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还原徐达两次放走元顺帝的真相[原创]

 彭志文文集 2020-03-13

公元 1367年11月,徐达奉朱元璋的命令,率领25万大军北伐。他的副元帅常遇春提出了直接进攻元大都的策略,朱元璋基于以往的经验,和参谋军师们都一致反对,认为这样的战术太过于轻敌了,毕竟前几次北伐都失败了。徐达根据“圣意”(朱元璋的意思),制定了“三步走”的北伐战略。第一步,迂回山东、河南、陕西,歼灭这些地方的元军。第二步,待元军精锐力量被歼灭后,再向河北以及大都进军。第三步,攻陷元朝大都之后,再逐步扫荡北方各地。

通过这种分歧的争论,可以看出:常遇春与徐达之间是存在问题的。而这些情况,朱元璋是知情的,且他就是战略战术的实际策划者。

第一次 在大都,元顺帝出人意料逃跑,不存在故意放跑

徐达兵分两路,自己率领主力走陆路,常遇春率一军走水路,严格执行着“三步走”策略,一步步稳扎稳打,先剪除元大都的羽翼,也就是大都周边的城池。即先占领周边再取中间,使大都处在明军的战略包围之中。

  

元朝统治集团没有把权力分配协调好,皇族之间相互倾轧,内讧不断。元兵虽多,却已不听元顺帝的指挥,根本无法组织勤王。在大都周边元军的四个重兵集团,只有也速前来救援,却被明军击溃了。而也速的失败又是蛮打脸的事,蒙古骑兵以最擅长的方式输掉了战争。另外,被寄予厚望的王保保,居然被绊在山西太原,完全没有出兵,这也是让元顺帝很闹心的。

元顺帝身边虽还有十余万人,但他认为大都已不可守,遂乘夜率领三宫后妃、皇太子等人从健德门往北逃往上都。这样的变化是徐达所料不及的,对于元帝可能逃亡的路线也存在计算错误,这里,根本就不存在徐达故意放走元顺帝的问题。

第二次:在上都,徐达曾试图抓住元顺帝,追击者走错了路

元顺帝的逃跑路线是先向西北出居庸关,之后偏离了皇帝平时前往上都的路线,往西一直绕到中都,然后,再折向东北方去的上都。而明军情报没有做好,往东北方向出古北口追击,一开始方向就搞错了,农历初八日,追到兴州后回军,一路之上倒是截获了一大批回回商人的牲口。

 追击部队回到北平之后向徐达报告,徐达大怒,令傅友德换路追袭,但元顺帝已经跑远了,而明军也必须先应付从背后攻来的扩廓帖木儿的军队,因此不能继续远征塞外了。所以,徐达也是想要抓住元顺帝,只不过是追击部队跑错路了。

然后,副元帅常遇春上书朱元璋,参本徐达故意放走元顺帝。这里面,显然有着挟私报复之嫌,朱元璋对于他手下的将军都十分信任,尤其是对徐达,在多次的作战中徐达都能得到朱元璋的全力支持,徐达也一次次的为朱元璋打出优秀的战绩,因此,朱元璋不相信常遇春的举报,或许,换一个人来举报,朱元璋可能会考虑一下。

  (原创不易,本文系 彭志文原创 编撰,转载请署名,谢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