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吸猫狂魔八大山人,是吃可爱长大的吗?

 怡心斋YXZ 2020-03-13

如果问在中国艺术史上,谁的作品最有个性?

毫无疑问,是朱耷。

那些翻着白眼的鱼、孤傲的鸟、逸笔草草的房舍茅亭...看似漫不经心,干湿浓淡、疏密虚实、远近高低却全然居于法度中。他对古人的笔墨法则信手拈来,情感如此丰满,难怪齐白石会说在九泉之下愿做其“走狗”。

▲《鱼》 八大山人 1694 年

他画的鱼、鸟的眼珠子都能转动,有时还会翻白眼

他画的山石也不像平常画家画那个样子,浑浑圆圆,上大下小,头重脚轻他想搁在哪里就在哪里,也不管它是不是稳当,立不立得住;

▲长卷 清 朱耷 《河上花图卷》

他画的树,老干枯枝,仅仅几个杈椰,几片树叶,在森林中几万棵树也挑不出这样一颗树来;

他画的风景、山、光秃秃的树,东倒西歪,荒荒凉凉,果真有这么个地方,我想谁也不肯到这里来安家落户。

实际上,除了鱼和鸟,朱耷常画的动物还有猫。从活力十足到睡意绵绵,他笔下的猫,不仅是其绘画风格演变的见证者,它们也亲见了这位清初画僧个人心绪的起伏过程

朱耷,他本是朱元璋的直系子孙,八岁吟诗,十一岁提笔就能画青山绿水,妥妥的一个前途无量的官二代。但却没想到,在19岁那年,整个家族90多口人遭屠杀,唯一躲过屠杀的老婆和孩子,也全在逃难中去世。

对人生,他无望了,23岁出了家。之后,朱耷在画中用过很多名号,如雪个、个山、人屋、良月、道朗、驴屋...直到 1684 年,他开始使用“八大山人”,其他名号便全部弃之不用,直到去世。

▲《杂画册》之猫 1684 年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圆乎乎的身形,毛绒绒的大尾巴,身上两坨肉肉,像个肉呼呼的团子。为了体现喵的萌,朱耷还特定把他的瞳孔画这么大。

你很难相信,当时竟是个身患疾病,已经离开了佛门、在红尘中讨生活的小和尚所画的。

他的悲愤之情、郁结之气,散发在一张张翻着白眼的图画里。唯独画猫时,就像对待一份舍不得破坏的美好,小猫似乎成为了他内心里一块柔软的力量。

▲《蕉荫猫石图》 1690 年

《蕉荫猫石图》是八大山人 65 岁时完成的作品。他此时的绘画风格已趋向成熟,平淡天真,笔墨圆润。

八大的画面构图以及笔墨迥异世人,这件作品即为其典型构图,用笔中锋、侧锋并用,淡墨画芭焦,浓墨勾筋脉,层次丰富,浓淡干湿枯焦有墨分五色之妙。

▲《猫石花卉图》 1696 年(请横屏观看)

八大山人 71 岁作《猫石花卉图》,图中的荷叶及无名花草以淋漓的泼墨法绘成,它与寥寥数笔的猫、石形成对比。

他不再细细勾画猫的身形,不画戴了美瞳的大眼睛,只是用简单几笔,勾勒身形,依旧萌态可掬。

▲《猫石花卉图》局部

▲《猫石图》

▲《猫石图》

▲《猫石图》

在最后一幅画中,他题诗道:

水牯南泉于到尔,

猫儿身毒为何人?

乌云盖雪一般重,

云去雪消三十春。

这时候的朱耷,放下了生平所经历的劫难和心灵上的恐慌,所见的不再是荒谬极端的小动物,他时而睦睡,时而眯眼,时而凝视,像猫一样,和世界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来去自如,享受活着的每一刻光景。

▲《猫》

▲《蜷猫图》 1699 年 弗利尔美术馆藏

▲《耄耋图》

▲《渴笔山水册》之一

这时候的他是真正找到了一颗平常心,一种幸福的状态,不再冷眼看人的愤怒,不再无可奈何的绝望,他眯着眼睛,似乎蔑视这一切,也享受这一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