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句论语”专栏系列连载的第 40 篇文章 大家好,欢迎打开#每日一句论语#专栏, 每天花5分钟一起学论语,受益每一天!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原文】 三家①者以《雍》②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注释】 ①三家: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鲁国当政的三家大夫,他们都是鲁桓公的后代,史称“三桓”。 ②《雍》:《诗经.周颂》中的一篇,古代为周天子举行祭礼后撤去祭品、祭器时所唱的诗。 ③相(xiàng)维辟公,天子穆穆:《雍》诗中的两句。相,助的意思。维,用于句中的助词,可以译为“是”。辟公:指诸侯。穆穆,态度庄严肃穆。 【译文】 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祭祖时,唱着《诗经·周颂·雍》这首诗歌来撤除祭品。孔子说:“《雍》诗说的‘诸侯都来助祭,天子庄严肃穆主祭’怎么能用在三家大夫的厅堂上呢?” 【解读&感悟】 春秋时期的鲁国,实际上是由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这“三桓”共同执政,轮流掌管鲁国大权长达三百多年。在此期间,“三桓”之间争权夺利,大肆扩张封地,私自建造城池,无视鲁国国君的存在,经常做出越礼的行为。比如,上一篇讲的季孙氏公然在家庙中使用天子礼仪,而孟孙氏、叔孙氏同样在祭祀祖先之时,演唱只有天子才能唱的诗——《雍》。对于他们这样的不合规范甚至是违背体制的行为,孔子一直是很反对。 温馨提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