疱疹病毒会抑制一种能保护神经的小RNA,促进β淀粉样蛋白沉淀形成,导致神经元损坏。[3]

事情听上去是不是很玄乎?更玄乎的还在后面呢。

你觉得β淀粉样蛋白到底是什么?只是一种单纯的代谢垃圾吗?那我告诉你,这种蛋白已经陪着人类走过了4亿年,现在还有60%脊椎动物保留着它。如此漫长的自然选择都没有淘汰掉它,是不是说明β淀粉样蛋白有特殊作用呢?

大约十年前,有科学家惊讶地发现,β淀粉样蛋白能够抑制8种临床常见的病原菌,根据科学家的测算,它的杀菌能力几乎等同青霉素。如果把小鼠大脑里的蛋白沉淀切开,你就会发现,每个斑块里都包着病原菌!

这可是惊天大反转。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之前大家都认为β淀粉样蛋白自己本身是个坏蛋,但没曾想到,它不但不是杀死神经元的凶手,竟然还是一种抵御病原菌的抗菌肽!

到这里,很多线索就都连上了。既然β淀粉样蛋白是一种抵御病原菌的抗菌肽,那么疱疹病毒自然也在他的防守范围里。完全有理由认为,那些烦人的β淀粉样蛋白沉淀其实是英雄蛋白和疱疹病毒战斗留下的遗骸。

更近一步,临床的数据也支持疱疹病毒的凶手地位。中国台湾有一项涉及三万多人的调查,其中感染了单纯疱疹病毒的人,痴呆风险要比没有感染的高2倍还多。接受抗病毒治疗以后,发病风险降低了90%。

可以说,小小的疱疹病毒让阿尔茨海默病来了个剧情大反转。

接下来第三种假说,要完全颠覆我们对阿尔茨海默病这种疾病的定义了。这个理论认为,阿尔茨海默病和疯牛病一样,是一种朊病毒导致的疾病。[4]

说起朊病毒,那可真是生命科学界独一份儿的大奇葩。你说它是生命吧,它就是一团蛋白,没有遗传物质;你说它不是生命,它又能完全无视中心法则,以蛋白之身直接繁殖。它不奇葩谁奇葩。

有人要问了,你说阿尔茨海默病是朊蛋白病,疯牛病会传染,可谁也没听说过老年痴呆还会传染的。别急,这个结论下的有点早,阿尔茨海默病其实也能传染,只不过这个传染的条件比较苛刻罢了。

故事还得倒回20世纪。当时人们已经开始追求大高个儿了,长不高怎么办?打生长激素呗。但是那个时候还没有人工生长激素,只能使用从尸体的脑垂体里提炼出来的激素。这事儿现在听着挺可怕的,但当时可是常事儿。

1985年,美国发现了四个克雅病患者,他们都曾经注射过尸体来源的生长激素。这样的病例不断发生,全球范围内大概死了两百多人。经过调查,当年使用的生长激素里面就含有朊病毒,这些人都是被传染了。而这个克雅病也就是一种朊蛋白病。

在检查死者尸体的时候,医生发现了奇怪的现象。这些死者大脑内除了朊病毒,还有大量的β淀粉样蛋白沉淀。要知道,这些患者也就三四十岁,最大的也就五十岁左右,还远不到阿尔茨海默病的平均发病年龄。按照常理,这个年纪出现大量β淀粉样蛋白的可能性不到百分之四。

无独有偶,在一些硬脑膜移植病例中,也出现了类似的病理学变化。

有科学家拿到了一些当年没有使用的生长激素,在小鼠中测试了一下传染性。结果,这些常温存放了三十多年的蛋白质,竟然还有致病能力。在顽强这一点上,β淀粉样蛋白也很像朊病毒,简单的加热处理或者甲醛浸泡,都不会让它失活。

最近有了更直接的实验证据,可以说明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是两种朊病毒。诺奖获得者、破解疯牛病真相的斯坦利·普鲁西纳,分析了一百多份人类大脑样本,检查了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的朊病毒活性。

实验结果十分明确地显示,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是和朊病毒活性正相关的。举个例子,病情较重、在四十岁就死亡的患者,脑内朊病毒水平会是90岁死亡患者的32倍!

了解了这三种新奇的假说,有没有觉得大开眼界呢?

其实科学家的脑洞真的超级大,下一讲绝对会更加颠覆你对疾病治疗的认知。

这节课最后我给大家留一个思考题:

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今天分享的几个最前沿的科学假说中,你最看好哪个呢?

欢迎把你的思考写到留言区,我们一起互动。

参考资料:

[1]https://gumc./news/First-Diagnosed-Case-of-Alzheimers-Disease-in-HIV-Positive-Individual-Reported

[2]Lee M H, Siddoway B, Kaeser G E, et al. Somatic APP gene recombination in Alzheimer’s disease and normal neurons[J]. Nature, 2018, 563(7733): 639.

[3]Readhead B, Haure-Mirande J V, Funk C C, et al. Multiscale analysis of independent Alzheimer’s cohorts finds disruption of molecular, genetic, and clinical networks by human herpesvirus[J]. Neuron, 2018, 99(1): 64-82. e7.

[4]Aoyagi A, Condello C, Stöhr J, et al. Aβ and tau prion-like activities decline with longevity in the Alzheimer’s disease human brain[J].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19, 11(490): eaat846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